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目前语文课改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完全全、形神具备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彻底地转变为一线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针对这些教学问题,结合现在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对策。
  一、 我们要明确自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
  首先教的要是语文的内容,要从语文的角度实施教学。前面提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乱耕人家的天,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语文课被上成了政治课或思品课,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新课程给了我们语文老师较大的发挥空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运用多种资源,组织学生多种活动,师生之间对话频繁,教师似乎也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有时还能说出一些道道来。但稍一考察,就可断定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发生直接的影响。一堂课充斥了大量与语文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关联的东西,其语文教学的效果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其次教学内容要少而精,教学设计要突出学习的目标。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大大丰富。但这样一来也容易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陷入失控状态。
  再次教学内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的规限和指引。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自己对语文教学的风格、个性理解不能片面化。
  第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心中有学生”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这是真正的因人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使用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最高境界。
  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其一,要帮助学生激发起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一个基本着力点,而这一点又常常为我们所忽视。课堂上要“激发”而不是指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精神要来自学生自身。
  其二,要帮助引导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
  三、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客观地说,历次语文课程改革,都没有像这一次这样对老师的要求这么高。特别是对于苏北地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这种不断学习、研究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
  一是研究文本。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一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地把握和驾驭。
  二是研究教法。在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仍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渠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既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也不以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三是研究学生。商家常说,顾客是上帝。所以商家要千方百计地去了解、收集、研究顾客的情况特别是其需求,不研究顾客的商家必定是失败的商家。新课程则说,要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每一位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也要千方百计地去研究学生的情况,不研究学生的教师也不会成为成功的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不研究学生是不行的。
其他文献
1、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偏重知识化。由于现在我国教学的目的还是应试,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就更多的是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而将学生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忽略掉,教师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解释古诗词内容上。这些文学常识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但是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只需要轻轻带过就好,否则就会造成主次忽略的不良影响。  一首古诗词是一个整体,但是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其分割成很多部分,这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中学所设置的各种教学科目,语文学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名师,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真挚的爱生情怀,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心游万仞、精彩言说,让课堂真正成了情趣的栖所,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环节过渡语、课末总结语,这三种在不同时间使用的关键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姿多彩的课堂历程开始后,我是这样运用“三语
期刊
小升初后,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在小学学习轻松,成绩优秀,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他们很费解。其原因关键没有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过渡衔接?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段学习,是小学学习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跨得好,初中的教学就能一帆风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小说时,也要求他必须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也就是说动词之于写作的确很重要。“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写作时,若想把人物写“活”就必须在锤炼动词上下足功夫。  1、妙用动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动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张力。如果能妙用动词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所刻画的人物就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因为行为动作对人
期刊
这段时间浸润在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中,读着常感叹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形象的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大多数一线教育者的好书。读过每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一句句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章节在此: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是的,儿童的生长需要有他的阶段特征,拔苗助长或亡羊补牢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显
期刊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