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成效已经成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正确地理解立德树人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把“有仁爱、严自律、明目标、重方法、懂沟通”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突破口,立高尚师德,做学生增长知识、塑造品行、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培育下立品行、塑素质、树形象,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仁爱;自律;目标;方法;沟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讲道:“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谓“立德”,便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培养学生。要做好立德树人这项工作,教师应该有仁爱、严自律、明目标、重方法、懂沟通。
  一、有仁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以心育心的工作,教师要有仁爱之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时教师有真爱、大爱,才能产生教书育人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二、严自律
  教师不但是教育的工作者,更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将爱作为教育的基石,将责任作为事业的动力,饱含爱与责任面对学生。爱学生并不是只爱优秀学生,而是要爱全体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在学识上做学生的教师,更要在人格上做学生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品行熏陶学生、浸润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往往是从言行举止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拥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往往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时刻谨记以身作则。
  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将乐教勤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只有乐教勤业才能达到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于教育事业、以教学为乐趣,才能够尽职尽责。勤业不仅仅要上好课,还要勤于学习,不断钻研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要在课余时间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均有提高。
  三、明目标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为师之本
  教师应该树立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教师都能克服。同时,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直接感染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学生做人的楷模。所以,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關心学生、尊重同事、团结协作,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培育怎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做好“树人”工作,首先要明白要培养怎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对于这两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对于要培养怎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对于如何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告诉教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学生增长知识、塑造品行、报效祖国的引路人。
  四、重方法
  当明白了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方法,不断创新德育途径。
  (一)从小事抓起,由小见大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平日里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落实《守则》《规范》,不能只靠灌输和说教,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件小事上进行累积,由量变达到质变,指引学生品德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引下明白少先队的历史及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个性教育、自主教育。通过活动对学生实施“五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快乐天性,在快乐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用爱的眼光评价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教师要欣赏学生、夸奖学生。教师的赞扬,能让学生感受教师的鼓励,从而在各个方面变得积极向上。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夸奖和表扬之中被激发出来。夸奖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表扬学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那些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经常表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人关注的快乐,更好地引导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树立自信。
  (四)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用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教材,使传承文化和德育熏陶齐头并举。如学习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学生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如何孝顺报恩。学习传统文化,把德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经过教师的浇灌,最终盛开优良的品德花朵。
  (五)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部分组成。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组成;自主发展由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组成;社会参与由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组成。如何在有限的学校资源当中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呢?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建、创造平台,使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并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激发自身创新精神。
  (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增强学生的自律行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班干部轮值表,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五、懂沟通
  沟通能让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教师不但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更要懂得如何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第一责任人,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工作之中,尽可能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定期與家长沟通,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近来的心理状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家长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在新时代,教师要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立高尚师德,做学生报效祖国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培育下立品行、塑素质、树形象,实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工作者希望班里拥有一群健康、自信、不断发展的学生,也都在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着努力和积极的探索。我们要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创设群体鼓励情境,创设机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  【关键词】激励评价;群体赏识;自信  日常教学中重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重视指导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别人,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适应能力。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展示思维过程、及时反馈评价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学;课堂教学;融合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摘 要:STEM理念的教育是科學(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整合起来的教育。基于STEM理念的英语学科教学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学习式学习为中心,以项目制作活动为抓手,集英语语言学习、动手实践应用为一体,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动手、动脑设计并解决问题能力所用的教学策略,其特征为校本化课程
【摘 要】挫折是小学生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经历。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讨论分享等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激发战胜挫折的信心,学会挫折积极归因、消减不良情绪的方法,提升抗挫折能力,培养优秀品质,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挫折教育;教育策略  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知识动机不能实现,需求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小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制约因素进行了归因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学生的个人性格等内因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体育设施等外因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小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对此,笔者结合一校多品的理念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措施,以期促进小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和运用。  关键词:一校多品理念;小学生;运动技能;制约因素  《
【摘 要】文化德育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规律,运用文化方式,用优秀文化熏陶人,用时代内涵引领人,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左边小学在“文化德育”背景下,从校情与生情出发,结合学校“生命教育”特色,积极拓展学生“文化德育”的广度,建构“生命教育”活动课程体系;挖掘“文化德育”的深度,从“生命之善”活动课程、“生命之责”活动课程、“生命之雅”活动课程、“生命之乐”活动课程等来实现立德
【摘 要】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它包含了对学生群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关心、尊重和理解。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诚心、对待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待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些教育者却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那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践行有效的师爱呢?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日常教育实践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师爱;童心;师德;
【摘 要】深井古村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笔者以“办一所扎根乡土文化、传承历史辉煌、彰显办学特色的精品学校”的办学思路,以“深仁厚泽 井养不穷”的办学理念,努力尝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以实现课程统整,培养“带得走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将深井古村文化融入学校办学思想体系之中,以夯实学校文化的底蕴,推动学校的规范发展、特色发展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遗资源;校本研究;课程统整;特色学校  文化是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手段,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然而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和探索,这就导致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以及不够重视问题的设计。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提高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善于用提问
摘 要:从想象类文本的本质出发,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想象”这一语文要素,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为例,提出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检验、分析文本这四个关于想象类文本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类文本;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学策略  想象类文本在统编版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结合想象类文本的本质以及教学误区,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