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体验的重要理念。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有效地实现学生、教材、教师间的对话。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堂还存在"假性体验"的状态,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汉语教学中“真”体验。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体验
一、课前预学——直面文本自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心理过程。”预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预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所以预习能力培养要摆在教学的首位。怎样教学生预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完整地浏览全文,自主阅读中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在书中勾画,质疑,学会批注并鼓励学生查字典,上网查阅资料培养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自然段,了解课文主题思想,有疑问标注以便课堂上提问。最后,学生在自备专用预习本上,自己设计预习版面“图文并茂”,生字生词板块,新鲜语句积累,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文本的背景拓展知识链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直面文本自体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训和练,每一个学生都是探路者或设计师,探索出自己独有的预习模式,设计出自己独特的预习体验版面。依据课文思想内容,自主设计有树冠形导图版面,有鸟语花香春景图,有工笔画状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记录着自己的预习课文原初感知,在预学天地开拓创新。这就是学生课前真体验。
二、课堂参与——学习“真”感受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学生学习中体验语文的生命温度。文字的背后一定承载着人的思想情感,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脉搏的,是有心跳的。这温度、脉搏和心跳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存,所裹挟的人的感情,人的真情,人的挚情。
课前预学,学生有备而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教学过程中为了抓住学生的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哈尔威船长》一课,通过以下三种体验方式:一是有声朗读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的时间的基础上,设计情景对话,激情品味,分角色朗读悟情悟语。抓住船长面对灾难两次下命令,哈尔威船长在混乱不堪的情境下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显高大形象“伟大的灵魂是哈尔威船长卓越的精神,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最后与船共存亡壮举,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朗读学生的情感得到在升华。二是视觉冲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中的人物,通过图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再现出来,引导学生感知形象,感受震撼,进而促进语言转化。利用《泰坦尼克号》节选相近事例,显示板韩国“世越号”船长反面教材的运用有助于获取信息和启迪,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三是转换,换位感受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站在人物角色的角度来自由对话,渗入到角色的精神世界中,自有处理感情,从而内化语言升华情感,真正做到内心体验。
“出生入死”进文本,感同身受体悟,学生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逐渐成为一种能力。实验表明,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积极体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这种把认识与创造、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拓展活动——能力“真”提高
汉语教学中的拓展巧妙地将补充与文本学习进行有效呼应。课堂的内容补充,不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应是对文本学得继续和深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运用。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看电视、电脑能否替代看书》一文时,让思辨走进课堂。正方: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该少看电视,课前搜集资料,课上正方反方唇枪舌剑,硝烟弥漫,从时效性、功能性、历史性等等方面争论着。只有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每才能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促使着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内心的情感与思维都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变。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科活动体验,《花宴》、《走进名人世界等活动》、《古诗打卡》等为主题,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编排汇报交流,有吟诗赞花,有的绘花说功效,背名人名言,走近名人了解經历等等,及时进行小练笔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整合,极具个性的语言都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真体验”才有“真感悟”。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在学习活动体验中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真正体验学习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罗先章.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进入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卢仲飞.注重学习体验,促进有效学习[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
[3]吴贵花.对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反思[J].教育视界.2019(08)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体验
一、课前预学——直面文本自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心理过程。”预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预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所以预习能力培养要摆在教学的首位。怎样教学生预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完整地浏览全文,自主阅读中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在书中勾画,质疑,学会批注并鼓励学生查字典,上网查阅资料培养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然后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自然段,了解课文主题思想,有疑问标注以便课堂上提问。最后,学生在自备专用预习本上,自己设计预习版面“图文并茂”,生字生词板块,新鲜语句积累,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文本的背景拓展知识链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直面文本自体验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训和练,每一个学生都是探路者或设计师,探索出自己独有的预习模式,设计出自己独特的预习体验版面。依据课文思想内容,自主设计有树冠形导图版面,有鸟语花香春景图,有工笔画状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记录着自己的预习课文原初感知,在预学天地开拓创新。这就是学生课前真体验。
二、课堂参与——学习“真”感受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学生学习中体验语文的生命温度。文字的背后一定承载着人的思想情感,语言文字是有温度的,是有脉搏的,是有心跳的。这温度、脉搏和心跳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存,所裹挟的人的感情,人的真情,人的挚情。
课前预学,学生有备而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教学过程中为了抓住学生的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景交融地进入角色。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使用,成功实现“情感转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哈尔威船长》一课,通过以下三种体验方式:一是有声朗读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的时间的基础上,设计情景对话,激情品味,分角色朗读悟情悟语。抓住船长面对灾难两次下命令,哈尔威船长在混乱不堪的情境下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指挥救援工作显高大形象“伟大的灵魂是哈尔威船长卓越的精神,真是一位指挥若定,叱咤风云的船长,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船长。最后与船共存亡壮举,在相应的音乐伴奏下朗读学生的情感得到在升华。二是视觉冲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章中的人物,通过图画或者视频的方式再现出来,引导学生感知形象,感受震撼,进而促进语言转化。利用《泰坦尼克号》节选相近事例,显示板韩国“世越号”船长反面教材的运用有助于获取信息和启迪,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三是转换,换位感受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角色,站在人物角色的角度来自由对话,渗入到角色的精神世界中,自有处理感情,从而内化语言升华情感,真正做到内心体验。
“出生入死”进文本,感同身受体悟,学生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逐渐成为一种能力。实验表明,敢于真正放手让学生积极体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也能把文章学透学好。这种把认识与创造、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三、拓展活动——能力“真”提高
汉语教学中的拓展巧妙地将补充与文本学习进行有效呼应。课堂的内容补充,不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应是对文本学得继续和深入,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现实运用。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看电视、电脑能否替代看书》一文时,让思辨走进课堂。正方:小学生应该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该少看电视,课前搜集资料,课上正方反方唇枪舌剑,硝烟弥漫,从时效性、功能性、历史性等等方面争论着。只有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每才能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促使着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内心的情感与思维都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变。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科活动体验,《花宴》、《走进名人世界等活动》、《古诗打卡》等为主题,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编排汇报交流,有吟诗赞花,有的绘花说功效,背名人名言,走近名人了解經历等等,及时进行小练笔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整合,极具个性的语言都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真体验”才有“真感悟”。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在学习活动体验中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真正体验学习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罗先章.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进入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4(10)
[2]卢仲飞.注重学习体验,促进有效学习[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
[3]吴贵花.对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反思[J].教育视界.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