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它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价值内化和情感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现代认知学认为:情感属于一种内在驱动系统,对于人的行为实践而言,往往能在指向、稳定和强化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正能量作用,从中收获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数学学科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教师若注重挖掘并善加利用,则可充分借助这种优势,创设一种善教乐学的良好氛围,在放大情感智力效应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艺术渗透 开放性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在学校教育中,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鲜明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强烈提倡开展以能力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对新课程活动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应当成为校园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坐标。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并未把情感艺术元素积极地渗透到常规性教学活动之中,而仅仅把之作为一种“福利”偶尔地发放给学生,以至于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教学现象。“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学在学生认知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角度,试简要阐述之。
一、努力构建和谐关系,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和被传导性,来自老师的情感行为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依赖性。首先,教师要善于通过言行如真诚的微笑、满腔的热情和良好的情趣等,去积极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构建良师益友式的教学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由奔放、活化思维和大胆说做,从中赢得亲师信道效应。其次,教师要向文艺节目主持人那样,努力讲求艺术性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气场,去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有教师用手势画了一个大圆表示8只鸭子,接着象征性地拿出两只放成一堆,再拿出两只放成一堆……在如此夸张性手势的影响下,小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做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通过情感目标和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注重挖掘各类潜能,激发其情感和意识行为,努力推促他们自觉主动地亲近数学,争做学习上的小主人。
二、善于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教材既是从事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小学生具有不可遏制的求新、求趣、求异心理,而数学学科中也潜藏着丰富的“情、趣、美、道”元素,有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注重挖掘教材内涵并加以灵活运用,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从而实现启智益能和教书育人的综合目标。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在揭示课题后,随手写出了414这个数:“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呢?”小学生计算后作出了肯定性回答。“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开展竞赛活动,就是看谁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判断出任意一个自然数能不能被3整除。大家愿意吗?”学生们非常兴奋,并跃跃欲试起来。可比赛的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不由得不让他们非常困惑,“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全班异口同声:“想!”在如此激情下,学生们学习了本课内容并有种如获至宝之感,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注重链接社会生活,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数学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地连接起来呢?再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生动而抽象思维不足,数学教师努力尽量淡化课程形式,根据他们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学用结合和知行合一,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后,教师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明天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郊外野炊,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再如,在教学“统计图表”之后,以“聪明购物者”为作业主题,激励让学生到附近几家超市去调研几种同类商品的价格,并据此信息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以达到货比三家。如此设计,引导并启迪学生从具体生活背景材料中善于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能有效激发他们情知互动。
四、有效强化自主合作,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学的根本追求。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包括个体性独立学习能力,又包括群体性合作探究能力,并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前者着重锻铸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情感能力;后者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团队制胜能力,以收获“两人智慧胜一人”的情感性活动效应。而这些也正是情感教学的核心目标追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在数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时,出示“果园里有梨树300棵,桃树250棵,杏树200棵,___________?”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维,力求填出多种不同答案;然后在小组范围内相互研讨;最后进行集体性交流,从中梳理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填法。由于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人人贡献且各有收获,他们从中都享受到一种悦己娱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工程,而开放性教学则是情感和艺术的综合体形式。这更是一项教学相长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为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艺术渗透 开放性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在学校教育中,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鲜明地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强烈提倡开展以能力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对新课程活动作出的一种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应当成为校园教学活动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坐标。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并未把情感艺术元素积极地渗透到常规性教学活动之中,而仅仅把之作为一种“福利”偶尔地发放给学生,以至于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教学现象。“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教学在学生认知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角度,试简要阐述之。
一、努力构建和谐关系,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和被传导性,来自老师的情感行为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依赖性。首先,教师要善于通过言行如真诚的微笑、满腔的热情和良好的情趣等,去积极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构建良师益友式的教学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由奔放、活化思维和大胆说做,从中赢得亲师信道效应。其次,教师要向文艺节目主持人那样,努力讲求艺术性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气场,去有效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有教师用手势画了一个大圆表示8只鸭子,接着象征性地拿出两只放成一堆,再拿出两只放成一堆……在如此夸张性手势的影响下,小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做起来,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通过情感目标和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性教育,注重挖掘各类潜能,激发其情感和意识行为,努力推促他们自觉主动地亲近数学,争做学习上的小主人。
二、善于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教材既是从事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小学生具有不可遏制的求新、求趣、求异心理,而数学学科中也潜藏着丰富的“情、趣、美、道”元素,有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注重挖掘教材内涵并加以灵活运用,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从而实现启智益能和教书育人的综合目标。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在揭示课题后,随手写出了414这个数:“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呢?”小学生计算后作出了肯定性回答。“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开展竞赛活动,就是看谁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地判断出任意一个自然数能不能被3整除。大家愿意吗?”学生们非常兴奋,并跃跃欲试起来。可比赛的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不由得不让他们非常困惑,“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全班异口同声:“想!”在如此激情下,学生们学习了本课内容并有种如获至宝之感,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注重链接社会生活,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数学课程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地连接起来呢?再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生动而抽象思维不足,数学教师努力尽量淡化课程形式,根据他们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于促进他们的学用结合和知行合一,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后,教师可创设如下生活情境:“明天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郊外野炊,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呢?”再如,在教学“统计图表”之后,以“聪明购物者”为作业主题,激励让学生到附近几家超市去调研几种同类商品的价格,并据此信息制成“商品价格对比表”,以达到货比三家。如此设计,引导并启迪学生从具体生活背景材料中善于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能有效激发他们情知互动。
四、有效强化自主合作,积极开展情感艺术教学
新课程教育理念强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素质教学的根本追求。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包括个体性独立学习能力,又包括群体性合作探究能力,并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前者着重锻铸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精神,逐步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情感能力;后者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团队制胜能力,以收获“两人智慧胜一人”的情感性活动效应。而这些也正是情感教学的核心目标追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在数学“求剩余、求相差”的应用题时,出示“果园里有梨树300棵,桃树250棵,杏树200棵,___________?”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维,力求填出多种不同答案;然后在小组范围内相互研讨;最后进行集体性交流,从中梳理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填法。由于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人人贡献且各有收获,他们从中都享受到一种悦己娱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工程,而开放性教学则是情感和艺术的综合体形式。这更是一项教学相长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为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