我对“目标教学法”的点滴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课堂低效一直困扰着大家。學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成绩裹足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目标教学法”应运而生。
  从去年秋到现在,我校开展“目标教学”已近一年。一年来,大家进行了许多尝试,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流于空泛的现象,努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明确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使大家的教学有依可循,逐步走上正轨,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在减少,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虽然学科不同,教学风格各异,但大家的进步显而易见。
  相对于以往教学,“目标教学法”有几个明显的进步:
  首先,目标更加明确。教师上课的风格不同,钟情的方式也很多:或喜欢按部就班,或喜欢天马行空,或喜欢顺其自然、哪儿住哪儿了。“教无定法”,本无可非议,但这于学生扩充知识面有益,于学生掌握运用、培养能力则无多大益处,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课下学生很少有自学的习惯。因此,“目标教学法”让教学目的明确化。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计划,会让教师课堂思路变得清晰起来,依计而行,胸有城府。这提高了课堂的利用效果,也就提高了课堂实效。
  其次,目标教学法让不负责任的行为无所遁形。记得以前听课经常有老师上课时想到什么就讲什么,随意性很强,弄得学生把不准方向,抓不住重点,学得很被动,也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目标教学法的目标陈列让学生对课堂一目了然,有效地监督了教师的课堂行为,让教师不能再随性而为,让课堂有了条理,有了有规可循的主线,真正成为了让学生“学习”的课堂。
  第三,目标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当堂检测学习成果,当堂发现自己的不足,为课下努力指明了方向。通过随堂的紧扣课堂目标的检测,一下课学生就明了自己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弥补课堂上的遗漏。同时,也让老师发现了本课堂的遗漏和讲解过程中的不足,为下节课或课后的查缺补漏提供了再好不过的依据。
  基于以上几点优势,我也努力向着目标教学法的方向努力,在听别的老师的目标教学法课堂的同时还践行目标教学法。但是,在践行中,我发现了这种教学法在被老师们推行和践行中的一些误区。
  第一,为目标教学而教学。很多的老师一上课把目标先罗列到黑板上,表面在目标教学,可实际呢?目标全是摆设,教学还是老一套,跟目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只应用到了目标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挖掘到本质,没有体现出精髓。只知其然不各其所以然,反而有些画蛇添足的嫌疑。对学生的当堂课的学习根本不具有指导作用。所以我想,学校如果真正想用好目标教学法,就应该在教研活动中把目标教学法提上桌面,大家共同讨论如何真正完成指定目标这一项,包括目标指定时语言的推敲,目标的指向,以及目标大小的如何确定。真正把这首要的“一炮”给打的响亮,打得准确,这样之后的教学和检测才可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第二,在目标设立时,大多时候都只是列出语言,知识目标,而缺少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意识层面还是比较低,没有体现出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个体的全方面需求,而只是把他们作为一个简单的知识接收器。这样单纯以知识的多少衡量他们的能力是不符合现代教学标准和要求的。所以我觉得作为课堂目标应该更全面些,这样才能引导课堂全面丰富起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随堂检测没能真正起到作用。在随堂检测中,有的处理过于简单,根本对学生的能力不具备考查能力,有的呢又过于难,超出了本堂课的要求水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更有甚者,随堂检测只是摆设,跟本堂课内容并无多大关联,脱节严重。所以我觉得这三种随堂检测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目标教学法的要求和优势,反而加重了课堂负担,占用了有效课堂时间却无用。真正的随堂检测,我想应该是紧扣课堂目标,以多方面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并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跨度,联系“古今”,融会贯通,成为课与课之间的纽带。让学生既不丧失信心,又不会洋洋自得,求远愿学,肯学、好学、会学。
  第四,不少老师的课堂出现了“脱臼”现象,也就是不连贯。以前在授课时,尤其是我们英语课堂,需要有很好的连贯性或者说一气呵成。老师们都会有很好的导入以及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很好的衔接,不着痕迹,十分自然漂亮。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堂,听起来都是一种享受,很顺畅很舒服,而且经常会有想法上和新意上的碰撞的火花。可是在践行目标教学法后,很多老师忽略了这点,课堂没有了导入,环节之间没有了衔接。教师在利用教学目标在指导课堂方向的同时,把课堂也肢解了,教学变成了早前的版款式教学,互相游离,互不衔接,仅靠可怜的“目标”连接着。让人听着觉得枯燥无味没有新意。所以,我想我们还有重要的一步需要做,那就是新旧良好结合,把以往教学和目标教学的优势有效的相结合,让课堂在有序的同时还继续“漂亮”着,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高效英语课堂。
  以上是我在学校推行目标教学法后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自己的感受,我想如何把目标教学法做细、做精,仍需要我们下大功夫,不断改进、持之以恒。
  (山西省交口县二中)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參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促进学习自觉性,锻炼坚韧性、果断性,提高抗错能力和自制能力渗透意志品质教育,提高学生克难攻坚的意志水平,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主题词:数学 意志品质 渗透 方法  爱迪生说过:“伟大的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坚强的意志。”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
期刊
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期刊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
期刊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微粒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六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时,它还是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因此,化学用语的教学对于每个化学老师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实施该教学,才能更有效,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大难
期刊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全国中语会在中部某省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语文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名选手登台献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艺和才智,听课老师受益匪浅。回顾和反思这些优秀课堂,兴奋和赞叹之余,心情又变得凝重起来。新课改推行十年来,语文课有根本性的变化吗?语文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了吗?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吗?诸多问题萦绕脑际,反复思考这近20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课,隐约感到学生在许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
期刊
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催化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的规律;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争辩、思索中,更加深刻更加准确地理解认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困惑处引发讨论。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规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因为数学体系的深奥、概念的庞杂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用宽容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宽容是无声的关怀,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的向善向美之心超出了一般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如果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引导他们,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的缺陷,激起他们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就会收到“与人玫瑰,留有余香”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