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一门与生命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生物后在“获得基础知识并学会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工具和学习方法,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已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所认同。下面,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这一问题作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框架;零散;弥补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重视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善于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生物知识,使學生在自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和认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科学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为广阔的生物学领域知识。
一、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既可以运用于“教”,亦可以运用于“学”。而思维导图作为“学”的工具,主要运用于学生预习和复习之中。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炼出某一具体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而较为快速地了解并记忆新的知识点。其次,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课前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章之前,我先是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以各小节标题为主干的思维导图,以使学生明确本章中的几节内容是如何安排的,如第一节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结构”是基础,“能量流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新陈代谢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直接关系着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在向学生展示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之后,我让学生按照浏览课本——提取基础概念、原理、中心词汇——罗列一级主题、二级主题——连接扩充的步骤来绘制这一章节的思维导图,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充分聚合零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通常侧重于单个知识点的教学指导,而极易忽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体系。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将生物知识通过点、线的连接方式来充分聚合零散知识,以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与系统化,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点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来依次讲解,这便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关联性。于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入手,逐渐回忆勾画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之后在此基础上思考绘出它们是如何规律排布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通过层层抽丝剥茧,一幅生动形象的细胞结构图便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这将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记忆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效弥补知识漏洞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倾向于用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单一僵化的检验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与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这些知识漏洞。
在教学完《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章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尝试探寻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辨析相似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来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再与组内其他成员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讨论自己与他人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明确自己在某一具体方面存在的知识漏洞,同时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我请教,进而在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完成小组思维导图的绘制。如此一来,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有效弥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知识记忆与建构上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重点根据生物学习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构建网络、聚合知识、检验成果等途径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梁贝贝.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26.
[2]张红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7(11):49-50.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框架;零散;弥补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重视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善于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生物知识,使學生在自主构建宏观知识框架的过程中,逐渐明晰和认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科学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为广阔的生物学领域知识。
一、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既可以运用于“教”,亦可以运用于“学”。而思维导图作为“学”的工具,主要运用于学生预习和复习之中。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炼出某一具体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而较为快速地了解并记忆新的知识点。其次,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课前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章之前,我先是为学生构建了一个以各小节标题为主干的思维导图,以使学生明确本章中的几节内容是如何安排的,如第一节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中“结构”是基础,“能量流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新陈代谢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直接关系着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在向学生展示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之后,我让学生按照浏览课本——提取基础概念、原理、中心词汇——罗列一级主题、二级主题——连接扩充的步骤来绘制这一章节的思维导图,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充分聚合零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通常侧重于单个知识点的教学指导,而极易忽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网络体系。鉴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将生物知识通过点、线的连接方式来充分聚合零散知识,以实现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与系统化,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点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的,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都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来依次讲解,这便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连贯性,知识与知识之间缺少关联性。于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引导学生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入手,逐渐回忆勾画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之后在此基础上思考绘出它们是如何规律排布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通过层层抽丝剥茧,一幅生动形象的细胞结构图便展现在了学生眼前,这将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并记忆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思维导图,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效弥补知识漏洞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倾向于用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单一僵化的检验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运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与知识之间逻辑关系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这些知识漏洞。
在教学完《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章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章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尝试探寻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辨析相似之处。在这一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根据自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来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再与组内其他成员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讨论自己与他人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明确自己在某一具体方面存在的知识漏洞,同时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我请教,进而在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完成小组思维导图的绘制。如此一来,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有效弥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知识记忆与建构上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重点根据生物学习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构建网络、聚合知识、检验成果等途径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梁贝贝.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26.
[2]张红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7(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