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还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并在目标中作了具体明确的描述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要完成这一目标,只有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喜欢阅读。然而,现行初中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 学生对于阅读的恐惧心理和怕麻烦的心理。
有些学生一看见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就头晕害怕,没有耐心去认真地阅读。久而久之,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厌恶阅读,从而导致阅读能力越来越差。
2. 阅读课教学的沉闷乏味。
有些教师对于阅读课的处理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有着较多的中英互译,缺少形式上的变化和与其它三种英语技能的有机结合,课堂显得死板生硬,毫无生机。
3. 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二、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国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的片段,使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的欲望。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更佳。因此,在教课之前,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专家Justin Kaley的Mind Map就为阅读课文中的相关点作了很好的辅垫。
三、倡导多轮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教,教些什么,学生该如何学,学些什么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根据阅读文章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该采取几轮的阅读模式。
3.1 一轮型的自助式阅读模式,即“选题——阅读——答题”的模式。如果阅读文本简单易懂或一些非文本类的阅读,如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第八单元的Section B 3a,我就要求学生一次性阅读。当然这种阅读之前,教师可事先发给学生若干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学生犹如在自助餐厅中自己取菜一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之后在小组内共享答案。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不同的学习程度和能力,领着问题去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中显得信心十足,轻松愉快地开展阅读过程,并在小组中分享体验了成功的快感,培养了彼此的合作精神。
3.2 两轮型的指导式阅读模式,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文本式阅读。其间学生会有两次阅读过程,其中一次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模式主要由“预测——阅读——指导——阅读”等环节组成。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文章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就应用了该模式。 学生看到标题及文中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预测文中的情节和文章主旨,学生马上想到了 Is it easy to learn English songs?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at should we learn about English songs?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且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加深了对信息材料的理解。然后进入第一次的阅读过程去印证这些预测与原文的接近程度,学生们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状态。但是该文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语句较长,有些语言点不能一下子看懂。这时就需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如“Nearly all the singers sang very clearly and looked comfortable on stage. Both winners were very modest and said that they didn’t think they were better than other singers”等句子本身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在PowerPoint上对这些句子进行paraphrase 或个别的中文说明等。之后让学生进入第二次的自主阅读过程,自然感觉比第一次的阅读熟悉很多,从而能细心地去读,对全文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理解题目。
3.3 三轮型的检查式阅读模式,其间会有三轮即三次阅读过程。此模式适用于阅读文章较为枯燥晦涩、较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但往往有着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比如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的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就可以通过该模式展开,具体的为“讨论——阅读——交流——阅读——检查——阅读”。看到这一标题,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hat’s your problem?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 结束后进入第一遍的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四、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我阅读效率。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再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的框架结,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1. 学生对于阅读的恐惧心理和怕麻烦的心理。
有些学生一看见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就头晕害怕,没有耐心去认真地阅读。久而久之,学生不喜欢阅读,甚至厌恶阅读,从而导致阅读能力越来越差。
2. 阅读课教学的沉闷乏味。
有些教师对于阅读课的处理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有着较多的中英互译,缺少形式上的变化和与其它三种英语技能的有机结合,课堂显得死板生硬,毫无生机。
3. 学生的阅读量少,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安排的篇目以及部分习题中出现的文章,课外读物涉及的少。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来进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上,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
二、做好阅读前的必要铺垫和激发兴趣工作
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国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美国乡村音乐的片段,使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的欲望。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才会更佳。因此,在教课之前,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专家Justin Kaley的Mind Map就为阅读课文中的相关点作了很好的辅垫。
三、倡导多轮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教,教些什么,学生该如何学,学些什么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根据阅读文章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该采取几轮的阅读模式。
3.1 一轮型的自助式阅读模式,即“选题——阅读——答题”的模式。如果阅读文本简单易懂或一些非文本类的阅读,如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第八单元的Section B 3a,我就要求学生一次性阅读。当然这种阅读之前,教师可事先发给学生若干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学生犹如在自助餐厅中自己取菜一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之后在小组内共享答案。由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不同的学习程度和能力,领着问题去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中显得信心十足,轻松愉快地开展阅读过程,并在小组中分享体验了成功的快感,培养了彼此的合作精神。
3.2 两轮型的指导式阅读模式,用于有一定难度的文本式阅读。其间学生会有两次阅读过程,其中一次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模式主要由“预测——阅读——指导——阅读”等环节组成。例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阅读文章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时就应用了该模式。 学生看到标题及文中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预测文中的情节和文章主旨,学生马上想到了 Is it easy to learn English songs?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songs? What should we learn about English songs?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且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加深了对信息材料的理解。然后进入第一次的阅读过程去印证这些预测与原文的接近程度,学生们兴趣大增,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状态。但是该文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语句较长,有些语言点不能一下子看懂。这时就需教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如“Nearly all the singers sang very clearly and looked comfortable on stage. Both winners were very modest and said that they didn’t think they were better than other singers”等句子本身有些难度,教师可以在PowerPoint上对这些句子进行paraphrase 或个别的中文说明等。之后让学生进入第二次的自主阅读过程,自然感觉比第一次的阅读熟悉很多,从而能细心地去读,对全文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相应的理解题目。
3.3 三轮型的检查式阅读模式,其间会有三轮即三次阅读过程。此模式适用于阅读文章较为枯燥晦涩、较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但往往有着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比如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的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就可以通过该模式展开,具体的为“讨论——阅读——交流——阅读——检查——阅读”。看到这一标题,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What’s your problem?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have problems? 结束后进入第一遍的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四、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自我阅读效率。
学生平时阅读英语文章,报刊杂志以及各级各类考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务必要做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考试中这部分题目的得分率也不会高。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一开始总是信誓旦旦,下决心要把文章读懂读透。但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阅读往往就会走入误区,因为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而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稍微停顿一下,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再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这样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整篇文章的的框架结,又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