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给予继续饮食与运动治疗,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FBG、2hBG、FINS、HbAlc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该症已成为世界上第三高发病率的疾病[1]。由于病程具有进展性特征,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要应用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值。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均为临床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有效糖代谢,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院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参照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42~70岁,平均年龄55.3±2.2岁;病程1.2~10年,平均病程3.2±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控制饮食与运动治疗28d,血糖值得不到控制,空腹血糖(FBG)超过7.8mmol/L,或餐后2h(2hBG)超过10.0mmol/L,持续4周以上者;②无使用降糖药物物史的患者;③3个月内无应用降脂药史或4周内未使用过影响血糖及血脂代谢药物者[2]。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缺氧性疾病者;③酮症酸中毒者。
  1.3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继续饮食及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每次4mg,每天1次,早餐前服用;二甲双胍:每次250mg,每天3次,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参照组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的静脉血糖FBG、2hBG(采用葡萄糖化酶法测定)及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hAlc(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肝肾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与观察组,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指标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的FBG、2hBG、FINS、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2hBG、FINS、HbAlc水平对比
  组别
  时间
  FBG(mmol/L)
  2hBG(mmol/L)
  FINS(mu/L)
  HbAlc(%)
  治疗组
  治疗前
  9.2±2.1
  17.5±4.4
  17.3±5.7
  8.5±1.5
  治疗后
  6.9±1.2*
  8.0±3.3*
  14.1±4.2*
  7.0±1.1*
  参照组
  治疗前
  9.6±2.1
  18.3±3.2
  18.4±4.8
  8.2±1.4
  治疗后
  8.2±1.6
  9.5±3.1
  17.2±4.8
  7.5±1.2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中3例下肢出现轻度浮肿,未行特殊处理,14d后自行消失。两组均未见低血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等变化。
  3.讨论
  吡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是过氧化物酶增殖因子激活受体γ,选择性较强,通过对细胞内受体γ的活化,能够实现对胰岛素效应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了多种蛋白质的合成,生成游离脂肪酸,对肝糖的产生及输出起到抑制作用,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生成、转运及利用的目的。除此之外,吡格列酮还具有减少脂肪分解、降低血糖、调脂及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等功能。该药还具有保护β细胞的作用,故适合单一口服降血糖药控制效果不佳者或单纯给予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者,特别是胰岛抵抗者。二甲双胍则能有效抑制肝糖异生,阻止肠道吸收葡糖糖,提高胰岛素对血糖的清除作用力,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肠道副作用较小。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FBG、2hBG、FINS、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尽管参照组各项指标也较之前有了变化,但效果远远不如治疗组。曾有文献[3]指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文结果与文献观点并无太大差异。至于本次治疗组中出现的轻度下肢浮肿现象,可能和药物剂量或患者本身因素有关,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能显著降低FBG、2hBG、FINS、HbAlc水平,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洪亚君,郭维英.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房.2258-2259.
  [2]杨建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24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05):77.
  [3]梁文杰.二甲双肌配伍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巾国医药导刊.2013,15(03):473-47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评价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自愿同意治疗的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期为12周。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判定疗效。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按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同步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效率83.33%,与西药治疗组的有效率78.33%差异无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为我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患者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护理后的恶心、呕吐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2.5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综合医院带来的竞争压力,给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时期,如何适应环境变化 深化医院内部改革,调整经营战略,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新时期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共同的课题。本文介绍了重庆市肿瘤医院通过更新经营观念、优化人才队伍、坚持特色发展、加强科学管理,实现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以期为其他同类医院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科;医院;改革;发展  Ab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尽早溶栓对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影响,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5月12日间收治的96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A-D组,每组各24例,A组则为≤3h,B组则为(3-6)h,C组则为(6-12)h,D组则为>12h,比较四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冠脉再通率是最高的,达91.67%,远远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周围静脉输液无痛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方法 以62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周围静脉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的传统穿刺手法,后者是在循证护理的前提下进行的无痛穿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与满意度?结果 在疼痛和满意度上,观察组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关键词:头孢硫脒;迟发型;不良反应  注射用头孢硫脒(商品名仙力素,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有引湿性,其成分为头孢硫脒,每瓶1g,做为我国自行研发的第一代头孢菌素,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已经广泛应用。现将我科临床应用出现的迟发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28~47岁,均发生住院期间第二次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饮食控制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单双号将100例重症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一般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严格饮食控制。将术前SCL-90量表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前严格饮食控制会加重患者焦虑、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肩锁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2 年 1月—2014 年 8月,采用肩锁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远端骨折 4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7 例,女18 例,年龄 27 -65 岁,平均 37 岁。脱位按Allman分类:半脱位9 例,全脱位20例。锁骨远端骨折按Neer 分型:NeerⅡ型16例。结果:45 例患者随访 6 个月—1 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背皮瓣应用解剖,以足背动脉为轴型血管,1976年Ohmori和Harii第一次将此皮瓣作为游离皮瓣移植;[1]切取携带足背动脉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8例手背软组织缺损伤,其中4例伴手背伸指肌腱缺损,需切取趾长伸肌腱移植,根据受区缺损面积设计足背皮瓣,皮瓣最大面积10cm×8cm。结果:此皮瓣可对不同程度的手背软组织缺损创面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急腹症超声临床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接诊的50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本组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使用超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38例患者诊断正确,占有的比例为76.00 %,漏诊或误诊的患者有12例,占有的比例为24.00 %,其中胎盘早剥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