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几种方式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f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钻研教学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把握知识分布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感受”,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是又有适当的难度.此外,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更不能运用不恰当的比喻,否则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的问题情境:在△ABC中,AB=AC,不小心,把墨水洒到图形上了,只能看到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
  二、创设应用情境
  学习和精通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学数学是为了运用数学去解决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而且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特征更为明显,这是由数学学科特点决定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原来是那么贴近生活,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他们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应用情境,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如,在教学了“相似三角形”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
  生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先测出学生的身高AB=1.6 m,然
  后让学生从路灯杆底部的点D沿直线前进4 m到点B,测
  出自己的影长EB=2 m.最后,根据学过的三角形相似,
  由ABCD=EBED,求出CD=4.8 m.即该路灯杆的高度为
  4.8 m.
  三、创设信息型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学习素材,重视现代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多媒体的运用,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探索之路,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创造出新.
  如,教“轴对称”概念的时,老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然后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
  四、创设实体情境
  “实体”情境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然后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亲眼所见,以此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做,一方面,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智力.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拿出一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玻璃容器,并在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子,往圆柱体容器里倒,让学生观察几次能把圆柱体倒满,学生观察后都知道是三次.然后再让他们比较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学生就可发现是等底等高.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让学生拿尺子去量出直径和高,算出圆锥的体积,学生能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
  创设情境方式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创造,不断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其他文献
圆作为初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质,可帮助学生解决初中数学问题.  圆是特殊的平面曲线图形,其特殊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常常遇到一些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看似与圆无关.但是若能构造适当的圆形加以辅助,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进而快速解决问题.简而言之,辅助圆在初中数学解题中起着“搭桥铺路”的作用.  一、构辅助圆求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是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三的数学复习课在初中课程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掌握好复习课的效率对考试成功具有一定的作用,复习课与教学新课相比,有更大的难度,有许多教师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数学复习课是为了能够使初中所学数学内容进行条理性、结构性的分析,从而用一种便于熟记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它,因此,在初三数学复习课程中,无论在解题技巧还是综合能力的运用方面,都需要拥有一套有效策略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重要一环.教师要根据概念内容,灵活机动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一步步理解概念,吃透概念,夯实基础.  概念之于数学,犹根之于树.初中数学三年涉及到的概念,林林总总不下百个.理解好这些概念,吃透这些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所以概念教学应该是数学教学中重要一环,不是读一读,背一背就了事,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概念表面的,肤浅的认知,而是要深挖概念的内涵,教出广度和深度.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