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成就了一批“英雄豪杰”,
但也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
这次,
腾讯QQ和360之争,
其实是整个互联网暗战历史中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这些年影响甚大的事件略做盘点,
称为“八大经典暗战”奉献给读者,
为互联网“黄金十年”提供另一个角度的审视,
为互联网公司“野蛮成长”的故事背后提供思考的范本。
The dispute of Tencent QQ and 360, actually is a part of the “wars” of Internet. We have counted out Eight Classic Internet Disputations for our readers, providing another angle for the Golden Decade of Chinese Internet.
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Internet走过了40年。在这段不算漫长的时间当中,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工业撞开了21世纪的大门。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此,这项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最伟大发明成为影响人类进程最重要的一环。中国信息产业的序幕与崛起,也与此息息相关。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1987年9月14日发往德国,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发送方是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是从这封邮件开始,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驶向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
犹如一枚希望的种子,投向这片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经过20几年的耕耘与劳作,最后收获的是硕果累累。互联网是希望所在,“网络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大批弄潮儿敢为天下先,与时代同舞,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崭露头角,成为某个领域内的佼佼者,甚至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这份长长的名单上,几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新闻领域,新浪24小时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堪称中文第一门户网站;在即时聊天领域,腾讯QQ力挫Msn,注册帐号超过6亿,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亿,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在搜索领域,百度成为创造“神话”的公司,不仅分得市场超过70%的份额,并且在技术领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依然强势而为,触角更是从零售到批发,一呼而天下应;在杀毒领域,360是后来者,然而借助强大的广告以及“免费”优势,迅速占领3亿用户的桌面,一跃而成为拥有话语权的强者;此外,金山、网易、盛大的网络游戏,开心网、人人网的异军突起,优酷、PPLive等视频网站不甘寂寞,分得互联网用户一杯羹,自得其乐。
倘若每个网站都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且为用户提供上佳的体验,那么我想关于互联网的故事相对就会单纯一些,脉络将更为容易梳理和讲述,可事实上,故事并不简单,尤其是面对这个在短短时间便长成为巨人的新兴事物,我们应该保留最起码的谨慎与审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缺少规则的丛林中总会有杂草野蛮生长,业务的重叠,市场的争夺使得这个故事有了更多的版本,也使互联网的走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江湖便有了不同的帮派和战斗,或明争或暗斗,或是口水漫天,或是对簿公堂。于是,便有了瞒天过海,有了指桑骂槐,有了狡兔三窟,有了利欲熏心,有人凯旋高歌,有人锒铛入狱。江湖就是这么一个舞台,有传奇,有神话,有谎言,也有待解的真相。
互联网成就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也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在一次争战当中,总有这么几类人,领军人物、意见领袖、网民以及无数藏匿幕后的“水军”,他们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挑拨是非,或是无中生有,总之要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惟恐天下不乱。
于是由此便诞生了一个个关于互联网“暗战”的故事,在吸引众多网民“眼球”关注的旗帜下,上演了一出出生动的悲喜剧。江湖本来就不应该是平静的地方,要有声响才能知道存在的意义。于是回顾近10年来的历程,你总会发现这些重复却没有结局的“战争”,从未止息。
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游戏,这是一个比娱乐圈更“娱乐”的圈子,软文、公关、口水、五毛党……倘若还不“给力”就拉上善良的网民,最后对簿公堂。问题便在这里,法律并非万能,它所裁定的仅仅是事实层面的证据,而非道德。可怕的是互联网公司将这本应严肃的诉讼变成炒作营销的策略,将网民的电脑桌面变成战场,将利益伪装成义正词严的噱头,娱乐大众也娱乐了自己。
江湖不缺少帮派,派系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足球当中。有人前边掠阵,有人摇旗呐喊,有人击鼓助威,有人公堂喊冤。“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时候一场“暗战”会分成两个阵营,他们各执一词,各唱一曲。可是这阵营中的关系又错综复杂,是不是自己内部还吵上一小架,或者分道扬镳,另立山头,或者反戈一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真是“乱战”的江湖!这么多年以来,以互联网之名的“暗战”几乎从未止息,每天都有新闻,每周都有战事,每年都有官司。有人因为官司而声名鹊起,有人因为官司而锒铛入狱,有人因为官司而黯然离场。我们将这些年影响甚大的事件略作盘点,称为“八大经典暗战”奉献给读者,为互联网“黄金十年”提供另一个角度的审视,为这“野蛮成长”的故事背后提供思考的范本。
我们期待规则,呼吁公平环境的良性竞争,请求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尊重网民的隐私与权益,在创新和科技面前,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奇迹。毕竟,共同携手发展才是王者之道。
暗战1
这是所有故事最经典的版本,因为这场“战争”几乎包含了精彩的元素,序幕刺激而充满悬疑色彩,双方阵营的箭拔弩张,“网络水军”与不明真相网民的围观与声讨,最后结局的出人意表都让人心生感叹。
时针回拨到11月3日18时,几亿QQ用户的右下角几乎同时弹出一个小窗口,“致QQ用户的一封信”,心中如此写道:“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这不亚于互联网的一颗重磅炸弹。一方是用户注册人数超过6亿的腾讯QQ,另一方是拥有3亿用户的360公司,两者开战无意使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被迫卷入争端,不得不进行所谓的“二选一”。
其实这只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在这之前的铺垫功夫早已做足,并且双方的口水你来我往已经几个回合:9月27日,360推出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直指QQ,软件显示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腾讯及时回应,侵犯隐私纯属无稽之谈,只是扫描木马以防盗号;9月28日,腾讯科技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立案调查,360公司回应:“纯粹是造谣,360公司已经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10月14日,腾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正式起诉360公司,10月15日,360称将提起反诉,“腾讯的起诉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质疑”;10月27日,腾讯弹出窗口发布消息,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5家互联网企业向媒体发布《联合声明》,称过去1年中都遭受到360的“恶意攻击和伤害”,10月28日360也弹窗回应“360为保护用户隐私,遭腾讯打击报复”,同时对腾讯老总马化腾“领取经适房补贴”的质疑冷嘲热讽;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安全工具,能“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并且能让QQ快速更好用;腾讯快速回应,称“该软件通过外挂手段破坏QQ多项功能”、“强烈谴责这种违法行为”,并称将会追究360公司法律责任。
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之后,这次有了腾讯“艰难的决定”,停止360用户使用QQ。一时间,互联网风生水起,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瞬时间也分为两大阵营加入其中。
11月5日,金山、傲游、可牛、百度、搜狗五大客户端软件厂商召开联合发布会,公布360八大谎言,并宣布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5大客户端软件厂商在宣言中揭露360长期以来打着“安全保护”和“用户大于天”的口号,实施的却是“恐吓用户”和“利益大于天”的行径,这种挟持民意,恐吓同行的做法,严重伤害了用户的知情权,破坏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60是中国互联网最大安全谎言。
盛大、搜狐、迅雷、酷狗等公司却发出不同的声音,认为“腾讯式抄袭在国内已是屡见不鲜,围绕其旗下产品抄袭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腾讯公司素来拒不认错,对于抄袭行为给予默许,以这样的手段来扼杀互联网行业的创新。”360挑战腾讯“霸权”,无疑是“一种制衡”,“让腾讯知道不可以仗势为所欲为。”
网民加入到讨论的阵营当中,针对各大网站的民意调查,几乎分庭抗礼。话题集中到了两点,一是360太流氓,二是腾讯太霸道。很多网友开始恶搞“艰难的决定”,各种版本流传,也有人发出声音,说如果纵容360继续,未来可能会出“百度保镖”、“淘宝保镖”、“飞信保镖”……借用户之名,封锁和打击各竞争对手的各商业模式。
“过去的一周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周,很多事情的发展也超过我们原来 的想象。再次回顾,这确实是一个迫不得已的行动。”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彻夜不眠,面对质疑说“这却是他生命中最为煎熬的一段时间。”
他感觉被“突袭”了,因为360挥剑腾讯毫无预兆,甚至360的掌门人周鸿祎还在各个场合为腾讯唱赞歌:“不能光看到腾讯模仿竞争对手的一面,还要看到它关注用户、持续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的一面,包括360在内,所有创业公司都应该反过来学习腾讯……腾讯就是埋头把一个个的产品打磨好,做出很多小的功能,让用户觉得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创业公司应该向腾讯学习,学习它的‘微创新’,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做法。”
关于周鸿祎其人其事,我们在下文中还会提及,因为这个江湖中,老周是不可或缺并且是举重若轻的一个人物。
意见领袖也在这场论战中发出声音。韩寒评论说:“我能不能这么理解,选择360是因为能查毒,所以默认它进入系统,就像保姆能进入房间打扫一样;选择QQ是因为它利于交流,就像司机能便利交通一样;那么如此,你一司机凭啥进我房间?我的保姆在我房间关你何事?你还发封信说如果我不辞退保姆,就把我的奔驰开走……”
“问题是保姆去干涉司机的别的生活了,保姆非要去给司机的汽车加外挂啊,还说自己比司机更专业,要改装汽车。我当然不给他改装了,不然我开车出事怎么办?”马化腾认为这“不是房间里的事”。
各抒己见,各执一词,莫衷于是。然而对腾讯而言却损失颇大,一夜间市值蒸发200亿港元不说,其他即时聊天工具趁机频频发力,意图抢占市场。战火一开始,MSN迅速推出了导入QQ好友的功能,只要用户输入QQ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向QQ好友发送切换到MSN的邀请,后又联手新浪UC,中移动大推飞信,阿里旺旺也推出最新版本。
在电脑安全保护、杀毒软件领域,360之外的其他安全厂商也攻势凌厉。从11月4日起,金山毒霸宣布免费一年,卡巴斯基也几乎同时宣布,最高端付费产品“安全部队2011”免费一年。可牛免费杀毒永久免费、瑞星杀毒免费半年。而AVG杀毒和德国杀毒软件AviraAntiVirPersonal这些海外厂商也一夜之间幡然醒悟,纷纷扛起了免费的大旗。国内厂商也不甘寂寞,金山安全宣布与可牛公司正式合并,成立“金山网络”公司,并同时宣布,拥有13年历史的金山毒霸等相关软件将永久免费。
腾讯与360骑虎难下,各自在官网首页开辟阵地,针锋相对。然而裁判的缺失使得这场貌似捍卫尊严与挑战霸权的“斗争”不知如何收场,双方此后的较量更像是“华山论剑”上的“左右手互搏”,你来我往,看上去热闹却不见真章。“360呼吁网友停用QQ三天,腾讯呼吁停用360软件”、“腾讯提三大和解条件要求360道歉,360称应向6亿用户道歉”、“腾讯开发布会称与360无法沟通,360回应称搁置争议”……
僵持之际,事情却突显曙光,用一种很“中国式”的方式得以解决。以下消息引自“凤凰网”:“11月10日消息,奇虎公司今日宣布,在工信部等三部委干预下,QQ和360软件已经实现兼容。360在官网上的公告称,目前QQ软件与360的全线产品已恢复兼容,并表示工信部等三部委已介入此事,要求腾讯停止不兼容行为,同时也要求360停止提供扣扣保镖下载并进行召回。据《中国日报》11月10日援引李毅中话称,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关注到此次冲突,希望尽快解决。”
那天开始,腾讯和360分别撤下各自网站上关于对方的负面新闻,硝烟似乎逐渐散去,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
可是在这场有关“隐私”的战斗中,究竟是谁在说谎呢?这是网民最为期待的答案。
暗战2
谁是业界公敌:
“掠食者”腾讯?
这是一场平面媒体与互联网之间一次直接较量,尽管开始并不是摆好车马后阵前叫兵,然后大战三百回合后决出输赢,然这场“战争”却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意义。它是以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出现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尤其是在话语权的掌握以及“雷人文本”泛滥的时代,这个事件却意义非凡。
7月26日,第28期的《计算机世界》封面惹人注目:一只象征腾讯的企鹅身中三刀,鲜血淋漓,主标题大而显眼:“狗日的”腾讯。一片惊诧之声传来,作为专业的计算机读物,缘何用如此出人意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大媒体公然将一家互联网公司推向审判席,如此超出常规的举动,令人匪夷所思。
腾讯如何被冠以“狗日的”之名?《计算机世界》的文章中有这样的阐述:“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
“从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OICQ(腾讯QQ的前身)开始,腾讯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从韩国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门户网站;在网游领域,学联众开发平台,跟着盛大引进国外网友,随着网易自主研发,之后布局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财付通,无一不是‘山寨货’,这也是腾讯遭人恨的根本原因。”
在官方微博中,《计算机世界》称为写就此稿,作者采访近一个月,五易其稿才刊发,并且《计算机世界》官方网站将文章列为头条,微博也把头像改成了本期封面的图片。
文章中描述的腾讯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是一只永不满足的贪婪企鹅。“目前,腾讯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5亿美元;拥有中国本土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账户数近10亿;是中国第一流量的门户;在网络游戏市场排名第一,占据超过20%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子邮箱流量也已经超过网易,雄踞榜首……资本市场对这只彪悍的企鹅也是极力追捧。在香港,腾讯的股价一度高达每股171.80港元,上市6年间腾讯股价上涨了超过了35倍。要知道,被世界公认为近年来最具创新能力的苹果,其股价增幅才只有腾讯的一半。”
客观上讲,腾讯的“模仿”讨论不是从今日起,“全民公敌”之名也属牵强,毕竟腾讯的竞争者虽说不少,然而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却让无数网民成为其“粉丝”,QQ号码的价格也水涨船升。是的,即便腾讯不开发新的产品,不做门户网站,一样能过上比小康更为人羡慕的日子,因为这已经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山寨别人”,马化腾曾经这样予以解释:“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产品和应用层面的创新比较容易被人忽略。”因为马化腾为腾讯未来的构想是,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围绕腾讯QQ打造“在线生活社区”,也就是“用户要什么,腾讯就有什么”。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争论不代表结论,对腾讯的职责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但亦不能“盖棺论定”,关键是在一家代表“客观公正的媒体”封面,出现如此火药味十足的标题和挑衅的画面,对腾讯而言该是不小的冲击。
当天腾讯便发表声明称这是“对腾讯公司进行了恶毒攻击”,“《计算机世界》作为专业媒体,竟然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计算机世界》更像是有备而战,针对腾讯的声明,第二天(7月27日)便做出回应“以独立、客观的报道,呈现给公众”:“由于产业竞争涉及利益。对文中所引述的各方观点和措辞,腾讯可能存有异议,对此我们表示理解。纵观中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无一不是从各种各样的批评和争议中走过来的,接受舆论监督与批评,是公众企业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认为,争论和异议,无论对腾讯还是《计算机世界》都是无可回避的客观事物。因此,我们选择忠实于媒体使命,选择忠实面对产业的客观问题,选择捅破窗纸、直面争议。”
事情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在这个造词泛滥、自由过火的时代,网络上需要一些话题去谈论,在《“狗日的”腾讯》一文刊出后,不论是博客还是微博,包括一些知名网站都在跟进专题和后继报道,双方支持者各执一词,势均力敌,针锋相对。而当事双方却选择了沉默,一个“声明”,一个“回应”之后便没有了消息。
这个原本可以列入“2010互联网大事件”的争论却在两周后悄然收场,偃旗息鼓。8月11日,《计算机世界》致歉腾讯:“本报于2010年7月26日刊登封面文章使用标题语言及图片不妥,缺少应有的公允、严谨和标准。对于因此给腾讯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报社特此道歉。”
讨论没有结果,更像是一幕情景喜剧。然后呢?这场平媒与网络之争的大幕刚刚落下,3Q大战便立马上演。
暗战3
“好斗士”周鸿祎,
不争斗毋宁死
说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有一个人绝对不可以跳过,说他是有个性也好,说他是“流氓软件之父”也罢,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了周鸿祎,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才充满某种诡异的活力。
《南方人物周刊》中曾经这么描述周鸿祎:“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说不要投资给他、和管网站注册报备的CNNIC干过仗,现在则让互联网安全同行寝食难安,口口声声要学习马化腾的‘先进经验’、却又时时盯着对方的脚步。”
“不甘于低调,这个小个子湖北男人有着一张记者喜欢、下属头疼的嘴,当你坐在他的面前,就像是面对一架永不停息的机关枪,留下的只是一地弹壳。……他还不是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一定是最能折腾的。”
哪里有周鸿祎,哪里就不会寂寞。他曾是“方正最好的程序员”,组织开发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版权的免费互联网软件——飞扬电子邮件系统;创业开发网站3721,后被雅虎收购而他本人也成为雅虎中国的CEO,也因为浏览器插件被媒体定性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因第一个做而被称为始作俑者;后来与雅虎矛盾激化,愤然离开后开创360公司,涉入杀毒领域后再战群雄。
之所以将周鸿祎单独叙述,是因为从他步入互联网那天开始,便与“官司”、“战争”纠缠不清,与他发生过纠纷的互联网公司也声名在外:百度、雅虎、阿里巴巴、瑞星、金山、可牛,到今天的腾讯,当然还有一家与互联网有关却非互联网公司的CNNIC。
故事的起端源于3721。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网站名叫3721,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对于初涉互联网不久的网民来讲,“中文网址”的功能还是不错的,通过输入网站的中文名称便可直达首页,这比输入那些不容易记忆英文域名更具有诱惑力,问题是出在这款软件的推广方式上。他采用的方法直接而大胆:插件捆绑。简言之,就是你在装某些电脑必备软件的时候,未经通知便把“3721”安装,并且具备不能卸载的特性,更为要命的是,它还会强制推送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链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3721便有了一个全中国网民都熟知的名头:“流氓软件”。
2003年,周鸿祎打了他第一场官司。4月,3721的网站上刊出专题:“3721针对CNNIC发表声明,呼吁营造健康市场经济秩序”,矛头直指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其中文章更是惹人注目:《周鸿祎出语惊人:CNNIC私刻公章是“非法机构”》。事件缘起也不复杂,CNNIC开始推广其主导的中文域名,双方起初试图走合作共赢的路子,结果后来发现“此路不通”,然后便反目成仇,纠纷转至互联网上。CNNIC随后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周鸿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在网站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0万元。法院最后判决CNNIC胜诉,3721需要向CNNIC赔礼道歉。
祸不单行,同年9月百度又将3721告上法院,“百度搜霸”状告3721恶意竞争,导致用户不能正常运行百度搜霸。这次落败的依然是3721。(“百度搜霸”性质同3721差不太多,也是属于被用户声讨的软件之一,后来赢了官司的“搜霸”输了市场,最终也被逼退出舞台。)
接连输了官司的周鸿祎在那一年做了一件大事,轰动一时,也算是为自己不顺畅的2003年写下精彩一笔:3721被雅虎中国以1.2亿美金全数收购。2004年3月,周鸿祎正式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不安份的周鸿祎没有把雅虎中国作为自己的最后一站,尽管雅虎中国在他的带领下开设房产、汽车、娱乐等频道满足白领需求,同时在邮箱和搜索上也取得不小的建树,“一搜”风生水起,号称“中国最大的娱乐音乐搜索”——在这背后,是两个国家管理理念上的差异,随着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收购,周鸿祎也出走雅虎。
而周鸿祎与马云的矛盾也由此而起。当时周鸿祎带着一群雅虎中国的老员工自立门户——奇虎360,阿里巴巴认为周鸿祎在“挖墙脚”,缺乏职业道德,周鸿祎却认为离职原因是员工不认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后来这事变成了马云和周鸿祎之间的口水战,阿里巴巴发布声明:永远不和周鸿祎投资及有关联的公司发生任何业务往来,同时还呼吁业内所有公司和投资机构,永远不要与周鸿祎及其关联公司发生牵连。
自立门户的周鸿祎开发出新的产品“360安全卫士”,这款产品围剿的对象是他亲手创办的3721软件。“雅虎助手”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先是爆出雅虎助手干扰360安全卫士安装,随后雅虎助手更是发展到直接恶意删除360安全卫士,最后更把奇虎360告上了法庭,罪名是不正当竞争。已经输了两次官司的周鸿祎依然有了经验,被起诉的奇虎反诉雅虎助手是“流氓软件”,“360安全卫士”查杀是有理可依。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最后法院裁定360不正当竞争,需要赔偿雅虎中国经济损失3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4万余元,并道歉。
输了官司的周鸿祎赢了市场,也凭借这一役打了一个翻身仗。他从“流氓软件之父”变身为“打倒流氓软件”的斗士,知名度和美誉度急速提升,作为安全防护领域的新军,360脱颖而出。
转战杀毒领域的周鸿祎此时一发而不可收,从“口水战”以及“官司”中颇有斩获的他也将矛头指向杀毒领域的领军品牌,瑞星以及金山。5月21日,金山称,大量360安全卫士的用户收到产品提示,称该软件和金山网盾存在兼容性问题,并引导用户选择卸载金山网盾。金山随即发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360方面随即发声明回应,金山网盾一直暗中破坏360产品,360是被迫放弃与金山网盾兼容。随后,周鸿祎连发微博炮轰金山,口水战升级。5月31日,双方互相提出诉讼。随后,卡巴斯基、傲游、可牛也加入到声讨360的行列中,“混战”升级。
周鸿祎将此次争论归结为“免费与收费”之争,曾经发誓不进入杀病毒界的他说:“在行里食言的人多了,只要是为了老百姓,食言也无所谓。”
官司悬而未决,口水却不会因此而停止。8月19日,百度起诉360侵犯自己著作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索赔1000万。
也就是在这些官司的闲暇之余,周鸿祎与腾讯打了一场战役,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两所阵营的人针锋相对。因为这两方是腾讯和360,他们在互联网家族的地位颇高而人缘似乎又不怎么讨好。于是,关于360、“好斗士”周鸿祎的故事还在继续,口水还在四处纷飞,官司还是悬而未决。你看,这就是互联网的“江湖”。
暗战4
真假“开心网”,
山寨损害了什么利益?
这是一个“山寨”的时代,被“山寨”的不只是手机,还有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混乱生态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内更为突出,“真假开心网”之争成为一面镜子,让观者叹息:照搬模式、高超模仿的中国互联网乱象何时得以改观?这是一个问题。
让我们看一下“开心网”的故事。2008年8月,“偷菜”横行,使得“开心网”声名鹊起,那时候的程炳皓还是一名创业者。这位不善言辞、举止低调的南方小伙子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开心网”竟然会遭遇李鬼,而这“李鬼”却大有来头。
陈一舟,千橡互动集团的董事长,他旗下的“校内网”(后更名为“人人网”)在SNS市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3月“开心网”(kaixin001.com)创建,截至2010年1月,开心网注册用户已经突破7000万,用户分布多集中在比学生市场有着更高消费能力的白领、上班族——这正是校内网极欲突破的市场。
陈一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程炳皓的回忆,陈一舟主动提出以1亿元人民币加上相对数量的股票对其收购,程予以拒绝。没有料到的是,千橡互动购买下kaixin.com域名,做起了“山寨”的行当。
千橡开心网开通之后,他发挥高超的“模仿”能力,完全拷贝开心001栏目的有8个,包括日志、相册、投票、礼物等常规组件,而“好友买卖”、“咬我吧”也疑似克隆产品。这种照搬模式,短时内很快就消融了与开心001的差距。
而这一切似乎早有预告。2008年9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陈一舟扔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认为开心网最大特色是发明了两个白领们很喜欢玩的网游,这类公司未来会很多,因为它的壁垒不高,很易模仿。”当时没人把这番话放在心上。意想不到的是,没出一个月,千橡“开心网”就横空出世,而且用上了kaixin.com这个更显正宗的域名,并且大规模推广。
除了域名看上去是真的,其他全是“山寨出品”。不需要太多创意,只要照搬一个相对成形的网站便可坐享其成,可见在低成本、高回报下的既得利益。根据业内流传的一种说法,陈一舟之所以如此做,“其实就是一种狙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并称这与当时校内网的转型有关。推出“kaixin.com”,给kaixin001的市场拓展形成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为校内网的转型赢得时间。
“千橡开心网的牵制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智认为,目前人人网已经完成了各项业务的平滑过渡,在SNS领域有着比较稳固的市场份额。
如此看来,陈一舟的这个举动更像是“战术”而非“战略”。尽管2008年5月20日宣布以涉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的开心网(kaixin.com)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停止使用近似网站名称,并公开赔礼道歉,然而对陈一舟来说,似乎认为抓住对手的软肋,争夺地盘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而寡言的程炳皓却说:“我起诉千橡公司完全不是针对域名,只希望用户清楚,开心网只有一个。”
于是陈一舟用上了“托字诀”。2009年10月第一次开庭,千橡互联提出,“开心网”的网站名称和域名已经转让给千橡旗下另一公司千橡网景名下,开心网“告错人了”,从而令此案产生戏剧性变化。随后,开心网追加千橡网景为共同被告。2010年2月,千橡网景以住所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为由,向北京市二中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此案应在北京市一中院审理……千橡在管辖权问题上做文章,前后四次提出异议及上诉。
事实上,这更像是在拖延时间,在一审结果宣布之前,千橡互动便已经悄然转型。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召开战略发布会,校内网由校园SNS正式转向社会化SNS市场,同时更名为“人人网”。通过此次合并,开心网用户的个人资料、好友关系、游戏等级、手机登陆账号等所有资料将会无缝接入人人网。因此,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合并更像是千橡开心网的谢幕。
拖了一年多的“真假开心网”之争也最终尘埃落定,千橡开心网败诉,被判向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赔偿40万元。千橡方面似乎没有上诉的打算,陈一舟发表公开日志,向程炳皓示好求和:“这个征途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温总理在谈及台湾问题时引用的一句诗词:‘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程炳皓回应:“做企业如做人,言行应一致,而且,行,胜于言。”
事情似乎到此为止,可是还有下文,便是来自网民的观点:“开心001和千橡开心网有一个共同的模仿对象——美国网站Facebook。陈一舟的厉害就在于,他比程炳皓心狠手辣。……当然,真假开心网争斗下去的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现在,用户对开心网已经生厌。擅长模仿和抄袭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不改变目前这种‘山寨’打法,也将难成气候。”
要是人人都模仿,那么谁会脱颖而出?
暗战5
搜狗腾讯互诉,
互联网知识产权乱象
这个被冠以“中国输入法第一案”的纠纷很有意思,第一,两者在某些时候是战友,比如在“3Q大战”中,两方携手奋战,颇有一些“兄弟情深”的意味深长,可是一关系到切身利益便陡然翻脸,水火不容;第二,宣判的结果也很有意思,双方互相提起诉讼,并在两家法院分别胜诉。从这个结果来看,也颇有一些“吊诡”的味道,这件并不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案却让人如坠雾中:“腾讯诉搜狗输入法一审,搜狗赔偿24万元”、“搜狗诉腾讯不正当竞争宣判:腾讯被判赔20万”。
其实搜狐与腾讯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而因为输入法搜狐与人打官司,腾讯也不是第一家。谷歌输入法曾因涉嫌盗用搜狗词库遭到搜狐指责,并最终向搜狗致歉了事。早在2009年1月,搜狗在其官方博客发表文章,公开指责部分输入法原创功能遭腾讯抄袭;随后3月战事升级,搜狗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的新版本中,均涉嫌通过屏蔽对方输入法进行不正当竞争,在业界引起争议。6月搜狗状告腾讯不正当竞争,索赔2051余万,腾讯发表声明,称QQ拼音输入法并未对竞争对手产品采取任何方式的技术限制,并表示搜狗在恶意中伤;在11月搜狗诉腾讯案开庭当天,腾讯也宣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搜狗停止虚假宣传并向腾讯公司赔偿2000万元。由此双方互诉的战局拉开。
看似不大的拼音输入法,为何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焦点?理由很简单,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输入法是有着战略意义的产品,搜索广告的份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简而言之,拼音输入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收集词汇的,根据网民的习惯不断更新数据,解决词库和词频的问题,所以通过这些参数可以了解网民的关注点,对于搜索广告业务有着重大的参考作用,所以小小的输入法成为争夺的阵地也不足为怪了。
在搜狗输入法诞生三周年之时,张朝阳说,“一想到中国每10台电脑中就有7台装上了搜狗拼音输入法,我就心花怒放”。这就意味着搜狐将第一时间掌握七成互联网用户的关注点,当被问及搜狐广告收入连续出现强劲增长是否与输入法有关的时候,张朝阳没有否认:“这是搜狐品牌集结起来的力量,包括搜狗拼音、不断增长的流量以及盈利方式的优化,即为广告商提供的更加精准的关键词匹配的搜索方式。”
从原告到被告,张朝阳表示:“天下无人不知搜狗拼音输入法是搜狗的创新,某善于抄袭的公司原封不动地抄了这一创新,现在反倒来告搜狗,真有脸啊,贼喊捉贼!中国的司法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是一笔糊涂帐,政府不从司法上解决独立公正专业地判决知识产权案件,光谈自主创新没有用。”
乱象如此,不只输入法,电影电视、书籍文章、音乐创意都被泛滥的盗版和滥用着,整个网站都被“山寨”的例子也如上文所述,故而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上,中国互联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这场输入法之争,最终以“各挨五十大板”的结果暂告一个段落。继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搜狗败诉并判赔24万元后,次日,搜狗起诉腾讯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宣判。结果正好相反:腾讯败诉,判赔23.15万元。
“双方互诉行为是有关联的,必然有一方实施在先,或者同时实施,他们在时间上有连续性或者说因果性。”知名律师认为这种情况实际是一种混合过错:“说明目前互联网市场竞争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已经相对具备规模的腾讯、搜狐公司,也在竞争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双方在竞争中均存在侵权行为。这也说明了市场经济的复杂性,没有一方是完全正确的。”
“频繁借助诉讼打击对手,容易导致互联网陷入恶性循环,更导致中国互联网形象恶化。这样的案件进行下去将没有赢家。”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秘书长王斌对此忧心忡忡。
看似“双赢”,那么是否也可理解为“双输”的结局呢?
暗战6
互相“封杀”,
谁动了我的奶酪?
硝烟弥漫,互联网总是少不了暗流涌动。6月30日的一条新闻,让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掰起了手腕,这似乎有所预示,在谷歌放弃中国市场的时代,淘宝和百度的暗战升级。
消息称:“一些淘宝客网站站主近日发帖申诉称,6月5日后,发现自己网站的百度收录不足原来数量的10%,且数量还在下降。有站长表示,自己网站搜索结果大幅度缩水,一个原先收录600多万条的网站,现在数量不足10万条。而淘宝方面数据也显示,近期淘宝网API接口淘宝客调用量突然减少了3000万次。”
坊间传闻,百度此举是为与日方合资的电子商务网站“乐酷天”让道。对于此传言,百度急忙回应,“淘宝客”存在内容重复和夸大宣传的问题。百度此举属于正常清扫,“并非恶意打击对手”,“用合理的手段发财,我们欢迎;但是,如果你的发财手段是以损害搜索引擎用户体验为代价,那么,随时都有可能从天堂到地狱。不要有什么抱怨,愿赌服输。”但淘宝方面认为,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小站长利益,“是不正当竞争”。
“淘宝客”是指和淘宝合作的个人网站,通过加载淘宝店铺及商品信息,并通过推广收取一定佣金。目前淘宝联盟成员已有40万活跃站长,每天分成近200万元。对百度而言,这是不是一块吃不到口的蛋糕?
这次是百度“封杀”淘宝,这与2008年的情景何其相似,那一年也曾爆发过一次关于“封杀”的口水仗,当时淘宝以杜绝不良商家欺诈的理由全面屏蔽百度搜索,但只对雅虎、谷歌进行部分屏蔽,一度引发业界关于淘宝打压百度即将上线的C2C业务的猜测。
如今去全然改变主客场,双方的“封杀”连说辞都如出一辙:针对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一事,百度称“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此次被封杀,淘宝也称“对淘宝影响不大”。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件事情升级之前,双方还都通过提高分成比例、增加分成金额等方式“拉拢”中小网站。可是在这场“封杀大战”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却是依靠搜索引擎为立身之本的中小网站。
根据DCCI的数据统计,对站长分账最多的广告联盟中谷歌、百度、淘宝名列前三,谷歌广告联盟排名第一,占3.67%,百度广告联盟3.32%,淘宝联盟3.15%。目前淘宝已声称,其联盟网站数已超过了百度联盟的35万。在总体收益中,淘宝仅分成10%作为技术服务费,远低于百度联盟的16%、谷歌联盟的32%。
“传统中小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网络广告。广告多了自然影响网站浏览者的用户体验,因此站长不得不在用户体验和盈利之间徘徊,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发展路径。”淘宝联盟总监王伟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百度联盟并非其直接竞争对手,因为两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产品。对于站长而言,淘宝联盟更多扮演的是电子商务化的基础服务提供商角色。
这种“被悲剧”的角色让众多中小网站站长苦不堪言,“中小网站本是搜索引擎的立身之本。互联网巨头为了自己渔利,或无意或恶意损害广大中小站长的利益,实在无法容忍”。
谷歌走后,留下了相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互联网时代拼的就是速度与专业,专注于搜索的百度从来不缺少竞争对手,占据巨大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淘宝就是其中之一。或许借着此次“封杀”风波能探索出一条新的中小网站推广模式也尚未可知。腾讯今日收购康盛创想,收编更多的“草根站长”,其用意也似乎明显。这场“暗战”更像是一场中小站长的抢夺战,“后谷歌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11月15日,淘宝旗下搜索引擎“一淘网”宣布正式对外测试“开放搜索”功能,“一淘网”的全网搜索,将成为网民“淘宝”的网络总入口,解决网民的电子商务搜索需求。这对百度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
暗战7
刘韧入狱,“知识英雄”的罪与罚
刘韧离开互联网生活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未来的两年多,他将在狱中度过。在这个“江湖”里,刘韧并应该是记录者,或者说是评论者,他见证了互联网“黄金十年”,自己也曾参与其中,成为精英分子。很多人记得这位充满才情与激情的年轻人,因为他是中国IT媒体界成功的典范,凭借一部《知识英雄》声名鹊起,被称为“IT记者第一人”。随后他开始在互联网创业,开创著名的IT写作社区Donews,因此有了“斗牛士”的雅号;2005年Donews被猫扑收购,刘韧成了千橡集团副总裁;后来他创立了17tech网站,并成立了5G咨询公司,在IT圈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在互联网创造辉煌,却又在此处迷失。他不光见证和记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自身也成为一个典型人物——尽管并不光彩,尽管令人扼腕叹息。这就是互联网江湖下的生存环境。
“写字,养活不了我。”他在被捕前一个月所写的博客中如此说。欲望会成为动力,而太多的欲望则让人迷失,刘韧就是例证。
刘韧1970年出生于安徽阜阳,1996年正值互联网的孕育期,那年他来到北京,《中国计算机报》成为他供职的单位,也使他正式步入IT媒体之路。1998年,一部记述柳传志、段永基、王文京等IT风云人物的图书《知识英雄》出版,第一次将IT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激发了众多年轻IT人的创业热情,这本书也成为了中国I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恰是刘韧,那时候的刘韧单纯而勤奋,并且充满自律精神,他说:“人不能太贪心,很多人没有做成事情都是因为朝三暮四,但任何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组成,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他持续在做的事情。”
2000年5月1日,donews.com域名解析成功,由此也开始刘韧的互联网创业之路。此时恰值第一波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IT媒体记者与网民充满强烈的表达欲与求知欲,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过半年的时间,DoNews积聚了大量的人气,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同时,DoNews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会,不仅聚合了像马化腾、张朝阳、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创业英雄,还有更多草根创业者,包括网民。“与今天大部分IT业的各种会议不同,当时的聚会是很松散的,大家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任何人都可以举手向发言的嘉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嘉宾往往都是业内重量级人物。在这里,精英们可以获知最新的行业动向,草根们可以与自己崇拜的偶像面对面交流。”
起初总是美好的,许多事如此,DoNews亦是如此。但是在2005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事情有了很大变化。首先,DoNews被猫扑收购,刘韧成了“打工者”,其次暗流涌动,为了争取生存空间,竞争对手的手段多样化,“水军”开始诞生,口水战成为常态,而当是的DoNews无疑就是最好的舆论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DoNews成为企业间争斗的平台。
指针快拨,定格在2008年7月,360在那一年进军杀毒领域,并且开始与瑞星的“口水战”。也就在那一个月份,DoNews一夜间出现了大量关于360的负面文章,甚至很多是针对周鸿祎的攻击:《周鸿祎:一半是魔鬼,一半是鬼魔》、《谁还敢比周鸿祎更无耻?》、《流氓变身保安——保护费和进场费》等,匿名游客发出的“无耻”“ 流氓”等谩骂不绝于耳。
根据各种资料显示,刘韧与周鸿祎之间是有过交情的。3721与CNNIC打官司的时候,刘韧曾经写过文章《知识经济:CNNIC的手》,在这篇文章当中,3721的形象是斗士,勇于挑战政府权威。周鸿祎也爽快大方地出手,给刘韧所在的媒体投放广告。“铁哥们”翻脸自有原因,“两个不吃亏的人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会吃亏。”
根据奇虎(360)的描述,我们复原刘韧被捕的过程:发现大量负面文章后,奇虎方面发现后立即与刘韧交涉,希望对方删除不实文章,并表示可以给DoNews投广告。然而,刘韧等人不同意,主动提出“需几十万元费用”,并要求打到个人账户上。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商定为23万元。9月19日,刘韧等人索要的第一笔5万元汇款被顺利取走。令奇虎方面没想到的是,三人在象征性地删除了几篇文章之后,又在其把持的网站上继续散布针对奇虎的负面文章。“这几十万元还只是第一笔,以后每年都得给。这样下去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奇虎最终选择了报警。由此,10月12日晚,戏剧性的一幕在北京海淀一茶馆上演:当刘韧等人从奇虎有关人员手中接过8万元现金时,早已等候多时的警察冲了进来。
事情到此可以画上句号。2009年12月,西城法院经审理认定刘韧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其两名同伙分别被判刑一年半。
“DoNews将负面新闻看成获利的筹码,随心所欲地利用,难怪要失去应有的价值。”媒体是公正的代表,不是盈利的工具,出于贪婪而忘记公德,必然捆绑失去自由。这样的互联网更像是江湖,在利益面前的道德与底线,那么脆弱,一触即破。
但也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
这次,
腾讯QQ和360之争,
其实是整个互联网暗战历史中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将这些年影响甚大的事件略做盘点,
称为“八大经典暗战”奉献给读者,
为互联网“黄金十年”提供另一个角度的审视,
为互联网公司“野蛮成长”的故事背后提供思考的范本。
The dispute of Tencent QQ and 360, actually is a part of the “wars” of Internet. We have counted out Eight Classic Internet Disputations for our readers, providing another angle for the Golden Decade of Chinese Internet.
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Internet走过了40年。在这段不算漫长的时间当中,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工业撞开了21世纪的大门。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此,这项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最伟大发明成为影响人类进程最重要的一环。中国信息产业的序幕与崛起,也与此息息相关。
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1987年9月14日发往德国,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发送方是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是从这封邮件开始,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驶向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道。
犹如一枚希望的种子,投向这片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经过20几年的耕耘与劳作,最后收获的是硕果累累。互联网是希望所在,“网络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大批弄潮儿敢为天下先,与时代同舞,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崭露头角,成为某个领域内的佼佼者,甚至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这份长长的名单上,几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新闻领域,新浪24小时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中文资讯,堪称中文第一门户网站;在即时聊天领域,腾讯QQ力挫Msn,注册帐号超过6亿,同时在线用户突破1亿,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在搜索领域,百度成为创造“神话”的公司,不仅分得市场超过70%的份额,并且在技术领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电子商务领域,阿里巴巴依然强势而为,触角更是从零售到批发,一呼而天下应;在杀毒领域,360是后来者,然而借助强大的广告以及“免费”优势,迅速占领3亿用户的桌面,一跃而成为拥有话语权的强者;此外,金山、网易、盛大的网络游戏,开心网、人人网的异军突起,优酷、PPLive等视频网站不甘寂寞,分得互联网用户一杯羹,自得其乐。
倘若每个网站都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且为用户提供上佳的体验,那么我想关于互联网的故事相对就会单纯一些,脉络将更为容易梳理和讲述,可事实上,故事并不简单,尤其是面对这个在短短时间便长成为巨人的新兴事物,我们应该保留最起码的谨慎与审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缺少规则的丛林中总会有杂草野蛮生长,业务的重叠,市场的争夺使得这个故事有了更多的版本,也使互联网的走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了江湖便有了不同的帮派和战斗,或明争或暗斗,或是口水漫天,或是对簿公堂。于是,便有了瞒天过海,有了指桑骂槐,有了狡兔三窟,有了利欲熏心,有人凯旋高歌,有人锒铛入狱。江湖就是这么一个舞台,有传奇,有神话,有谎言,也有待解的真相。
互联网成就了一批“英雄豪杰”,但也隐藏着不少暗流涌动。在一次争战当中,总有这么几类人,领军人物、意见领袖、网民以及无数藏匿幕后的“水军”,他们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挑拨是非,或是无中生有,总之要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惟恐天下不乱。
于是由此便诞生了一个个关于互联网“暗战”的故事,在吸引众多网民“眼球”关注的旗帜下,上演了一出出生动的悲喜剧。江湖本来就不应该是平静的地方,要有声响才能知道存在的意义。于是回顾近10年来的历程,你总会发现这些重复却没有结局的“战争”,从未止息。
这是一场没有失败者的游戏,这是一个比娱乐圈更“娱乐”的圈子,软文、公关、口水、五毛党……倘若还不“给力”就拉上善良的网民,最后对簿公堂。问题便在这里,法律并非万能,它所裁定的仅仅是事实层面的证据,而非道德。可怕的是互联网公司将这本应严肃的诉讼变成炒作营销的策略,将网民的电脑桌面变成战场,将利益伪装成义正词严的噱头,娱乐大众也娱乐了自己。
江湖不缺少帮派,派系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足球当中。有人前边掠阵,有人摇旗呐喊,有人击鼓助威,有人公堂喊冤。“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时候一场“暗战”会分成两个阵营,他们各执一词,各唱一曲。可是这阵营中的关系又错综复杂,是不是自己内部还吵上一小架,或者分道扬镳,另立山头,或者反戈一击。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真是“乱战”的江湖!这么多年以来,以互联网之名的“暗战”几乎从未止息,每天都有新闻,每周都有战事,每年都有官司。有人因为官司而声名鹊起,有人因为官司而锒铛入狱,有人因为官司而黯然离场。我们将这些年影响甚大的事件略作盘点,称为“八大经典暗战”奉献给读者,为互联网“黄金十年”提供另一个角度的审视,为这“野蛮成长”的故事背后提供思考的范本。
我们期待规则,呼吁公平环境的良性竞争,请求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尊重网民的隐私与权益,在创新和科技面前,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奇迹。毕竟,共同携手发展才是王者之道。
暗战1
这是所有故事最经典的版本,因为这场“战争”几乎包含了精彩的元素,序幕刺激而充满悬疑色彩,双方阵营的箭拔弩张,“网络水军”与不明真相网民的围观与声讨,最后结局的出人意表都让人心生感叹。
时针回拨到11月3日18时,几亿QQ用户的右下角几乎同时弹出一个小窗口,“致QQ用户的一封信”,心中如此写道:“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这不亚于互联网的一颗重磅炸弹。一方是用户注册人数超过6亿的腾讯QQ,另一方是拥有3亿用户的360公司,两者开战无意使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被迫卷入争端,不得不进行所谓的“二选一”。
其实这只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在这之前的铺垫功夫早已做足,并且双方的口水你来我往已经几个回合:9月27日,360推出360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直指QQ,软件显示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腾讯及时回应,侵犯隐私纯属无稽之谈,只是扫描木马以防盗号;9月28日,腾讯科技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立案调查,360公司回应:“纯粹是造谣,360公司已经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10月14日,腾讯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正式起诉360公司,10月15日,360称将提起反诉,“腾讯的起诉除了打击报复外,不排除是为了转移视线,回避外界质疑”;10月27日,腾讯弹出窗口发布消息,金山、百度、腾讯、傲游、可牛5家互联网企业向媒体发布《联合声明》,称过去1年中都遭受到360的“恶意攻击和伤害”,10月28日360也弹窗回应“360为保护用户隐私,遭腾讯打击报复”,同时对腾讯老总马化腾“领取经适房补贴”的质疑冷嘲热讽;10月29日,360推出“扣扣保镖”安全工具,能“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并且能让QQ快速更好用;腾讯快速回应,称“该软件通过外挂手段破坏QQ多项功能”、“强烈谴责这种违法行为”,并称将会追究360公司法律责任。
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之后,这次有了腾讯“艰难的决定”,停止360用户使用QQ。一时间,互联网风生水起,各种声音此起彼伏,瞬时间也分为两大阵营加入其中。
11月5日,金山、傲游、可牛、百度、搜狗五大客户端软件厂商召开联合发布会,公布360八大谎言,并宣布将不兼容360系列软件。5大客户端软件厂商在宣言中揭露360长期以来打着“安全保护”和“用户大于天”的口号,实施的却是“恐吓用户”和“利益大于天”的行径,这种挟持民意,恐吓同行的做法,严重伤害了用户的知情权,破坏了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360是中国互联网最大安全谎言。
盛大、搜狐、迅雷、酷狗等公司却发出不同的声音,认为“腾讯式抄袭在国内已是屡见不鲜,围绕其旗下产品抄袭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而腾讯公司素来拒不认错,对于抄袭行为给予默许,以这样的手段来扼杀互联网行业的创新。”360挑战腾讯“霸权”,无疑是“一种制衡”,“让腾讯知道不可以仗势为所欲为。”
网民加入到讨论的阵营当中,针对各大网站的民意调查,几乎分庭抗礼。话题集中到了两点,一是360太流氓,二是腾讯太霸道。很多网友开始恶搞“艰难的决定”,各种版本流传,也有人发出声音,说如果纵容360继续,未来可能会出“百度保镖”、“淘宝保镖”、“飞信保镖”……借用户之名,封锁和打击各竞争对手的各商业模式。
“过去的一周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周,很多事情的发展也超过我们原来 的想象。再次回顾,这确实是一个迫不得已的行动。”腾讯董事长兼CEO马化腾彻夜不眠,面对质疑说“这却是他生命中最为煎熬的一段时间。”
他感觉被“突袭”了,因为360挥剑腾讯毫无预兆,甚至360的掌门人周鸿祎还在各个场合为腾讯唱赞歌:“不能光看到腾讯模仿竞争对手的一面,还要看到它关注用户、持续改进产品和用户体验的一面,包括360在内,所有创业公司都应该反过来学习腾讯……腾讯就是埋头把一个个的产品打磨好,做出很多小的功能,让用户觉得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创业公司应该向腾讯学习,学习它的‘微创新’,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做法。”
关于周鸿祎其人其事,我们在下文中还会提及,因为这个江湖中,老周是不可或缺并且是举重若轻的一个人物。
意见领袖也在这场论战中发出声音。韩寒评论说:“我能不能这么理解,选择360是因为能查毒,所以默认它进入系统,就像保姆能进入房间打扫一样;选择QQ是因为它利于交流,就像司机能便利交通一样;那么如此,你一司机凭啥进我房间?我的保姆在我房间关你何事?你还发封信说如果我不辞退保姆,就把我的奔驰开走……”
“问题是保姆去干涉司机的别的生活了,保姆非要去给司机的汽车加外挂啊,还说自己比司机更专业,要改装汽车。我当然不给他改装了,不然我开车出事怎么办?”马化腾认为这“不是房间里的事”。
各抒己见,各执一词,莫衷于是。然而对腾讯而言却损失颇大,一夜间市值蒸发200亿港元不说,其他即时聊天工具趁机频频发力,意图抢占市场。战火一开始,MSN迅速推出了导入QQ好友的功能,只要用户输入QQ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向QQ好友发送切换到MSN的邀请,后又联手新浪UC,中移动大推飞信,阿里旺旺也推出最新版本。
在电脑安全保护、杀毒软件领域,360之外的其他安全厂商也攻势凌厉。从11月4日起,金山毒霸宣布免费一年,卡巴斯基也几乎同时宣布,最高端付费产品“安全部队2011”免费一年。可牛免费杀毒永久免费、瑞星杀毒免费半年。而AVG杀毒和德国杀毒软件AviraAntiVirPersonal这些海外厂商也一夜之间幡然醒悟,纷纷扛起了免费的大旗。国内厂商也不甘寂寞,金山安全宣布与可牛公司正式合并,成立“金山网络”公司,并同时宣布,拥有13年历史的金山毒霸等相关软件将永久免费。
腾讯与360骑虎难下,各自在官网首页开辟阵地,针锋相对。然而裁判的缺失使得这场貌似捍卫尊严与挑战霸权的“斗争”不知如何收场,双方此后的较量更像是“华山论剑”上的“左右手互搏”,你来我往,看上去热闹却不见真章。“360呼吁网友停用QQ三天,腾讯呼吁停用360软件”、“腾讯提三大和解条件要求360道歉,360称应向6亿用户道歉”、“腾讯开发布会称与360无法沟通,360回应称搁置争议”……
僵持之际,事情却突显曙光,用一种很“中国式”的方式得以解决。以下消息引自“凤凰网”:“11月10日消息,奇虎公司今日宣布,在工信部等三部委干预下,QQ和360软件已经实现兼容。360在官网上的公告称,目前QQ软件与360的全线产品已恢复兼容,并表示工信部等三部委已介入此事,要求腾讯停止不兼容行为,同时也要求360停止提供扣扣保镖下载并进行召回。据《中国日报》11月10日援引李毅中话称,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关注到此次冲突,希望尽快解决。”
那天开始,腾讯和360分别撤下各自网站上关于对方的负面新闻,硝烟似乎逐渐散去,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
可是在这场有关“隐私”的战斗中,究竟是谁在说谎呢?这是网民最为期待的答案。
暗战2
谁是业界公敌:
“掠食者”腾讯?
这是一场平面媒体与互联网之间一次直接较量,尽管开始并不是摆好车马后阵前叫兵,然后大战三百回合后决出输赢,然这场“战争”却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意义。它是以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出现的,任何人都不会想到,尤其是在话语权的掌握以及“雷人文本”泛滥的时代,这个事件却意义非凡。
7月26日,第28期的《计算机世界》封面惹人注目:一只象征腾讯的企鹅身中三刀,鲜血淋漓,主标题大而显眼:“狗日的”腾讯。一片惊诧之声传来,作为专业的计算机读物,缘何用如此出人意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大媒体公然将一家互联网公司推向审判席,如此超出常规的举动,令人匪夷所思。
腾讯如何被冠以“狗日的”之名?《计算机世界》的文章中有这样的阐述:“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
“从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OICQ(腾讯QQ的前身)开始,腾讯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从韩国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门户网站;在网游领域,学联众开发平台,跟着盛大引进国外网友,随着网易自主研发,之后布局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财付通,无一不是‘山寨货’,这也是腾讯遭人恨的根本原因。”
在官方微博中,《计算机世界》称为写就此稿,作者采访近一个月,五易其稿才刊发,并且《计算机世界》官方网站将文章列为头条,微博也把头像改成了本期封面的图片。
文章中描述的腾讯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侵略者,是一只永不满足的贪婪企鹅。“目前,腾讯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5亿美元;拥有中国本土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账户数近10亿;是中国第一流量的门户;在网络游戏市场排名第一,占据超过20%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子邮箱流量也已经超过网易,雄踞榜首……资本市场对这只彪悍的企鹅也是极力追捧。在香港,腾讯的股价一度高达每股171.80港元,上市6年间腾讯股价上涨了超过了35倍。要知道,被世界公认为近年来最具创新能力的苹果,其股价增幅才只有腾讯的一半。”
客观上讲,腾讯的“模仿”讨论不是从今日起,“全民公敌”之名也属牵强,毕竟腾讯的竞争者虽说不少,然而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却让无数网民成为其“粉丝”,QQ号码的价格也水涨船升。是的,即便腾讯不开发新的产品,不做门户网站,一样能过上比小康更为人羡慕的日子,因为这已经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山寨别人”,马化腾曾经这样予以解释:“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产品和应用层面的创新比较容易被人忽略。”因为马化腾为腾讯未来的构想是,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围绕腾讯QQ打造“在线生活社区”,也就是“用户要什么,腾讯就有什么”。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争论不代表结论,对腾讯的职责并不完全是“无稽之谈”,但亦不能“盖棺论定”,关键是在一家代表“客观公正的媒体”封面,出现如此火药味十足的标题和挑衅的画面,对腾讯而言该是不小的冲击。
当天腾讯便发表声明称这是“对腾讯公司进行了恶毒攻击”,“《计算机世界》作为专业媒体,竟然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计算机世界》更像是有备而战,针对腾讯的声明,第二天(7月27日)便做出回应“以独立、客观的报道,呈现给公众”:“由于产业竞争涉及利益。对文中所引述的各方观点和措辞,腾讯可能存有异议,对此我们表示理解。纵观中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无一不是从各种各样的批评和争议中走过来的,接受舆论监督与批评,是公众企业无法回避的责任。我们认为,争论和异议,无论对腾讯还是《计算机世界》都是无可回避的客观事物。因此,我们选择忠实于媒体使命,选择忠实面对产业的客观问题,选择捅破窗纸、直面争议。”
事情总是充满戏剧性的,在这个造词泛滥、自由过火的时代,网络上需要一些话题去谈论,在《“狗日的”腾讯》一文刊出后,不论是博客还是微博,包括一些知名网站都在跟进专题和后继报道,双方支持者各执一词,势均力敌,针锋相对。而当事双方却选择了沉默,一个“声明”,一个“回应”之后便没有了消息。
这个原本可以列入“2010互联网大事件”的争论却在两周后悄然收场,偃旗息鼓。8月11日,《计算机世界》致歉腾讯:“本报于2010年7月26日刊登封面文章使用标题语言及图片不妥,缺少应有的公允、严谨和标准。对于因此给腾讯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报社特此道歉。”
讨论没有结果,更像是一幕情景喜剧。然后呢?这场平媒与网络之争的大幕刚刚落下,3Q大战便立马上演。
暗战3
“好斗士”周鸿祎,
不争斗毋宁死
说起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有一个人绝对不可以跳过,说他是有个性也好,说他是“流氓软件之父”也罢,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了周鸿祎,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才充满某种诡异的活力。
《南方人物周刊》中曾经这么描述周鸿祎:“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说不要投资给他、和管网站注册报备的CNNIC干过仗,现在则让互联网安全同行寝食难安,口口声声要学习马化腾的‘先进经验’、却又时时盯着对方的脚步。”
“不甘于低调,这个小个子湖北男人有着一张记者喜欢、下属头疼的嘴,当你坐在他的面前,就像是面对一架永不停息的机关枪,留下的只是一地弹壳。……他还不是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一定是最能折腾的。”
哪里有周鸿祎,哪里就不会寂寞。他曾是“方正最好的程序员”,组织开发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版权的免费互联网软件——飞扬电子邮件系统;创业开发网站3721,后被雅虎收购而他本人也成为雅虎中国的CEO,也因为浏览器插件被媒体定性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因第一个做而被称为始作俑者;后来与雅虎矛盾激化,愤然离开后开创360公司,涉入杀毒领域后再战群雄。
之所以将周鸿祎单独叙述,是因为从他步入互联网那天开始,便与“官司”、“战争”纠缠不清,与他发生过纠纷的互联网公司也声名在外:百度、雅虎、阿里巴巴、瑞星、金山、可牛,到今天的腾讯,当然还有一家与互联网有关却非互联网公司的CNNIC。
故事的起端源于3721。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网站名叫3721,并在同年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对于初涉互联网不久的网民来讲,“中文网址”的功能还是不错的,通过输入网站的中文名称便可直达首页,这比输入那些不容易记忆英文域名更具有诱惑力,问题是出在这款软件的推广方式上。他采用的方法直接而大胆:插件捆绑。简言之,就是你在装某些电脑必备软件的时候,未经通知便把“3721”安装,并且具备不能卸载的特性,更为要命的是,它还会强制推送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链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3721便有了一个全中国网民都熟知的名头:“流氓软件”。
2003年,周鸿祎打了他第一场官司。4月,3721的网站上刊出专题:“3721针对CNNIC发表声明,呼吁营造健康市场经济秩序”,矛头直指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其中文章更是惹人注目:《周鸿祎出语惊人:CNNIC私刻公章是“非法机构”》。事件缘起也不复杂,CNNIC开始推广其主导的中文域名,双方起初试图走合作共赢的路子,结果后来发现“此路不通”,然后便反目成仇,纠纷转至互联网上。CNNIC随后以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周鸿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在网站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20万元。法院最后判决CNNIC胜诉,3721需要向CNNIC赔礼道歉。
祸不单行,同年9月百度又将3721告上法院,“百度搜霸”状告3721恶意竞争,导致用户不能正常运行百度搜霸。这次落败的依然是3721。(“百度搜霸”性质同3721差不太多,也是属于被用户声讨的软件之一,后来赢了官司的“搜霸”输了市场,最终也被逼退出舞台。)
接连输了官司的周鸿祎在那一年做了一件大事,轰动一时,也算是为自己不顺畅的2003年写下精彩一笔:3721被雅虎中国以1.2亿美金全数收购。2004年3月,周鸿祎正式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不安份的周鸿祎没有把雅虎中国作为自己的最后一站,尽管雅虎中国在他的带领下开设房产、汽车、娱乐等频道满足白领需求,同时在邮箱和搜索上也取得不小的建树,“一搜”风生水起,号称“中国最大的娱乐音乐搜索”——在这背后,是两个国家管理理念上的差异,随着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雅虎中国全部资产收购,周鸿祎也出走雅虎。
而周鸿祎与马云的矛盾也由此而起。当时周鸿祎带着一群雅虎中国的老员工自立门户——奇虎360,阿里巴巴认为周鸿祎在“挖墙脚”,缺乏职业道德,周鸿祎却认为离职原因是员工不认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后来这事变成了马云和周鸿祎之间的口水战,阿里巴巴发布声明:永远不和周鸿祎投资及有关联的公司发生任何业务往来,同时还呼吁业内所有公司和投资机构,永远不要与周鸿祎及其关联公司发生牵连。
自立门户的周鸿祎开发出新的产品“360安全卫士”,这款产品围剿的对象是他亲手创办的3721软件。“雅虎助手”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先是爆出雅虎助手干扰360安全卫士安装,随后雅虎助手更是发展到直接恶意删除360安全卫士,最后更把奇虎360告上了法庭,罪名是不正当竞争。已经输了两次官司的周鸿祎依然有了经验,被起诉的奇虎反诉雅虎助手是“流氓软件”,“360安全卫士”查杀是有理可依。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最后法院裁定360不正当竞争,需要赔偿雅虎中国经济损失3万元及诉讼合理支出4万余元,并道歉。
输了官司的周鸿祎赢了市场,也凭借这一役打了一个翻身仗。他从“流氓软件之父”变身为“打倒流氓软件”的斗士,知名度和美誉度急速提升,作为安全防护领域的新军,360脱颖而出。
转战杀毒领域的周鸿祎此时一发而不可收,从“口水战”以及“官司”中颇有斩获的他也将矛头指向杀毒领域的领军品牌,瑞星以及金山。5月21日,金山称,大量360安全卫士的用户收到产品提示,称该软件和金山网盾存在兼容性问题,并引导用户选择卸载金山网盾。金山随即发声明指责360不正当竞争。360方面随即发声明回应,金山网盾一直暗中破坏360产品,360是被迫放弃与金山网盾兼容。随后,周鸿祎连发微博炮轰金山,口水战升级。5月31日,双方互相提出诉讼。随后,卡巴斯基、傲游、可牛也加入到声讨360的行列中,“混战”升级。
周鸿祎将此次争论归结为“免费与收费”之争,曾经发誓不进入杀病毒界的他说:“在行里食言的人多了,只要是为了老百姓,食言也无所谓。”
官司悬而未决,口水却不会因此而停止。8月19日,百度起诉360侵犯自己著作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索赔1000万。
也就是在这些官司的闲暇之余,周鸿祎与腾讯打了一场战役,而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两所阵营的人针锋相对。因为这两方是腾讯和360,他们在互联网家族的地位颇高而人缘似乎又不怎么讨好。于是,关于360、“好斗士”周鸿祎的故事还在继续,口水还在四处纷飞,官司还是悬而未决。你看,这就是互联网的“江湖”。
暗战4
真假“开心网”,
山寨损害了什么利益?
这是一个“山寨”的时代,被“山寨”的不只是手机,还有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的混乱生态在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内更为突出,“真假开心网”之争成为一面镜子,让观者叹息:照搬模式、高超模仿的中国互联网乱象何时得以改观?这是一个问题。
让我们看一下“开心网”的故事。2008年8月,“偷菜”横行,使得“开心网”声名鹊起,那时候的程炳皓还是一名创业者。这位不善言辞、举止低调的南方小伙子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开心网”竟然会遭遇李鬼,而这“李鬼”却大有来头。
陈一舟,千橡互动集团的董事长,他旗下的“校内网”(后更名为“人人网”)在SNS市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个状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3月“开心网”(kaixin001.com)创建,截至2010年1月,开心网注册用户已经突破7000万,用户分布多集中在比学生市场有着更高消费能力的白领、上班族——这正是校内网极欲突破的市场。
陈一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程炳皓的回忆,陈一舟主动提出以1亿元人民币加上相对数量的股票对其收购,程予以拒绝。没有料到的是,千橡互动购买下kaixin.com域名,做起了“山寨”的行当。
千橡开心网开通之后,他发挥高超的“模仿”能力,完全拷贝开心001栏目的有8个,包括日志、相册、投票、礼物等常规组件,而“好友买卖”、“咬我吧”也疑似克隆产品。这种照搬模式,短时内很快就消融了与开心001的差距。
而这一切似乎早有预告。2008年9月23日,在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陈一舟扔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认为开心网最大特色是发明了两个白领们很喜欢玩的网游,这类公司未来会很多,因为它的壁垒不高,很易模仿。”当时没人把这番话放在心上。意想不到的是,没出一个月,千橡“开心网”就横空出世,而且用上了kaixin.com这个更显正宗的域名,并且大规模推广。
除了域名看上去是真的,其他全是“山寨出品”。不需要太多创意,只要照搬一个相对成形的网站便可坐享其成,可见在低成本、高回报下的既得利益。根据业内流传的一种说法,陈一舟之所以如此做,“其实就是一种狙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并称这与当时校内网的转型有关。推出“kaixin.com”,给kaixin001的市场拓展形成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为校内网的转型赢得时间。
“千橡开心网的牵制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李智认为,目前人人网已经完成了各项业务的平滑过渡,在SNS领域有着比较稳固的市场份额。
如此看来,陈一舟的这个举动更像是“战术”而非“战略”。尽管2008年5月20日宣布以涉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的开心网(kaixin.com)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停止使用近似网站名称,并公开赔礼道歉,然而对陈一舟来说,似乎认为抓住对手的软肋,争夺地盘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而寡言的程炳皓却说:“我起诉千橡公司完全不是针对域名,只希望用户清楚,开心网只有一个。”
于是陈一舟用上了“托字诀”。2009年10月第一次开庭,千橡互联提出,“开心网”的网站名称和域名已经转让给千橡旗下另一公司千橡网景名下,开心网“告错人了”,从而令此案产生戏剧性变化。随后,开心网追加千橡网景为共同被告。2010年2月,千橡网景以住所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为由,向北京市二中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此案应在北京市一中院审理……千橡在管辖权问题上做文章,前后四次提出异议及上诉。
事实上,这更像是在拖延时间,在一审结果宣布之前,千橡互动便已经悄然转型。2009年8月4日千橡集团召开战略发布会,校内网由校园SNS正式转向社会化SNS市场,同时更名为“人人网”。通过此次合并,开心网用户的个人资料、好友关系、游戏等级、手机登陆账号等所有资料将会无缝接入人人网。因此,在为数不少的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合并更像是千橡开心网的谢幕。
拖了一年多的“真假开心网”之争也最终尘埃落定,千橡开心网败诉,被判向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赔偿40万元。千橡方面似乎没有上诉的打算,陈一舟发表公开日志,向程炳皓示好求和:“这个征途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温总理在谈及台湾问题时引用的一句诗词:‘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程炳皓回应:“做企业如做人,言行应一致,而且,行,胜于言。”
事情似乎到此为止,可是还有下文,便是来自网民的观点:“开心001和千橡开心网有一个共同的模仿对象——美国网站Facebook。陈一舟的厉害就在于,他比程炳皓心狠手辣。……当然,真假开心网争斗下去的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现在,用户对开心网已经生厌。擅长模仿和抄袭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不改变目前这种‘山寨’打法,也将难成气候。”
要是人人都模仿,那么谁会脱颖而出?
暗战5
搜狗腾讯互诉,
互联网知识产权乱象
这个被冠以“中国输入法第一案”的纠纷很有意思,第一,两者在某些时候是战友,比如在“3Q大战”中,两方携手奋战,颇有一些“兄弟情深”的意味深长,可是一关系到切身利益便陡然翻脸,水火不容;第二,宣判的结果也很有意思,双方互相提起诉讼,并在两家法院分别胜诉。从这个结果来看,也颇有一些“吊诡”的味道,这件并不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案却让人如坠雾中:“腾讯诉搜狗输入法一审,搜狗赔偿24万元”、“搜狗诉腾讯不正当竞争宣判:腾讯被判赔20万”。
其实搜狐与腾讯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而因为输入法搜狐与人打官司,腾讯也不是第一家。谷歌输入法曾因涉嫌盗用搜狗词库遭到搜狐指责,并最终向搜狗致歉了事。早在2009年1月,搜狗在其官方博客发表文章,公开指责部分输入法原创功能遭腾讯抄袭;随后3月战事升级,搜狗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的新版本中,均涉嫌通过屏蔽对方输入法进行不正当竞争,在业界引起争议。6月搜狗状告腾讯不正当竞争,索赔2051余万,腾讯发表声明,称QQ拼音输入法并未对竞争对手产品采取任何方式的技术限制,并表示搜狗在恶意中伤;在11月搜狗诉腾讯案开庭当天,腾讯也宣布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搜狗停止虚假宣传并向腾讯公司赔偿2000万元。由此双方互诉的战局拉开。
看似不大的拼音输入法,为何成为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焦点?理由很简单,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输入法是有着战略意义的产品,搜索广告的份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简而言之,拼音输入法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收集词汇的,根据网民的习惯不断更新数据,解决词库和词频的问题,所以通过这些参数可以了解网民的关注点,对于搜索广告业务有着重大的参考作用,所以小小的输入法成为争夺的阵地也不足为怪了。
在搜狗输入法诞生三周年之时,张朝阳说,“一想到中国每10台电脑中就有7台装上了搜狗拼音输入法,我就心花怒放”。这就意味着搜狐将第一时间掌握七成互联网用户的关注点,当被问及搜狐广告收入连续出现强劲增长是否与输入法有关的时候,张朝阳没有否认:“这是搜狐品牌集结起来的力量,包括搜狗拼音、不断增长的流量以及盈利方式的优化,即为广告商提供的更加精准的关键词匹配的搜索方式。”
从原告到被告,张朝阳表示:“天下无人不知搜狗拼音输入法是搜狗的创新,某善于抄袭的公司原封不动地抄了这一创新,现在反倒来告搜狗,真有脸啊,贼喊捉贼!中国的司法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是一笔糊涂帐,政府不从司法上解决独立公正专业地判决知识产权案件,光谈自主创新没有用。”
乱象如此,不只输入法,电影电视、书籍文章、音乐创意都被泛滥的盗版和滥用着,整个网站都被“山寨”的例子也如上文所述,故而在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上,中国互联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这场输入法之争,最终以“各挨五十大板”的结果暂告一个段落。继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搜狗败诉并判赔24万元后,次日,搜狗起诉腾讯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宣判。结果正好相反:腾讯败诉,判赔23.15万元。
“双方互诉行为是有关联的,必然有一方实施在先,或者同时实施,他们在时间上有连续性或者说因果性。”知名律师认为这种情况实际是一种混合过错:“说明目前互联网市场竞争处于初级阶段,即使是已经相对具备规模的腾讯、搜狐公司,也在竞争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双方在竞争中均存在侵权行为。这也说明了市场经济的复杂性,没有一方是完全正确的。”
“频繁借助诉讼打击对手,容易导致互联网陷入恶性循环,更导致中国互联网形象恶化。这样的案件进行下去将没有赢家。”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秘书长王斌对此忧心忡忡。
看似“双赢”,那么是否也可理解为“双输”的结局呢?
暗战6
互相“封杀”,
谁动了我的奶酪?
硝烟弥漫,互联网总是少不了暗流涌动。6月30日的一条新闻,让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掰起了手腕,这似乎有所预示,在谷歌放弃中国市场的时代,淘宝和百度的暗战升级。
消息称:“一些淘宝客网站站主近日发帖申诉称,6月5日后,发现自己网站的百度收录不足原来数量的10%,且数量还在下降。有站长表示,自己网站搜索结果大幅度缩水,一个原先收录600多万条的网站,现在数量不足10万条。而淘宝方面数据也显示,近期淘宝网API接口淘宝客调用量突然减少了3000万次。”
坊间传闻,百度此举是为与日方合资的电子商务网站“乐酷天”让道。对于此传言,百度急忙回应,“淘宝客”存在内容重复和夸大宣传的问题。百度此举属于正常清扫,“并非恶意打击对手”,“用合理的手段发财,我们欢迎;但是,如果你的发财手段是以损害搜索引擎用户体验为代价,那么,随时都有可能从天堂到地狱。不要有什么抱怨,愿赌服输。”但淘宝方面认为,这一行为损害了中小站长利益,“是不正当竞争”。
“淘宝客”是指和淘宝合作的个人网站,通过加载淘宝店铺及商品信息,并通过推广收取一定佣金。目前淘宝联盟成员已有40万活跃站长,每天分成近200万元。对百度而言,这是不是一块吃不到口的蛋糕?
这次是百度“封杀”淘宝,这与2008年的情景何其相似,那一年也曾爆发过一次关于“封杀”的口水仗,当时淘宝以杜绝不良商家欺诈的理由全面屏蔽百度搜索,但只对雅虎、谷歌进行部分屏蔽,一度引发业界关于淘宝打压百度即将上线的C2C业务的猜测。
如今去全然改变主客场,双方的“封杀”连说辞都如出一辙:针对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一事,百度称“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此次被封杀,淘宝也称“对淘宝影响不大”。值得玩味的是,在这件事情升级之前,双方还都通过提高分成比例、增加分成金额等方式“拉拢”中小网站。可是在这场“封杀大战”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却是依靠搜索引擎为立身之本的中小网站。
根据DCCI的数据统计,对站长分账最多的广告联盟中谷歌、百度、淘宝名列前三,谷歌广告联盟排名第一,占3.67%,百度广告联盟3.32%,淘宝联盟3.15%。目前淘宝已声称,其联盟网站数已超过了百度联盟的35万。在总体收益中,淘宝仅分成10%作为技术服务费,远低于百度联盟的16%、谷歌联盟的32%。
“传统中小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来自网络广告。广告多了自然影响网站浏览者的用户体验,因此站长不得不在用户体验和盈利之间徘徊,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发展路径。”淘宝联盟总监王伟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百度联盟并非其直接竞争对手,因为两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产品。对于站长而言,淘宝联盟更多扮演的是电子商务化的基础服务提供商角色。
这种“被悲剧”的角色让众多中小网站站长苦不堪言,“中小网站本是搜索引擎的立身之本。互联网巨头为了自己渔利,或无意或恶意损害广大中小站长的利益,实在无法容忍”。
谷歌走后,留下了相对广阔的市场空间,互联网时代拼的就是速度与专业,专注于搜索的百度从来不缺少竞争对手,占据巨大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淘宝就是其中之一。或许借着此次“封杀”风波能探索出一条新的中小网站推广模式也尚未可知。腾讯今日收购康盛创想,收编更多的“草根站长”,其用意也似乎明显。这场“暗战”更像是一场中小站长的抢夺战,“后谷歌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11月15日,淘宝旗下搜索引擎“一淘网”宣布正式对外测试“开放搜索”功能,“一淘网”的全网搜索,将成为网民“淘宝”的网络总入口,解决网民的电子商务搜索需求。这对百度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
暗战7
刘韧入狱,“知识英雄”的罪与罚
刘韧离开互联网生活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未来的两年多,他将在狱中度过。在这个“江湖”里,刘韧并应该是记录者,或者说是评论者,他见证了互联网“黄金十年”,自己也曾参与其中,成为精英分子。很多人记得这位充满才情与激情的年轻人,因为他是中国IT媒体界成功的典范,凭借一部《知识英雄》声名鹊起,被称为“IT记者第一人”。随后他开始在互联网创业,开创著名的IT写作社区Donews,因此有了“斗牛士”的雅号;2005年Donews被猫扑收购,刘韧成了千橡集团副总裁;后来他创立了17tech网站,并成立了5G咨询公司,在IT圈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在互联网创造辉煌,却又在此处迷失。他不光见证和记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自身也成为一个典型人物——尽管并不光彩,尽管令人扼腕叹息。这就是互联网江湖下的生存环境。
“写字,养活不了我。”他在被捕前一个月所写的博客中如此说。欲望会成为动力,而太多的欲望则让人迷失,刘韧就是例证。
刘韧1970年出生于安徽阜阳,1996年正值互联网的孕育期,那年他来到北京,《中国计算机报》成为他供职的单位,也使他正式步入IT媒体之路。1998年,一部记述柳传志、段永基、王文京等IT风云人物的图书《知识英雄》出版,第一次将IT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激发了众多年轻IT人的创业热情,这本书也成为了中国I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恰是刘韧,那时候的刘韧单纯而勤奋,并且充满自律精神,他说:“人不能太贪心,很多人没有做成事情都是因为朝三暮四,但任何大事都是由若干小事组成,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恰恰是他持续在做的事情。”
2000年5月1日,donews.com域名解析成功,由此也开始刘韧的互联网创业之路。此时恰值第一波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IT媒体记者与网民充满强烈的表达欲与求知欲,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过半年的时间,DoNews积聚了大量的人气,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大的IT写作社区。同时,DoNews一年一度的行业大会,不仅聚合了像马化腾、张朝阳、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创业英雄,还有更多草根创业者,包括网民。“与今天大部分IT业的各种会议不同,当时的聚会是很松散的,大家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任何人都可以举手向发言的嘉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嘉宾往往都是业内重量级人物。在这里,精英们可以获知最新的行业动向,草根们可以与自己崇拜的偶像面对面交流。”
起初总是美好的,许多事如此,DoNews亦是如此。但是在2005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事情有了很大变化。首先,DoNews被猫扑收购,刘韧成了“打工者”,其次暗流涌动,为了争取生存空间,竞争对手的手段多样化,“水军”开始诞生,口水战成为常态,而当是的DoNews无疑就是最好的舆论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DoNews成为企业间争斗的平台。
指针快拨,定格在2008年7月,360在那一年进军杀毒领域,并且开始与瑞星的“口水战”。也就在那一个月份,DoNews一夜间出现了大量关于360的负面文章,甚至很多是针对周鸿祎的攻击:《周鸿祎:一半是魔鬼,一半是鬼魔》、《谁还敢比周鸿祎更无耻?》、《流氓变身保安——保护费和进场费》等,匿名游客发出的“无耻”“ 流氓”等谩骂不绝于耳。
根据各种资料显示,刘韧与周鸿祎之间是有过交情的。3721与CNNIC打官司的时候,刘韧曾经写过文章《知识经济:CNNIC的手》,在这篇文章当中,3721的形象是斗士,勇于挑战政府权威。周鸿祎也爽快大方地出手,给刘韧所在的媒体投放广告。“铁哥们”翻脸自有原因,“两个不吃亏的人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会吃亏。”
根据奇虎(360)的描述,我们复原刘韧被捕的过程:发现大量负面文章后,奇虎方面发现后立即与刘韧交涉,希望对方删除不实文章,并表示可以给DoNews投广告。然而,刘韧等人不同意,主动提出“需几十万元费用”,并要求打到个人账户上。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商定为23万元。9月19日,刘韧等人索要的第一笔5万元汇款被顺利取走。令奇虎方面没想到的是,三人在象征性地删除了几篇文章之后,又在其把持的网站上继续散布针对奇虎的负面文章。“这几十万元还只是第一笔,以后每年都得给。这样下去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奇虎最终选择了报警。由此,10月12日晚,戏剧性的一幕在北京海淀一茶馆上演:当刘韧等人从奇虎有关人员手中接过8万元现金时,早已等候多时的警察冲了进来。
事情到此可以画上句号。2009年12月,西城法院经审理认定刘韧的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其两名同伙分别被判刑一年半。
“DoNews将负面新闻看成获利的筹码,随心所欲地利用,难怪要失去应有的价值。”媒体是公正的代表,不是盈利的工具,出于贪婪而忘记公德,必然捆绑失去自由。这样的互联网更像是江湖,在利益面前的道德与底线,那么脆弱,一触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