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的蓬勃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农民的居住条件等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但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我们以柳河县五道沟镇为例,对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展开了调研。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发展;问题;目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50-1
1 基本情况
1.1 农业经济结构情况
1.1.1 种植业结构情况 全镇耕地面积3.7万亩。旱田作物以玉米为主,插种面积21363亩;水稻种植面积8104亩;烤烟种植面积4303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杂粮种植面积1030亩;山野菜种植面积700亩。种植业调整面积占旱田总面积的35.3%。
1.1.2 养殖业发展情况 全镇商品猪存栏3万头以上;牛年存栏达17800头,其中奶牛养殖户11户,已成立奶站一个。全镇养羊共1840只,年出栏790只。养殖肉鸡30万只,其中年出栏万只以上养殖户有6户。
1.2 农民生活水平情况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出现随年递增的情况,但增幅较小。很多农民生活并不富裕。根据走访,有的农民一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家中有2个孩子在念书,除学杂费用,仅够年吃年用。如果孩子在大学上学,多数人家举债。没有天灾病业还好,一但出现,很多农民即刻返贫。
通过3年时间的“新居工程”建设,全镇累计完成建筑34650平方米。实现人均居住面积25.7平方米。95%以上为砖瓦房,泥草房和土瓦房基本绝迹。
1.3 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1.3.1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五道沟镇2005年开始在农民中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全镇农民参合人数4216户,发放医疗证4162个。
1.3.2 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情况 2005年全镇大病救助40人次,金额2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20人次,65000元;为残疾人建房5户,投入资金3万元;全年共收缴双日捐款31600元。
1.3.3 农村道路、通讯、有线电视、卫生、教育建设情况 镇内主要干道、巷道全部水泥化。经过3年奋战,全镇16个行政村在2005年全部完成48公里水泥路,率先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实现屯屯通。全镇实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空白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率达87%。有线电视实现屯屯通,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432户,入户率达85%。用户可在24小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等33个频道的高清晰节目。投资80余万元,新建卫生院办公楼及住院部600平方米。村村设有医疗卫生点,基本做到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综合教学楼4800多平方米。对原有中小学进行撤并重组。整合后,中学校1所,中心校1所,村小7所。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
虽然近些年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广泛的宣传,但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有的赞成,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能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无非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是政府领导捞政绩、得实惠的一种手段,与农民的实际利益关系不大,存在不买账的现象。
2.2 镇村对建设新农村资金缺口大,投入严重不足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镇财政既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又要对镇本级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因此对村一级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要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以后,为了筹措资金,有的村将仅有的森林、土地等资源租赁或拍卖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欠下很多外债。因此,如果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对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3 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
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总体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新农村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要从长远出发,要一劳永逸,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的要求不一致,做法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可遵循,造成五花八门,随心所欲,有的刚刚换完铁栅栏,第二年又要换成水泥栅栏,有的临街的住户门前已被修整数回,而里面的住户却一次都没有得到实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存在重复建设、无章可循的情况。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3.1 生产发展目标
全镇基本农田保持在35000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30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农村劳动力转移一半以上。
3.2 生活宽裕目标
全镇农民人均持币量达到全市要求即2800元。农民人均储蓄存款额3600元;农村人均住房达到27.5平方米;农村自来水率达80%;固定电话覆盖率25%,广播电视覆盖率99%;有线电视覆盖率90%;农民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达90%。
3.3 乡风文明目标
农村小学入学率98%,青壮年非文盲率100%。农村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内。通过不懈努力,农村文明程度不断加强,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根本性转变,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崇尚科学风气遍及城乡各地。
3.4 村容整洁目标
镇区建设达到810千米。全部实现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无害化厕所达85%;村屯生活垃圾上集率45%;政府驻地污水处理率80%,基本清除白色污染。秸秆利用率达75%,綠美化率达85%。村屯达到“清洁文明标准”。
3.5 管理民主目标
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大幅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民主选举公正,民主决策规范有序,民主监督行之有效,农村防控体制健全。
作者简介:程丽丽(1976-),女,本科,就职于柳河县国土资源局,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发展;问题;目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50-1
1 基本情况
1.1 农业经济结构情况
1.1.1 种植业结构情况 全镇耕地面积3.7万亩。旱田作物以玉米为主,插种面积21363亩;水稻种植面积8104亩;烤烟种植面积4303亩;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杂粮种植面积1030亩;山野菜种植面积700亩。种植业调整面积占旱田总面积的35.3%。
1.1.2 养殖业发展情况 全镇商品猪存栏3万头以上;牛年存栏达17800头,其中奶牛养殖户11户,已成立奶站一个。全镇养羊共1840只,年出栏790只。养殖肉鸡30万只,其中年出栏万只以上养殖户有6户。
1.2 农民生活水平情况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出现随年递增的情况,但增幅较小。很多农民生活并不富裕。根据走访,有的农民一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家中有2个孩子在念书,除学杂费用,仅够年吃年用。如果孩子在大学上学,多数人家举债。没有天灾病业还好,一但出现,很多农民即刻返贫。
通过3年时间的“新居工程”建设,全镇累计完成建筑34650平方米。实现人均居住面积25.7平方米。95%以上为砖瓦房,泥草房和土瓦房基本绝迹。
1.3 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情况
1.3.1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五道沟镇2005年开始在农民中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全镇农民参合人数4216户,发放医疗证4162个。
1.3.2 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情况 2005年全镇大病救助40人次,金额20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20人次,65000元;为残疾人建房5户,投入资金3万元;全年共收缴双日捐款31600元。
1.3.3 农村道路、通讯、有线电视、卫生、教育建设情况 镇内主要干道、巷道全部水泥化。经过3年奋战,全镇16个行政村在2005年全部完成48公里水泥路,率先实现村村通。固定电话实现屯屯通。全镇实现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空白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率达87%。有线电视实现屯屯通,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432户,入户率达85%。用户可在24小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等33个频道的高清晰节目。投资80余万元,新建卫生院办公楼及住院部600平方米。村村设有医疗卫生点,基本做到大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综合教学楼4800多平方米。对原有中小学进行撤并重组。整合后,中学校1所,中心校1所,村小7所。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
虽然近些年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广泛的宣传,但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有的赞成,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能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开展新农村建设无非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是政府领导捞政绩、得实惠的一种手段,与农民的实际利益关系不大,存在不买账的现象。
2.2 镇村对建设新农村资金缺口大,投入严重不足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镇财政既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又要对镇本级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因此对村一级的投入更是捉襟见肘,要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以后,为了筹措资金,有的村将仅有的森林、土地等资源租赁或拍卖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欠下很多外债。因此,如果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对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3 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
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总体上改变农村的面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新农村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要从长远出发,要一劳永逸,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的要求不一致,做法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可遵循,造成五花八门,随心所欲,有的刚刚换完铁栅栏,第二年又要换成水泥栅栏,有的临街的住户门前已被修整数回,而里面的住户却一次都没有得到实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存在重复建设、无章可循的情况。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3.1 生产发展目标
全镇基本农田保持在35000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30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农村劳动力转移一半以上。
3.2 生活宽裕目标
全镇农民人均持币量达到全市要求即2800元。农民人均储蓄存款额3600元;农村人均住房达到27.5平方米;农村自来水率达80%;固定电话覆盖率25%,广播电视覆盖率99%;有线电视覆盖率90%;农民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达90%。
3.3 乡风文明目标
农村小学入学率98%,青壮年非文盲率100%。农村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内。通过不懈努力,农村文明程度不断加强,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根本性转变,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崇尚科学风气遍及城乡各地。
3.4 村容整洁目标
镇区建设达到810千米。全部实现村村通、屯屯通水泥路。无害化厕所达85%;村屯生活垃圾上集率45%;政府驻地污水处理率80%,基本清除白色污染。秸秆利用率达75%,綠美化率达85%。村屯达到“清洁文明标准”。
3.5 管理民主目标
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大幅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民主选举公正,民主决策规范有序,民主监督行之有效,农村防控体制健全。
作者简介:程丽丽(1976-),女,本科,就职于柳河县国土资源局,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