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进入攻坚期,“课程思政”建设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认识不够深刻、建设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该如何深化课程思政认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本文就以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背景
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颁布并指出,要加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把价值观培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三观”,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69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等名单,掀起了国内新一波课程思政建设的浪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构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做出了安排部署。
尽管各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部分院校认识不够、教师育人意识有待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思政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从深化课程思政认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建立健全配套体制机制等入手,尽快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2.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
2.1 进一步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内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牢牢守好这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各院校的神圣职责。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绝不是“一场运动”或“一阵风”,它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有之路,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大国工匠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核心支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既要使学生掌握高水平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专业课程、实训实践环节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旗帜鲜明”教思政的“显性”和专业课程“盐溶于水”融思政的“隐性”,培养既有技术技能又有家国情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另外,课程思政建设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课程提质创新的有效方法[1]。
2.2构建思政能力“得心应手”的教师团队,打造思政元素“无处不在”的教学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要运用多元化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一是要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自觉。通过政策宣讲、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课程思政理念“入脑入心”。二是要加强对课程教师的培训交流。可以利用集中培训、专家讲座、校内课程思政比赛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思政能力,特别是两方面关键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找准课程的‘魂’(李向东2020)” “‘润物细无声’实施教学”。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不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协同融合、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支撑制度,完善教师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内在动力。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必需”。教学“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吸收学生对课程实施、师德师风情况的综合意见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聘岗、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除了教师思政能力和内容思政元素外,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课程教学环境中的思政元素。职业教育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比重较大。在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等方面,要尤其注意课程教学环境的思政体现,可谓“环境思政”。在笔者拜访过的职业院校中,有部分课程实施就忽视了相关问题,比如课程教学存在教室环境杂乱、能源浪费、污水废气随意排放不够环保、实训场地不够清洁规范等,“润物细无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科学严谨”等品质?环境的“负面”元素会跟课程思政建设目的背道而驰。因而,在重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打造课程思政能力名师的过程中,要努力打造思政元素诸如安全环保、严谨规范等“无处不在”的课程教学环境。
2.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程思政,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平台
随着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推进,职业院校资源库、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新常态”,在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以年轻人喜好的终端、手段进行教学传播。近年来,随着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的建设,我国职教领域已形成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案例、素材等,例如 “新华网”、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网相关在线资源等,各院校可以秉承“拿来主义”,和自有资源一道,构建统一化、高效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以便全方位、高效的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全面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从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王青.课程思政背景下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J].物理与工程,2021,31(5):1-4.
[2]习近平首次点评“95 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3]王丹,韩世娜.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1(34):52-53.
[4]冯筱佳,邵二辉,谌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6)51-53.
[5]李玉宝,曹茂庆.高职教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选择[J].职业技术,2021,20(9):53-57.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背景
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颁布并指出,要加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把价值观培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三观”,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69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等名单,掀起了国内新一波课程思政建设的浪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构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做出了安排部署。
尽管各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部分院校认识不够、教师育人意识有待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思政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从深化课程思政认识、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建立健全配套体制机制等入手,尽快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2.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
2.1 进一步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内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牢牢守好这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各院校的神圣职责。要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绝不是“一场运动”或“一阵风”,它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有之路,是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大国工匠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核心支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既要使学生掌握高水平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专业课程、实训实践环节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旗帜鲜明”教思政的“显性”和专业课程“盐溶于水”融思政的“隐性”,培养既有技术技能又有家国情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另外,课程思政建设还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课程提质创新的有效方法[1]。
2.2构建思政能力“得心应手”的教师团队,打造思政元素“无处不在”的教学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要运用多元化方式切实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一是要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自觉。通过政策宣讲、专题报告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课程思政理念“入脑入心”。二是要加强对课程教师的培训交流。可以利用集中培训、专家讲座、校内课程思政比赛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思政能力,特别是两方面关键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找准课程的‘魂’(李向东2020)” “‘润物细无声’实施教学”。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不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协同融合、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支撑制度,完善教师考评体系,激发教师内在动力。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必需”。教学“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吸收学生对课程实施、师德师风情况的综合意见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聘岗、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
在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除了教师思政能力和内容思政元素外,很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课程教学环境中的思政元素。职业教育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实训实践课程比重较大。在学生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等方面,要尤其注意课程教学环境的思政体现,可谓“环境思政”。在笔者拜访过的职业院校中,有部分课程实施就忽视了相关问题,比如课程教学存在教室环境杂乱、能源浪费、污水废气随意排放不够环保、实训场地不够清洁规范等,“润物细无声”,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科学严谨”等品质?环境的“负面”元素会跟课程思政建设目的背道而驰。因而,在重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打造课程思政能力名师的过程中,要努力打造思政元素诸如安全环保、严谨规范等“无处不在”的课程教学环境。
2.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程思政,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平台
随着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推进,职业院校资源库、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必然。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新常态”,在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以年轻人喜好的终端、手段进行教学传播。近年来,随着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的建设,我国职教领域已形成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案例、素材等,例如 “新华网”、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网相关在线资源等,各院校可以秉承“拿来主义”,和自有资源一道,构建统一化、高效化的“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以便全方位、高效的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全面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从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王青.课程思政背景下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J].物理与工程,2021,31(5):1-4.
[2]习近平首次点评“95 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3]王丹,韩世娜.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营销界,2021(34):52-53.
[4]冯筱佳,邵二辉,谌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6)51-53.
[5]李玉宝,曹茂庆.高职教育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选择[J].职业技术,2021,20(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