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明理悟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情”即阅读要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拨开文字的外衣,听弦外音,品味中味;“明理”即理解文本诠释的客观道理,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悟法”即发现文本之特色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情”“明理”“悟法”这语文教学的“三板斧”可以凿开语文教学的坚冰,让学生于涓涓细流中得到语文知识的滋养与润泽。
  一、品之以味,传之以情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本身的积累过程和作者情感状态的探索过程,更是学生自主体验、自我领悟的提升过程。因此,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首先要从情入手,让学生眼前呈现的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奔流不息的情感激流,是纵情跃动的感情音符,让文字流淌出鲜活的生命气息,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雪儿》一课,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在蓝天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学生们专注地听着着教师的范读,脸上渐露出笑意,满眼都是期待和憧憬。教师读毕问:“谁来读读试试?”学生们已迫不及待,争着抢着一试身手。师:“朗读前老师有个小建议,为了增强朗读效果可以加入手势、动作。”只见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朗读起来,情感饱满,韵味十足。最后又让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时感情是否到位。
  语文教学承载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使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情入手,范读以唤情,自读以达情,互评以传情,赋予客观文本以情感的重量和生命的意义,并通过感性的方式传达出来。孩子们在听中领悟,在读中体验,心也随着“雪儿”飞上了蓝天。
  二、触之以心,析之以理
  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这强调了语言,要让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语文教学尤为如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丰满自己的生命意义。因此,教师要巧于让学生理解文本中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在同悲同喜、同乐同愤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获取积极的人生道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有个班级恰巧也有一个腿部有问题的残疾女学生,教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给她一些成长的鼓励。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英,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生:“小英,抬起头来,你是最棒的!”同学们鼓励的话语还在继续,教师偷眼看那个残疾女孩儿,她的脸上微红,眼神中流露出了从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师:“同学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阵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此刻想说些什么?”残疾女孩儿也举起了手:“如果我是英子,我也许会因流泪而说不出任何话,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尊重、鼓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女孩儿话没说完,教室里爆出一阵掌声,比课文中的更热烈……
  语文教学中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心灵的震撼。在这个案例中,自始至终都传达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无论是咀嚼语言,或者是移情体验,都是情理交融中经历的一次精神之旅,学生静心思忖、互相审视,实现了由生本到生生的心灵呼唤和思想共振,在悦心悦目中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感知。
  三、导之以序,授之以法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面对一篇文章,哪里需要精读,哪里略读即可,如何圈点勾画,又怎样体会词句含义,这些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日常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需要学生在反复阅读实践中不断积累。因此,教师教好语文要在方法上下功夫。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师:“谁知道‘趿拉’的意思?”全班孩子都默不作声。师:“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现在谁把含有‘趿拉’的句子读一遍?”生:“女孩望着老人……脚上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师:“大家想一想‘趿拉着拖鞋’是一个什么样子?”生:“就是穿着的意思。”师:“好,我们就把‘趿拉’换成‘穿’……”“不行!”“不行!”教师话音未落,孩子们就大声嚷嚷起来,师:“为什么呢?”生:“一是因为拖鞋没有后跟,‘穿’太规矩了,二是体现不出爱因斯坦穿得很随意的样子。”师:“哦,原来‘趿拉’的意思”生:“(接答)就是很随意地穿着的样子”。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个词语的内涵,而是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中逐步掌握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总之,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的传递,而是曲径通幽的浸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渗透文本思想道理,提炼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融文心、人心于一体,让课堂涌动真挚的情感,彰显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凝练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解决“为什么”要求高校师生充分认识到凝练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成长、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对高校办学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解决“是什么”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提出符合中央要求,又有高校特色的具体价值理念。解决“怎么办”要求高校以活动为载体,日常
期刊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机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特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涉猎视野;从知识向能力,锻造学生的分析素养;从教材到书海,增强审美意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涉猎视野  很多著名学者都指出:“语文能力的形成仅仅依托学校40分钟的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难教,学生感到写作困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该问题,可以用“微型活动”作为切入点和抓手,围绕兴趣、内容、技能、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让作文的起步变得轻松有效。实践中发现,“微型活动”对促进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起步 微型活动 兴趣 内容 观察能力  提到作文,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爱
期刊
在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小学英语也不例外。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其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以基础内容为主的作业,意在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对本次所学知识的重现与巩固;二是以拔高内容为主的作业,意在让学生开辟出新的思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对既有知识的再思考、再探究、再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精心设计,以实现作
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担负着“指路灯”的重任,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在中学生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小活动”通常看起来不起眼,但实施起来却大有实效。  一、抓好“班委会”  班委会是学校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更是班主任老师的左膀右臂,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能否落到实处。一要选好班长。班长是班委会工作的负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南昌市四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知识认知程度、获知途径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 运动损伤知识 认知情况 获知途径  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运动损伤知识。不仅是为了使自己的煅炼与运动更加科学化,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给他人送上关怀。本文以南昌市不同学校的初三
期刊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十分重要。数概念教学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数的意义、顺序和组成。数概念具有极强的抽象性,有效的数概念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亲历概念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在对感性材料的感知基础上主动思考,深入剖析与提炼内在的本质属性,有效建构概念模型。笔者认为,数概念教学可以基于一种温度思维,温度思维体现
期刊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掌握的数学知识太少,无法被有效引导,应采用直接灌输式方法进行知识讲解;有些小学教师认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太差,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幼稚,价值含量较少,应着重加强对基础知识、解题规范的教学。其实,上述认识都比较片面,甚至可以说是偏见、误区,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小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悟性,若老师忽视这一点,势必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产生严重制约,
期刊
摘 要:以生为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职业体验,注重技能训练与生涯阶段的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氛围营造与教学成效的良好互动。本文结合个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旨在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以生为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实践  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
期刊
《庄子·渔夫》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自古以来,“真”是中华文化里至纯至诚的精神境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学校在孕育求“真”文化的实践中,扬国学之经典,引诵读入校园,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求知、练能、做人、行事。实践表明,此项行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汲取国学精髓,在诵读中求真知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