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精神的发源地—兴义市则戎乡是重度石漠化地区,曾被称为贵州的“砂石峪”。从开山炸石造地到产业调整、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关键词:传承;贵州精神;推进;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贵州精神的发源地—兴义市则戎乡三分之二以上面积是石山或半石山, 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誉为“贵州沙石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十分恶劣生态环境面前,当地农民从治土起步 ,生态跟进 ,设施助推形成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推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创造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
一、兴义市则戎“综合治理模式”形成
(一)立足实际,开山炸石造地。
则戎乡坐落在400多座大山中纵横交错的石旮旯里。地块分割十分严重,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短缺,老百姓非常艰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受山西大寨改天换地事迹和河北遵化沙石峪农田建设做法的启发,当地政府萌生了一个“立足本乡本土,炸石造地,从根本上解决吃粮问题”的想法。在1975年,则戎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组建了8支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轮流到各生产队炸石、砌埂、造地,一场以炸石造地治理石漠化的工程就此展开了。他们把一座座石峰、石柱和卧牛石炸碎,然后依次从大到小,一层层砌成地基,整出平地。然后,村民钻到石缝、石旮旯里,一锄锄、一撮撮地把泥土从石缝中掏出来,背下山,在碎石上一层层回填泥土。这样,一块块平整的表面呈多种几何图形的土地就造成了。
(二)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促使山地变良田。
则戎在继炸石造地以后则戎人民充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大力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促使山地变良田。2003年则戎乡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重点落实、连片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在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和发动石山地区群众实施坡改梯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兴修小水利工程、推广节水灌溉和蓄水灌溉、在坡改梯的基础上实施地变田等工程,推进了石山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
(三)夯实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新世纪之初,则戎乡着力开展“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围绕“粮、钱、水、电、路、气(沼气)”作文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村民自己投工投劳挖桩坑、抬电杆、拉电线、 建水窖 、坡改梯、修公路,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各村的沼气池、水浇池、良田、水窖、地面卫星接收站等都是从无到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农民群众不用再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去挑水吃了,干旱年景也有保障,还用上清洁卫生能源,文化信息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汽车、摩托车、彩电等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四)加强生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党委和乡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结合乡情认真实施“开发扶贫”、“扶贫攻坚”、“整村推进”,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将全乡分为石山区、中心区、风景区三大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围绕石漠化治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金银花为突破口,成立了兴义市冷洞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万峰林金银花”商标,建起了加工厂,形成了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金银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实施了25度以上坡地治理工程,加大新型生态产业培育力度,全乡还增加了花椒、石斛、花卉及其他经果林等非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多种种养殖业等,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特征
(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
几十年来,则戎人民一直与大山作着不懈的抗争,一代接一代地在大山深处演奏着开山炸石、掏土造地的交响曲,在炸石造地的伟大壮举中诞生了激励则戎人民世代艰苦奋斗的“则戎精神”,昔日的“石旮旯”也一步步变成了今天的“米粮川”。 1977年3月14日, 《贵州日报》以“贵州沙石峪”为题报道了则戎人民挑战大山,自力更生改造恶劣生存环境的事迹。从此,则戎闻名省内外,“贵州沙石峪”不但成了则戎的代名词,而且成了则戎精神的代名词。 他们通过炸石造地、种植金银花,纷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道路。2010年在特大旱灾面前,冷洞人并不惊慌。积极抗旱创造了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用细钉子在瓶底戳一个眼,水流大小通过旋转瓶盖来调节,放在金银花树根部进行滴灌,保住了金银花产业。2010年4月3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则戎乡冷洞村,看到大旱面前,群众用矿泉水瓶为在山崖上种植的金银花“滴灌”,保住一抹抹生命的绿色;砸石造田,村里原本怪石嶙峋的石旮旯被农户房前屋后一块块平整的田土取而代之;兴修水窖,一个个遍布田间的小水窖让已经“渴”了8个月的群众和土地还能顽强支撑……。总理动情地说:看的这个地方,我很感动。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二)尊重科学、调整结构、和谐发展 。
则戎乡突出的特征是石山,最富有的资源是石头,要和谐发展,那人就要学会与自然为友,不再誓死斗争。人们要发展,要致富,要亲近自然,那出路也只好在这山上找,石上求。对此则戎人民敢干并不蛮干,在发展的道路中讲求科学的态度。
一方面,加强了生态建设,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所有的山头实行封山育林,对山腰、山脚的石窝石旮种植金银花、石斛、花椒、棕树、芭蕉、桃李等中药材和经果树,房前屋后,地边营造椿树、苦楝、柏木等速生用材林。 实现固水保土治理了石漠化,绿化美化了山村环境,切实控制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种植、养殖业使村民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一方面,利用优势、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形成山绿,村美,人富, 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格局。科学制定全乡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旅游名乡目标,狠抓扶贫攻坚、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实现全乡三个区域(中心区、风景区、石山区)平衡发展,通过调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實践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
成立了金银花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种植户连接起来,引入市场,使金银花种植户成为市场经济利益共同体的一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生产加工企业,不断革新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了金银花的产业化发展。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统一规划、统一生产、加工、销售、利润分配”的经营模式,组织注册商标、品牌入市,探索出了一条富农强社的合作社。
三、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
则戎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则戎条件差,环境恶劣、底子又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质装备水平较低,灾害影响呈加重趋势,等等;须进一步完善,使则戎的经济实力、开放状况、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绿化美化、集镇建设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
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用水、用电条件,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增加对沼气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补贴,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在支持大中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的水平。
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农业科技管理,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科技推广上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高效探索,选择相应的技术打破传统农业的制约因素,广泛的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三)加快发展以金银花、石斛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桃、李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以花椒为主的香料基地、以丰产高效的杉树、毛竹等为主的丰产林基地和花卉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区域带动、连片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着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整合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充分利用基地建设区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有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采取政府主导,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渔牧生产、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的情境,通过规划设计与建设,创造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各生产要素竞相并发的发展环境,发展乡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高农民收益。
关键词:传承;贵州精神;推进;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贵州精神的发源地—兴义市则戎乡三分之二以上面积是石山或半石山, 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誉为“贵州沙石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十分恶劣生态环境面前,当地农民从治土起步 ,生态跟进 ,设施助推形成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推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创造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
一、兴义市则戎“综合治理模式”形成
(一)立足实际,开山炸石造地。
则戎乡坐落在400多座大山中纵横交错的石旮旯里。地块分割十分严重,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短缺,老百姓非常艰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受山西大寨改天换地事迹和河北遵化沙石峪农田建设做法的启发,当地政府萌生了一个“立足本乡本土,炸石造地,从根本上解决吃粮问题”的想法。在1975年,则戎群众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组建了8支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轮流到各生产队炸石、砌埂、造地,一场以炸石造地治理石漠化的工程就此展开了。他们把一座座石峰、石柱和卧牛石炸碎,然后依次从大到小,一层层砌成地基,整出平地。然后,村民钻到石缝、石旮旯里,一锄锄、一撮撮地把泥土从石缝中掏出来,背下山,在碎石上一层层回填泥土。这样,一块块平整的表面呈多种几何图形的土地就造成了。
(二)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促使山地变良田。
则戎在继炸石造地以后则戎人民充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大力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促使山地变良田。2003年则戎乡党委、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重点落实、连片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在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和发动石山地区群众实施坡改梯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兴修小水利工程、推广节水灌溉和蓄水灌溉、在坡改梯的基础上实施地变田等工程,推进了石山地区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
(三)夯实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新世纪之初,则戎乡着力开展“山、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围绕“粮、钱、水、电、路、气(沼气)”作文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村民自己投工投劳挖桩坑、抬电杆、拉电线、 建水窖 、坡改梯、修公路,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各村的沼气池、水浇池、良田、水窖、地面卫星接收站等都是从无到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农民群众不用再到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去挑水吃了,干旱年景也有保障,还用上清洁卫生能源,文化信息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汽车、摩托车、彩电等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四)加强生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乡党委和乡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结合乡情认真实施“开发扶贫”、“扶贫攻坚”、“整村推进”,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将全乡分为石山区、中心区、风景区三大区域,实施分类指导,围绕石漠化治理,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种植金银花为突破口,成立了兴义市冷洞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了“万峰林金银花”商标,建起了加工厂,形成了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金银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实施了25度以上坡地治理工程,加大新型生态产业培育力度,全乡还增加了花椒、石斛、花卉及其他经果林等非农作物的种植,以及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发展多种种养殖业等,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特征
(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
几十年来,则戎人民一直与大山作着不懈的抗争,一代接一代地在大山深处演奏着开山炸石、掏土造地的交响曲,在炸石造地的伟大壮举中诞生了激励则戎人民世代艰苦奋斗的“则戎精神”,昔日的“石旮旯”也一步步变成了今天的“米粮川”。 1977年3月14日, 《贵州日报》以“贵州沙石峪”为题报道了则戎人民挑战大山,自力更生改造恶劣生存环境的事迹。从此,则戎闻名省内外,“贵州沙石峪”不但成了则戎的代名词,而且成了则戎精神的代名词。 他们通过炸石造地、种植金银花,纷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道路。2010年在特大旱灾面前,冷洞人并不惊慌。积极抗旱创造了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用细钉子在瓶底戳一个眼,水流大小通过旋转瓶盖来调节,放在金银花树根部进行滴灌,保住了金银花产业。2010年4月3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则戎乡冷洞村,看到大旱面前,群众用矿泉水瓶为在山崖上种植的金银花“滴灌”,保住一抹抹生命的绿色;砸石造田,村里原本怪石嶙峋的石旮旯被农户房前屋后一块块平整的田土取而代之;兴修水窖,一个个遍布田间的小水窖让已经“渴”了8个月的群众和土地还能顽强支撑……。总理动情地说:看的这个地方,我很感动。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二)尊重科学、调整结构、和谐发展 。
则戎乡突出的特征是石山,最富有的资源是石头,要和谐发展,那人就要学会与自然为友,不再誓死斗争。人们要发展,要致富,要亲近自然,那出路也只好在这山上找,石上求。对此则戎人民敢干并不蛮干,在发展的道路中讲求科学的态度。
一方面,加强了生态建设,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所有的山头实行封山育林,对山腰、山脚的石窝石旮种植金银花、石斛、花椒、棕树、芭蕉、桃李等中药材和经果树,房前屋后,地边营造椿树、苦楝、柏木等速生用材林。 实现固水保土治理了石漠化,绿化美化了山村环境,切实控制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种植、养殖业使村民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一方面,利用优势、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形成山绿,村美,人富, 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格局。科学制定全乡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旅游名乡目标,狠抓扶贫攻坚、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实现全乡三个区域(中心区、风景区、石山区)平衡发展,通过调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實践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
成立了金银花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种植户连接起来,引入市场,使金银花种植户成为市场经济利益共同体的一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生产加工企业,不断革新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了金银花的产业化发展。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统一规划、统一生产、加工、销售、利润分配”的经营模式,组织注册商标、品牌入市,探索出了一条富农强社的合作社。
三、则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
则戎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也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则戎条件差,环境恶劣、底子又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质装备水平较低,灾害影响呈加重趋势,等等;须进一步完善,使则戎的经济实力、开放状况、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绿化美化、集镇建设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
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用水、用电条件,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增加对沼气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补贴,开展农村清洁工程。 在支持大中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科技创新的水平。
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农业科技管理,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科技推广上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高效探索,选择相应的技术打破传统农业的制约因素,广泛的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三)加快发展以金银花、石斛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以桃、李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以花椒为主的香料基地、以丰产高效的杉树、毛竹等为主的丰产林基地和花卉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区域带动、连片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着力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整合资源,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
充分利用基地建设区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有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采取政府主导,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渔牧生产、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的情境,通过规划设计与建设,创造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各生产要素竞相并发的发展环境,发展乡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高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