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成效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正确地理解立德树人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把“有仁爱、严自律、明目标、重方法、懂沟通”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突破口,立高尚师德,做学生增长知识、塑造品行、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培育下立品行、塑素质、树形象,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仁爱;自律;目标;方法;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讲道:“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谓“立德”,便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培养学生。要做好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教师应该有仁爱、严自律、明目标、重方法、懂沟通。
一、有仁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以心育心的工作,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教师有真爱、大爱,才能产生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二、严自律
教师不但是教育的工作者,更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将爱作为教育的基石,将责任作为事业的动力,饱含爱与责任面对学生。爱学生并不是只爱优秀学生,而是要爱全体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在学识上做学生的教师,更要在人格上做学生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品行熏陶学生、浸润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往往是从言行举止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往往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时刻谨记以身作则。
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将乐教勤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只有乐教勤业才能达到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于教育事业、以教学为乐趣,才能够尽职尽责。勤业不仅仅要上好课,还要勤于学习,不断钻研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要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均有提高。
三、明目标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为师之本
教师应该树立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教师都能克服。同时,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直接感染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学生做人的楷模。所以,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關心学生、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培育怎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做好“树人”工作,首先要明白要培养怎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对于这两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于要培养怎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对于如何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告诉教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学生增长知识、塑造品行、报效祖国的引路人。
四、重方法
当明白了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方法,不断创新德育途径。
(一)从小事抓起,由小见大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平日里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落实《守则》《规范》,不能只靠灌输和说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小事上进行累积,由量变达到质变,指引学生品德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引下明白少先队的历史及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个性教育、自主教育。通过活动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快乐天性,在快乐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用爱的眼光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要欣赏学生、夸奖学生。教师的赞扬,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鼓励,从而在各个方面变得积极向上。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夸奖和表扬之中被激发出来。夸奖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表扬学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那些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经常表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人关注的快乐,更好地引导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树立自信。
(四)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用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教材,使传承文化和德育熏陶齐头并举。如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学生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如何孝顺报恩。学习传统文化,把德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经过教师的浇灌,最终盛开优良的品德花朵。
(五)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组成;自主发展由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组成;社会参与由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组成。如何在有限的学校资源当中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创造平台,使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激发自身创新精神。
(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增强学生的自律行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班干部轮值表,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懂沟通
沟通能让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更要懂得如何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尽可能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定期與家长沟通,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近来的心理状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家长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在新时代,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立高尚师德,做学生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培育下立品行、塑素质、树形象,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仁爱;自律;目标;方法;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讲道:“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谓“立德”,便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培养学生。要做好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教师应该有仁爱、严自律、明目标、重方法、懂沟通。
一、有仁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以心育心的工作,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教师有真爱、大爱,才能产生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二、严自律
教师不但是教育的工作者,更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将爱作为教育的基石,将责任作为事业的动力,饱含爱与责任面对学生。爱学生并不是只爱优秀学生,而是要爱全体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在学识上做学生的教师,更要在人格上做学生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品行熏陶学生、浸润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往往是从言行举止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往往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时刻谨记以身作则。
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将乐教勤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只有乐教勤业才能达到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于教育事业、以教学为乐趣,才能够尽职尽责。勤业不仅仅要上好课,还要勤于学习,不断钻研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要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均有提高。
三、明目标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为师之本
教师应该树立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教师都能克服。同时,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直接感染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学生做人的楷模。所以,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關心学生、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培育怎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做好“树人”工作,首先要明白要培养怎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对于这两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于要培养怎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对于如何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告诉教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学生增长知识、塑造品行、报效祖国的引路人。
四、重方法
当明白了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方法,不断创新德育途径。
(一)从小事抓起,由小见大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平日里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落实《守则》《规范》,不能只靠灌输和说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小事上进行累积,由量变达到质变,指引学生品德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引下明白少先队的历史及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个性教育、自主教育。通过活动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快乐天性,在快乐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用爱的眼光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要欣赏学生、夸奖学生。教师的赞扬,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鼓励,从而在各个方面变得积极向上。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夸奖和表扬之中被激发出来。夸奖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表扬学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那些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经常表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人关注的快乐,更好地引导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树立自信。
(四)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用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教材,使传承文化和德育熏陶齐头并举。如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学生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如何孝顺报恩。学习传统文化,把德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经过教师的浇灌,最终盛开优良的品德花朵。
(五)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组成;自主发展由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组成;社会参与由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组成。如何在有限的学校资源当中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创造平台,使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激发自身创新精神。
(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增强学生的自律行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班干部轮值表,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懂沟通
沟通能让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更要懂得如何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尽可能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定期與家长沟通,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近来的心理状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家长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在新时代,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立高尚师德,做学生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培育下立品行、塑素质、树形象,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