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孩子偏科吗?
陕西宝鸡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儿子上一年级。近来发现他回家做作业喜欢先做数学,写完后还主动要求我再布置。可是对于语文,他却很被动。老师也反映,儿子珠心算在班里很突出。我有些担心,不知道儿子这样属于偏科吗?
答:1、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偏科的标签。在学前阶段,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语言智能就会突出;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数学,孩子的数理逻辑智能就会突出。我曾看到一位6岁不到的孩子,听妈妈读5遍《沁园春·雪》后就会背诵,而对于“3+4”这样的题目却要用手指掰上半天。你的孩子不是偏科的问题,而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2、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不是喜欢学才学得好,而往往是学得好才喜欢学。改变孩子被动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学得好。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带他学习语文时要注意“识”“写”分开,不要让写字的难,影响了识字本身的易,从而使孩子畏惧语文。一旦孩子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时,语文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3、没有适当的强制就没有教育。有些孩子不爱学习这,不爱学习那,往往是父母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可见,适当的强制性,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学理如垒塔,学文如聚沙。数学学得好,可以每天学一点,保持学习的惯性;语文学得不好,每天坚持学一点,就像自行车轮,一旦动起来,就会越踩越轻松。不要小看每天多写一个词,多背一个句子,多读一个故事,所有这些加起来,孩子就会行走自由,并且获得成功。当然,在改变学习习惯最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
4、给孩子的语文学习“加点营养”。语文是今后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如果理解能力不强,数学也会随之落后。父母不妨给语文学习加点糖——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如每天晚上让孩子听写生字词,全对的词贴在“荣誉墙”上;和孩子一起比赛背诵课文,孩子的好胜心强,自然会有浓厚兴趣,谈笑间可以搞定孩子的语文。
如何面对老师的要求?
河南开封一家长来信咨询:孩子上三年级,成绩中上等,我对孩子的现状挺满意,因为她学得开心。可是老师总是督促我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家多做题等。我想跟老师交流一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怕老师不认同,反而对孩子不上心。我应该如何处理?
答:1、要想学会做家长,就必须多与老师沟通。老师要求父母严格教育孩子的缘由是什么?是孩子知识掌握不牢,学习兴趣不浓,还是可以学得更好?一定要弄明白老师的要求具体是什么,严格到什么程度,如果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就和老师的教育形不成合力,教育就会变得低效。
2、学习是需要刻苦的,但绝不是痛苦的。父母厌恶的可能是“多做题”,怕孩子太辛苦,不想因此让孩子变得不开心,何况还有更多的事等着孩子去经历。就学习来说,孩子往往不是“我努力”,而是“我愿意”。愿意学习的孩子学什么都不累,不愿学的孩子不是孩子累,而是家长累。你的孩子“学得很开心”,就是一个对所做的事情都抱着积极态度的孩子,这样的状态最好不要打破。
3、严格不是狠言恶语,而是规范要求。只要我们是一个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家长,只要孩子的学习依然那么开心,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接纳老师的严格要求。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小学阶段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孩子的幸运和福气。我也坚信,这样的老师也一定能够和家长进行和谐的交流,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父母不能让自己的担忧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4、记住:多做家务事和多做题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将来既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必然会有的磨难和痛苦,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在家里有责任感的孩子,在学习上大多是用功的,也是不需要家长担心的。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的精力囿于学习书本知识上。
(作者系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南京市妇联“母亲学堂”、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团特聘讲师。)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陕西宝鸡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儿子上一年级。近来发现他回家做作业喜欢先做数学,写完后还主动要求我再布置。可是对于语文,他却很被动。老师也反映,儿子珠心算在班里很突出。我有些担心,不知道儿子这样属于偏科吗?
答:1、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偏科的标签。在学前阶段,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语言智能就会突出;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数学,孩子的数理逻辑智能就会突出。我曾看到一位6岁不到的孩子,听妈妈读5遍《沁园春·雪》后就会背诵,而对于“3+4”这样的题目却要用手指掰上半天。你的孩子不是偏科的问题,而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2、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不是喜欢学才学得好,而往往是学得好才喜欢学。改变孩子被动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学得好。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带他学习语文时要注意“识”“写”分开,不要让写字的难,影响了识字本身的易,从而使孩子畏惧语文。一旦孩子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时,语文学习的动力会更足,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3、没有适当的强制就没有教育。有些孩子不爱学习这,不爱学习那,往往是父母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可见,适当的强制性,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有必要的。学理如垒塔,学文如聚沙。数学学得好,可以每天学一点,保持学习的惯性;语文学得不好,每天坚持学一点,就像自行车轮,一旦动起来,就会越踩越轻松。不要小看每天多写一个词,多背一个句子,多读一个故事,所有这些加起来,孩子就会行走自由,并且获得成功。当然,在改变学习习惯最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学习的希望。
4、给孩子的语文学习“加点营养”。语文是今后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如果理解能力不强,数学也会随之落后。父母不妨给语文学习加点糖——把学习变成一种游戏,如每天晚上让孩子听写生字词,全对的词贴在“荣誉墙”上;和孩子一起比赛背诵课文,孩子的好胜心强,自然会有浓厚兴趣,谈笑间可以搞定孩子的语文。
如何面对老师的要求?
河南开封一家长来信咨询:孩子上三年级,成绩中上等,我对孩子的现状挺满意,因为她学得开心。可是老师总是督促我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在家多做题等。我想跟老师交流一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又怕老师不认同,反而对孩子不上心。我应该如何处理?
答:1、要想学会做家长,就必须多与老师沟通。老师要求父母严格教育孩子的缘由是什么?是孩子知识掌握不牢,学习兴趣不浓,还是可以学得更好?一定要弄明白老师的要求具体是什么,严格到什么程度,如果父母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就和老师的教育形不成合力,教育就会变得低效。
2、学习是需要刻苦的,但绝不是痛苦的。父母厌恶的可能是“多做题”,怕孩子太辛苦,不想因此让孩子变得不开心,何况还有更多的事等着孩子去经历。就学习来说,孩子往往不是“我努力”,而是“我愿意”。愿意学习的孩子学什么都不累,不愿学的孩子不是孩子累,而是家长累。你的孩子“学得很开心”,就是一个对所做的事情都抱着积极态度的孩子,这样的状态最好不要打破。
3、严格不是狠言恶语,而是规范要求。只要我们是一个积极进取、渴望成功的家长,只要孩子的学习依然那么开心,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接纳老师的严格要求。大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小学阶段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孩子的幸运和福气。我也坚信,这样的老师也一定能够和家长进行和谐的交流,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父母不能让自己的担忧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4、记住:多做家务事和多做题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具备真实的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将来既能够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够承受人生必然会有的磨难和痛苦,这样做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在家里有责任感的孩子,在学习上大多是用功的,也是不需要家长担心的。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不能把孩子的精力囿于学习书本知识上。
(作者系江苏省家庭教育专家库成员,南京市妇联“母亲学堂”、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团特聘讲师。)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