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有创造性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种活动。而语文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效果,不能只靠死板的教学资源,也不能只靠名家的教学经验,靠的是教学的艺术性。而语文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造性。唯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挖掘新课程的潜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如何才能实现语文的创造性教学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一是“新”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点,因而老师每天都应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我们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依赖于创造主体的生命激情、人格魅力并使用技巧来表现的。语文教学也具有艺术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追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以外,还要追求教学的个性化,要用动态的语言激活课程中的静态资源,让作品的生命气息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飞杨着作者灵性的一篇篇佳作,在教师艺术地引导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地感觉到作者脉搏的跳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的起到训练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人格的效果。这也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也正是语文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新”呢?由于教学艺术性体现在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中,要将教师、教材、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意识生动地组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独出心裁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妨也向魏书生老师学学:让学生猜猜这堂课要学哪些内容,设计一些新奇的导语、变换多种形式的板书设计,老师也可以在课前背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或读一段妙语连珠的精美散文,课堂结束时留一句名言警句,课堂上用手势或眼睛传递某个信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手指或文具在空中写字等等。这些做法虽是举手之劳,学生却感到耳目一新、确有事半功倍之效。当然这看似不经意的做法,实际上都是教师用心去设计的。这就是创新,这不仅是备课,而且是备人了。
  二是“活”。成功的语文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正如吕叔湘老师所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
  “活”,一指教法灵活。吕叔湘老师说:“十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 。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法,并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教记叙文,通常用“寻找线索法”;散文采用“品味感悟法”;说明文采用“中心句串联法”;议论文采用“以读代讲法”;古代诗歌采用“比较记忆法”。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到语文教学上,不仅使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循,而且会使他们兴趣盎然。长此以往,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便会实现。二是指课堂气氛“活”。课堂气氛活的实质是“乐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感情色彩,会运用灵活的语言,通过对语言的意美、形美、音美的追求来准确而有感情地表达有分寸的意思,以达到让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学习的目的;也会运用富有情感性的口语,让“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诗情画意,或幽默风趣。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教学的态势语言,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教师的思想观点、知识储备、教学技巧、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形象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这个主体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机,充满精神的愉悦,这就是素质教育中的愉快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没有强制,没有逼迫,而将自己民主地糅合在学生中,留作业、改作业、出试卷、评试卷、批改作文等都有学生的参与,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之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的意向,就会使语文课在生动活泼中顺利进行。这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作用。这种教师的创造力的充分展现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艺术性。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他文献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之西,夹处在祁连山脉与蒙古高原南缘隆起的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一千公里,宽约数十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而得名。在自然地理上属于西北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 河西走廊是历史上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欧洲的必经之路,也是北方草原民族与黄河上游以及甘、青、川交界地区民族往来的通道,是屏蔽关陇和中原的门户,也是中原王朝势力强盛之时锐意经营的西进道路上的重要中继站,具有十分重要的
期刊
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本着培养“社会人”这一尊旨,大胆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每次课前,我都要做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第二次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先拿出一个用线绳、饮料瓶做的简易电话,问大家:“小朋友,你知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育人作用已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长期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拟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育人环境方面谈几点思考,与教育界同仁商榷,共谋学校发
期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运用新颖的导课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因素,让他们达到一个欲罢不能的境界,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就可大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很好的展开和有效的落实,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应根据情
期刊
阅读是每个人应掌握的一种终身学习方法。如何在中学时期培养并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师者引导得当。  一、组织学生阅读,让阅读具有针对性  读书看报本来是课余的事,但一是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沉谜于电视及网络游戏,不愿读书;二是阅读品味低下,大量漫画书及武侠书充斥书桌,虽然作文书众多,但真正有价值的确比较少。也难怪有人发出“现在的学生离书香味越来越远了”的感慨。针对以上情况。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
期刊
离子共存题高考中重现率很高,每年考题只在隐含条件上进行变化,但考查内容相同。审题时,要深入挖掘题中各种隐含条件,可能是本文所述条件之一,更可能是条件组合,逐一分析,同时满足要求,作出正确解答;分析时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词:“能大量共存” 、“不能大量共存”、 “一定能大量共存” 、“可能大量共存”等,不要作出相反的答案或答非所问。解题思路一般为一看溶液颜色,二看外加试剂,三看溶液环境(酸碱性
期刊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使应用题教学成为学生思维灵动的舞台呢?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
期刊
2013年2月26-27日,教育部教育督导办在北京召开了学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研讨班。督导办何秀超主任、周坚副主任主持召开会议。各省教育厅主管厅长(总督学)、督导室主任,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教育局分管局长、督导室主任,中国教科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上海市教科院基教监测中心负责人等270多人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的议题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总结2012年教育
期刊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猜想与验证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提出真问题?这些归根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观,即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敢说真话的品德。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  一、鼓励学生敢说真话,创造机会说真话,才能提出真问
期刊
一是“勤”字当头,以身作则。勤快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尤其是七年级班主任。新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习要求不熟悉,班主任多讲还不够,还得多做——以身示范效果更好。只有班主任勤快,才能做到有效管理。要勤快就得不怕吃苦,而苦中之乐却是普通任课教师难以体会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保证班主任做到,早上、中午都提前十分钟到校,对班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