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困而后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三位数的减法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的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你能算出爸爸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吗?(单位:千米)
  
  一部分学生直接回答是928千米,还有部分学生列出算式“162 410 745 745 928”,只有少数学生用了减法。于是我开始讲解:“用当天行驶的里程表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把五天的里程数相加就是共行驶了多少千米。”我看到有的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于是我又举一例:“小乐家的电表读数6月底是437千瓦时,7月底是545千瓦时,那么7月份的用电量就用‘545-437’来算。”部分学生似有所悟,可仍有学生感到迷惑。
  我感觉此题的讲解应该算是透彻了,可为什么还有学生不理解呢?带着疑问我调查了出错的学生,他们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我以为星期五的928千米就是这五天走的,因为表里的数一个比一个大;(2)我以为星期一就行驶了162千米;(3)算“一共是多少”应该用加法呀;(4)“里程表”是什么东西?“里程表的读数”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对症下药,首先带领学生了解出租车的里程表、学校水表的用法。其次,和学生一起做实践活动——黄豆发芽试验,让他们每人选择其中的一颗豆芽,每天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学生在亲自经历中很容易地明白了怎样算出豆芽当天的生长长度。然后再做此题时,学生想出了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星期五的读数减去星期一出车时的读数就是爸爸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反思此次教学行为,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课前应知困而后教
  对学生要做的练习,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解答,对此题设计的背景和要考察的目的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还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把握题目的难度,认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做好课前准备。
  如上述这道题,学生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两处:一是对里程表读数不了解;二是对“当天行驶的里程数”的计算方法不理解。在做课前准备时,我如果准确把握学生对该题的困惑所在,然后提前带领学生去实际观察和了解,那么学生在完成此题时,有了这些实践经验做铺垫就容易多了。
  二、课中应知困而后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需,教学才会更有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时,课始就有学生说可以测量出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教师没有继续聆听学生此时知识的困惑和需要,而是问“我们学过了吗”,硬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流程中来,这对学生的打击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先提问:“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些什么?”这样既充分挖掘了学生身上的学习资源,又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学生的数学现实。
  三、错后应知困而后教
  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往往易忽略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常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想当然地去猜测判断学生错误的原因,这样的讲解很难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点,致使教学费时低效。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从中找到学生出错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予以引领,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如上述这道题目,当我知道学生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对此题不理解时,一方面让他们实际观察和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做豆芽试验,让他们亲自经历豆芽的生长过程,积累经验,从而轻松地明白了当天行驶的里程数怎样计算。知困而后教,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它又给予我们追求完美的机会。我们只有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识困惑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摘要]前测,能够帮教师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学生认知“角”的起点。基于学生起点,对“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进行重新设计,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用生长替代重复,而在生长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关键词]前测;数学活动经验;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72-03  [课前思考]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
[摘要]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与学,是回应学生真实需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也是围绕学习目标任务的反思性评价学习。它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可见。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深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24-02  杜威曾说:“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这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通过开展多样的路径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对行为习惯的自我感悟和自我修正,从而更好地激励自己,培养自己善于纠正不良行为的习惯,实现个人习惯的优化。  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要从行为习惯教育入手来培养小学生多样的核心素养,让小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发展性教育和长远性教育,让学生获得长足的教育动力
[摘 要]在关于“倍”的题目中,关键是要找准标准量,即把谁看作1份。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改变被比较量、标准量形态、标准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倍数关系的变化,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明晰“倍”的本质。  [关键词]倍;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75-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
[摘 要]深度学习是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联系和结构的建立、原理的追求、相关证据的权衡、批判反思和应用。教师应将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过程,构建儿童深度学习课堂,将数学学科课程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为例,从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构建深度课堂与反思深度学习过程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詞]“认识几分之一”;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套教材中“体积单位”一课在情境编排、练习编排等方面的异同,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思考:关注活动经验,融为数学经验。  [关键词]体积单位;活动经验;数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34-02  “体积单位”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基于学
课堂作业评价作为美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所学,还可以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某一阶段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新知内容和有关的技能,都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判断。  纵观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其明确指出,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借助课堂作业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判断,进而促进学生的学
以聊城大学的377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情绪智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被试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进行测量,从而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情绪智力、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第二,情绪智力可以对心理韧性进行预测,二者呈正相关;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对心理韧性水平起正向预测作用;第四,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
由于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线路的不断延伸,各种新型设备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变了铁路职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为使职工适应新的更高岗位职业的技能要求,必须提高铁路职工教育的效率。本文介绍了模块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分析了铁路职工的职业教育存在的难点,探讨了通过实施模块式教学来搞活铁路职工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可行性。  随着铁路运力的不断提升和高速铁路客运网络的日益完善,铁路系统职工的岗位职责发生了根本转
及时批改反馈  美国曾做过一个及时反馈效果的实验,把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三个小组,让第一组在每次完成作业后反馈作业的对错,第二组每天反馈一次,第三组每周反馈一次。经过八周的实验,第一组成绩最好,第三组成绩最差。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八周实验,第一组是每周反馈,第三组是每次完成作业后进行反馈,第二组不变,结果是第三组成绩最好,第一组成绩最差。  实验表明:反馈越及时,学生掌握知识越快,巩固得越牢。因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