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年级学生为例,将《三字经》学习与讲读故事方式结合,围绕讲读故事的原则、讲读故事的形式及成效三方面,探究国学经典在低年级学生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三字经》;讲故事;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三字经》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其三字一段、朗朗上口的文字排列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易被学生喜爱。但是,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三字经》拗口的语言文字还是太陌生了。因此,本文聚焦于一年级学生,尝试将《三字经》学习与讲读故事方式结合,围绕讲读故事的原则、讲读故事的形式及成效三方面,探究国学经典在低年级学生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讲读故事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三字经》语言艰涩、篇幅偏长,其中光故事就有上百个,有成长故事、教育故事、历史故事、政治故事等,不可能每一个都进行讲述。因此,我主要选取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易于被他们理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数星星的孩子”“徐霞客探险”等,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趣味性原则
一年级的孩子对故事的趣味性要求较高。因此,我采取了教师讲述、学生讲演和亲子共读三种方式交叉进行,同时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三字经里的故事》,让他们在视听享受中保持学习热情。
(三)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兴趣、记忆、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增大,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当以鼓励、肯定为主,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逐渐感受到讲故事、演故事的乐趣。
二、讲读故事的形式
在形式上,我主要是与家长一起,通过教师引领诵读故事、学生接力讲演故事和亲子共读故事三种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首先,教师引领诵读故事。我通常会利用早读和童书共读课,选取《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带领诵读,并适时插入小故事,再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如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我在讲完“孟母三迁”的故事后,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信息,回答“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迁”, 进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畅言:“你父母为了你的学习做了哪些努力”,这样,他们对孟母三迁的故事和《三字经》的语言都有了初步理解。
其次,学生接力讲演故事。这主要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包括《三字經》故事讲读和《三字经》故事表演。
1.《三字经》故事讲读。我鼓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并每天课前拿出5分钟时间,让参与者给全班同学讲述或朗读一个《三字经》故事,而后针对同学展示的情况设置“一星、三星、五星”等不同等级,实时奖励。同时,我又将讲读《三字经》故事作为家庭作 业,要求学生们每天至少朗读一个《三字经》小故事,并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三字经》故事表演。这是一周一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我将全班分为10组,每组4—5位同学,选出组长和纪律管理员。每次表演前,先由我确定表演内容,然后学生们分工排练,最后进行展示。学生们观看完表演后,投票选出表演优胜者,获胜者可获得“小小艺术家”的小奖状。就这样,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
最后,亲子共读故事。我提倡家长与学生一起,每天诵读十分钟《三字经》,并与学生共同朗读一个《三字经》故事,活动完成后由家长拍照、上传朋友圈。此外,我还利用微信,让家长将学生诵读的小故事录音、上传到打卡群中,学生之间进行互听、互评。听说可以发朋友圈和进行阅读评论,学生们热情高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三、讲读故事的成效
“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经过近一年的坚持,学生们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知识面。古人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的说法, 经过一年的故事讲读,学生们知道了不少历史故事,掌握了不少成语,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二是锻炼了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刚开始朗读《三字经》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基本上都是磕磕绊绊,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后,多数同学能够借助拼音,较流利地读完整个故事。而通过表演《三字经》小故事,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讲读故事并不是万能的,是否采用讲读故事的方式及该采用何种讲读方式,都需要综合学生情况和所学文本而定。此外,关于国学经典的教学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也只是对一些尝试的总结,希冀以此抛砖引玉,请教于大家。
附 注
课题名称:国学经典教学与讲读故事的有效融合——以《三字经》为例;课题立项序号, yw20172043;课题立项级别,市级。
作者简介:郑依晴,女,1991 年生,浙江省义乌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教于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陈岑)
【关键词】国学经典;《三字经》;讲故事;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三字经》作为传统的蒙学读物,其三字一段、朗朗上口的文字排列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易被学生喜爱。但是,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三字经》拗口的语言文字还是太陌生了。因此,本文聚焦于一年级学生,尝试将《三字经》学习与讲读故事方式结合,围绕讲读故事的原则、讲读故事的形式及成效三方面,探究国学经典在低年级学生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讲读故事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三字经》语言艰涩、篇幅偏长,其中光故事就有上百个,有成长故事、教育故事、历史故事、政治故事等,不可能每一个都进行讲述。因此,我主要选取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易于被他们理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数星星的孩子”“徐霞客探险”等,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趣味性原则
一年级的孩子对故事的趣味性要求较高。因此,我采取了教师讲述、学生讲演和亲子共读三种方式交叉进行,同时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三字经里的故事》,让他们在视听享受中保持学习热情。
(三)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兴趣、记忆、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增大,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应当以鼓励、肯定为主,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逐渐感受到讲故事、演故事的乐趣。
二、讲读故事的形式
在形式上,我主要是与家长一起,通过教师引领诵读故事、学生接力讲演故事和亲子共读故事三种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首先,教师引领诵读故事。我通常会利用早读和童书共读课,选取《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带领诵读,并适时插入小故事,再结合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如读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我在讲完“孟母三迁”的故事后,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信息,回答“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迁”, 进而联系生活,鼓励学生畅言:“你父母为了你的学习做了哪些努力”,这样,他们对孟母三迁的故事和《三字经》的语言都有了初步理解。
其次,学生接力讲演故事。这主要在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包括《三字經》故事讲读和《三字经》故事表演。
1.《三字经》故事讲读。我鼓励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并每天课前拿出5分钟时间,让参与者给全班同学讲述或朗读一个《三字经》故事,而后针对同学展示的情况设置“一星、三星、五星”等不同等级,实时奖励。同时,我又将讲读《三字经》故事作为家庭作 业,要求学生们每天至少朗读一个《三字经》小故事,并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三字经》故事表演。这是一周一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我将全班分为10组,每组4—5位同学,选出组长和纪律管理员。每次表演前,先由我确定表演内容,然后学生们分工排练,最后进行展示。学生们观看完表演后,投票选出表演优胜者,获胜者可获得“小小艺术家”的小奖状。就这样,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
最后,亲子共读故事。我提倡家长与学生一起,每天诵读十分钟《三字经》,并与学生共同朗读一个《三字经》故事,活动完成后由家长拍照、上传朋友圈。此外,我还利用微信,让家长将学生诵读的小故事录音、上传到打卡群中,学生之间进行互听、互评。听说可以发朋友圈和进行阅读评论,学生们热情高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三、讲读故事的成效
“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经过近一年的坚持,学生们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识字量、拓宽了知识面。古人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的说法, 经过一年的故事讲读,学生们知道了不少历史故事,掌握了不少成语,也认识了不少汉字。二是锻炼了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刚开始朗读《三字经》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基本上都是磕磕绊绊,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后,多数同学能够借助拼音,较流利地读完整个故事。而通过表演《三字经》小故事,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讲读故事并不是万能的,是否采用讲读故事的方式及该采用何种讲读方式,都需要综合学生情况和所学文本而定。此外,关于国学经典的教学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也只是对一些尝试的总结,希冀以此抛砖引玉,请教于大家。
附 注
课题名称:国学经典教学与讲读故事的有效融合——以《三字经》为例;课题立项序号, yw20172043;课题立项级别,市级。
作者简介:郑依晴,女,1991 年生,浙江省义乌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教于义乌市宾王小学教育集团,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