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五三”育人模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link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与紅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介绍了近七年来江西师范大学将区域红色文化嵌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施红色文化“五三”育人模式的系列举措,并对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
  关键词: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五三”育人模式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江西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地域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嵌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助力坚定研究生的理想信念,给力研究生的成人成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教学改革的动因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研究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新时期,大多学习、生活在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201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从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在当下社会转型加剧、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背景之下,创新性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红色文化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自由民主而牺牲、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信念可以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江西师范大学综合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因地制宜,将地方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转化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大教育视角下进行红色文化“五三”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五个教育实践”来实现“三个育人目标”。
  二、“五个教育实践”
  (一)把红色资源嵌入教学内容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江西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红色资源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4年开始探索红色资源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陆续开设了专门的红色资源教育类课程,如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专题研究、井冈山文化研究、苏区史专题研究、红色音乐、红色美术等,举行红色资源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获得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理论知识。增强信息网络意识,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以文字、图片、影音等形式引进网络,通过开辟红色网站、网上专栏、论坛等,努力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除了常规教学目标之外,还注重育人目标的实现,特别强调通过江西的故事、江西的经验、江西的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给当下在红土地上求学的研究生们。
  (二)以红色读本助推自主学习
  按照兼顾通俗性、理论性和体现红色资源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原则,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自2009年起将革命斗争馈赠给江西的仁人志士、旧址遗迹、珍贵档案、红色标语、烈士墓碑等地方特色资源整理提炼成为红色读本,先后编撰出版了《旗帜引领方向》《我们的红色基因》《百年中国百个三》等科普读本,这些红色科普读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师讲授到自主学习,从指定内容到自选内容。学生们普遍反映红色乡土教材走进校园,走进研究生的课余,使思政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缩短了他们与理论的距离,增加了可信度和亲切感。
  (三)以红色学术拓展第二课堂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0年起开设红色文化讲坛、学术报告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做红色文化专题报告,举行关于党的革命历史等方面的知识竞赛,切实推动红色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学校每年以立项资助的形式资助研究生围绕江西红色资源展开学术研究,鼓励研究生发表与红色文化研究相关论文。定期举办研究生“青马论坛”,论坛由研究生定选题、定主持、定指导教师,探讨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相关问题研究。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阅读并分享相关红色书籍。
  (四)以红色实践增长素质才干
  坚持创新思路, 努力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途径,把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鼓励研究生“红色实践,知行合一”,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重上井冈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通过参与红色旅游、开展红色调研、重温红色历史、欣赏红色经典等各种自主体验式活动,使红色资源与研究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极大地增进研究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在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中促进红色资源德育功能的实现。让研究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文化,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五)以红色文艺丰富校园生活
  把红色文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时时可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红色资源的引导启迪作用。结合重大革命事件纪念日,开展感染力强、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中增强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红色文化宣传栏、组织革命歌曲演唱会、进行红色戏剧编演、放映经典红色影片等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娱活动,努力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将德育的目的和内容寓于活动之中。
  三、“三个育人目标”
  (一)增强学习红色文化氛围
  近年来,通过红色阅读、学习交流、实践体验、科学研究等丰富的红色活动构建起研究生的红色文化自主学习工程,极大地带动了全校研究生学习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2011年3月,研究生自发申请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聘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3位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定期进行理论辅导。研究生利用寒暑假和出差学习的机会去寻访革命前辈和革命烈士后代,瞻仰革命旧居旧址,查阅地方党史文献,收集整理红色故事,而且会员们还自愿担当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团团员,进入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面向大学新生宣讲红色文化,演绎红色故事,对新入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五个红色教育实践,红色阅读、學习交流、实践体验、榜样示范等各类红色活动,知行合一效果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红色基因不断融入到研究生的思想、行为之中,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科研探索更加深入
  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不仅促使研究生对红色文化认真学习,而且促进他们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在校园内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红色专题科研氛围。研究生将红色文化学习中的所思所感、文化研究中的所获所得整理成文。
  2015年,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省社联共同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创新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以来,江西师范大学25名研究生(涵盖了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党建、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历史、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全部人文社科类学科)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为基础申报并获批了“青马工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利用“青马工程”关联自己的科学研究、学术创作。
  四、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2004年,江西师范大学成立“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对红色资源,特别是江西地域红色资源进行开发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出版发表一系列学术著作和论文。从2009年9月起,本项目从五个方面开始全面实施,即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红色读本助推自主学习、红色学术拓展第二课堂、红色实践增长素质才干、红色文艺丰富校园生活,较好实现了育人目标。使研究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了学习红色文化氛围;研究生科研探索更加深入,产出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研究生社会实践更加活跃,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等三个目标。本项目的实施,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主要表现在:(1)近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上,我校多次被安排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主旨发言和经验介绍。(2)嵌入红色文化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被评为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自编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先后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纺织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选用,并荣获江西省第五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五、教学改革的社会反响
  研究生同学的受益。江西师范大学将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使广大研究生学子受益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下述都是研究生同学对红色文化嵌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声流露:“红色文化是江西的特色教育资源,我们作为江西的研究生,很有必要学习它、研究它、继承它。” “红色文化嵌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拉近了我们与英雄前辈的心理距离,让今天的我们更加地贴近历史的时空。”
  教学团队建设的进步。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项目具体实施单位,2016年荣获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重点)。这是教育部首次设立该项目,全国共立项50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作为该项目的主体实施队伍,2015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开展团队择优支持计划评选,全国共入选49个团队。
  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江西师范大学红色文化“五三”育人模式将区域红色文化转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成为研究生的成长基因,其中的创新性做法得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介绍,形成了良好的育人舆论与形象口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MOOC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JXJG-15-2-17)”的中期成果。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庄子·渔夫》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自古以来,“真”是中华文化里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学校在孕育求“真”文化的实践中,扬国学之经典,引诵读入校园,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求知、练能、做人、行事。实践表明,此项行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汲取国学精髓,在诵读中求真知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
期刊
“知情”即阅读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拨开文字的外衣,听弦外音,品味中味;“明理”即理解文本诠释的客观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悟法”即发现文本之特色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情”“明理”“悟法”这语文教学的“三板斧”可以凿开语文教学的坚冰,让学生于涓涓细流中得到语文知识的滋养与润泽。  一、品之以味,传之以情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积累过程和作者情感状态的探索过程,更是学生自主体验
期刊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巧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多样化,从而达到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教学中的和谐美、曲线美和对称美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到数学领域中的美好风光,激发全体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
期刊
运算律是高度概括的运算知识,是在运算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从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乘法分配律作为运算律中抽象程度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支撑着很多数学模型。在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对乘法分配律有足够的认识,有深刻的领悟和必要的体验。  一、经历探索过程,形成清晰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经历观察、思考、实验等过程,从而领悟运算律的内涵,能用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开端。”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视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倘若只有单一的课本图片及电教课件,远不及实物直观来得生动直接,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美术教学更依赖具体事物来引导学生,然而自制教具能使学生生动直
期刊
摘 要: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学习参与水平和学习动机都会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处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但留守儿童也可能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调查发现:较高的家庭教育期望及参与程度,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来说具有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应注意学习的内在价值,避免让留守儿童的学习过分功利化。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经济地位 学习动机 教育期望  一、研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百万字。新课标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等一切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阅读活动,以达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的目的”。对此,我校也开展了创建书香班级系列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鉴于教室“书箱”沉睡不动的现状,我们将之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积极思考,有效利用,让“书箱”流动,真正实现“书香”满园!  一、创建“书箱”,营造书香  在“书箱”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涉及许多概念、定理、公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容易觉得枯燥并丧失对数学的兴趣。但他们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情境化教学方式,不失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情境 实践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
期刊
限时讲授,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就是限制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它是南通市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率先提出的“十二字”教学方针之一,要求课堂“少教多做”,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为学生的实践探究留出更多时间与空间。这个教学理念乍一听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不少教师心里嘀咕着:课堂本就是教师讲授的地方,怎么还亮起“红牌”,限制讲了呢?实际上,限时讲授的初衷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肯定教师“有效讲授”的基础上,将课堂交还
期刊
摘 要:以浙江省温州市推进“校园足球”行动研究为例,从“校园足球”开展的基础与现状出发,确定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手段,阐述了建立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运行体系、研制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制度体系、完善区域推进“校园足球”的保障体系的行动策略。旨在形成校园足球推进的“温州样式”,推进区域校园足球可持续性发展,促进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区域推进 校园足球 体系  一、研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