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把握好学课核心素养是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有了好的学科素养观,才能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施教。本文考察了中学化学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该视角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意识;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83-01
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知识、树立化学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施教得当则会让学生具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主动在化学世界里积极探索。而我们所要做的正是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
一、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它们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二、明晰化学习目标
明晰化学习目标的设计意义在于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目标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将学习目标设计在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区,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2.将课程标准中隐形的学习目标显性化,即将了解、理解、模仿、经历、复制水平等隐形学习目标变为学生可操作、容易理解的行为和活动。
知识目标:“了解”变为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变为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变为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模仿”变为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变为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变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变为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变为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变为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表现性目标:“复制水平”变为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创作水平”变为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使学习目标变得易操作、易达到。
三、探究化问题设置
探究化问题设置,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核心和重点,通过探究化问题设置,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在教学中教师要为矫正和消除学生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偏差,得到正确理解概念而设计的问题;或者验证某些猜想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2.知识问题化是化学教学设计的精髓,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问题,把知识融在问题情景当中,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就等于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需要认真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案;3.问题探究层次化是一个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多阶梯设问方法。
四、差异化巩固练习
差异化巩固练习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素养的重要环节,没有差异化的巩固练习,就没有不同类型学生都“吃饱”的幸福日子,学生就没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生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把握三个原則,即学生要分层训练、训练要及时、方式要多样;2.把握三个“度”,即数量限度、时间跨度、难易程度;3.训练习题类型为基础训练题、拓展训练题、能力提升训练。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策略是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采取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将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贯穿在整个学习的每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化,教学当中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并能够在这些学习方式之间灵活转换。
五、小结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将理论和实际巧妙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渗透教学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知识在自然环境、生产及高科技中的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德聪. 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56).
[2] 李永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策略[J]. 学周刊, 2017, 34(34)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意识;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83-01
中学化学是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知识、树立化学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施教得当则会让学生具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主动在化学世界里积极探索。而我们所要做的正是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
一、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它们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二、明晰化学习目标
明晰化学习目标的设计意义在于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目标的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将学习目标设计在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区,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2.将课程标准中隐形的学习目标显性化,即将了解、理解、模仿、经历、复制水平等隐形学习目标变为学生可操作、容易理解的行为和活动。
知识目标:“了解”变为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变为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变为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模仿”变为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变为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变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变为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变为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变为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表现性目标:“复制水平”变为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创作水平”变为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使学习目标变得易操作、易达到。
三、探究化问题设置
探究化问题设置,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核心和重点,通过探究化问题设置,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在教学中教师要为矫正和消除学生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偏差,得到正确理解概念而设计的问题;或者验证某些猜想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2.知识问题化是化学教学设计的精髓,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问题,把知识融在问题情景当中,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就等于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需要认真了解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整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案;3.问题探究层次化是一个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多阶梯设问方法。
四、差异化巩固练习
差异化巩固练习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素养的重要环节,没有差异化的巩固练习,就没有不同类型学生都“吃饱”的幸福日子,学生就没有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生教学设计具体要做到:1.把握三个原則,即学生要分层训练、训练要及时、方式要多样;2.把握三个“度”,即数量限度、时间跨度、难易程度;3.训练习题类型为基础训练题、拓展训练题、能力提升训练。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策略是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采取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将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贯穿在整个学习的每个环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化,教学当中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并能够在这些学习方式之间灵活转换。
五、小结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实就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问题,将理论和实际巧妙结合起来,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渗透教学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知识在自然环境、生产及高科技中的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德聪. 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56).
[2] 李永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策略[J]. 学周刊, 2017, 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