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它是在审美的过程中,抒发着人的感情,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此,这就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使广大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个性心理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了实现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笔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着重抓了以下环节: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实验测定,人类感官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因刺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测定的结果是:视觉
的效果是83%、听觉的效果是11%、触觉的效果是3%、味觉的效果是2%、嗅觉的效果是1%,经过反复测试,证明针对多种感官实施综合刺激,能够产生最佳效应。试验证明:人类对于信息记忆的保持能力,与信息提供的方式密切相关。测试显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途径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其效果是单一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首先应当使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建立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为了让同学们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笔者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欣赏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在选择欣赏媒介时,注重以听为主,视听并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课上时间紧紧围绕欣赏作品展开,注重精讲多听。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接触音乐、感悟音乐,他们便逐步从听不进到听得进,再到沉浸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开始逐步地建立起来了。
2 结合听赏融汇知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当学生对音乐课初步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要求欣赏能够进一步深入进行下去。正如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事实上,在任何学科领域,入门既不难,深入进去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为了使广大学生从音乐欣赏中真正获益,笔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注重融汇各种音乐——艺术知识,以便从根本上培养起他们的欣赏能力。
例如,笔者在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欣赏教学中,首先介绍,这部作品是李焕之同志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感召下,以解放区火热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作品由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这四个乐章构成。
《春节序曲》采用我国北方音乐——秧歌的节奏、音调,运用陕北民歌为主要素材,使用我国传统的旋律发展手法,同时借鉴了西洋的一些创作技巧写作而成。为了便于学生欣赏,笔者预先将四个乐章书写在黑板上,并且将每一乐章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及其表现手法加以说明,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边欣赏边展开想象的翅膀,那燃烧的社火、敲击的锣鼓、那耍狮子、划旱船、蹬高跷、扭秧歌……一幕幕民间秧歌表演的场景随着乐曲的展开一一呈现在眼前。
经过这样设计和组织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而且“顺带着”学习和了解到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创作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3 深入发掘作品内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雅的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能够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灵,“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只有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出音乐作品的内蕴,才能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欣赏教学效应,笔者注意从深入发掘音乐作品的内蕴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
例如,在组织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笔者重点向同学们介绍贝多芬这部作品中所蕴涵的“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同时,通过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学唱音乐主题,使他们充分感受英雄人物为了人类的美好明天,而英勇奋斗的坚强意志。感受英雄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由于学生在欣赏这部西洋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思想有所依附,情感有所寄托,想象活动便能够随之展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思想极为活跃的中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精品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不仅得到释放,而且音乐审美亦得到提高,情感也随之得到升华。
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向学生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的生平、介绍《黄河大合唱》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使他们了解到作品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雄伟气概的深刻内蕴。随着《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几个乐章的逐渐展开,中华民族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艺术形象凸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由衷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万众一心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从中受到的不仅是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且深切地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改天换地的伟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与歌曲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笔者愿意为广大中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勤奋地耕耘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园地里。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实验测定,人类感官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因刺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测定的结果是:视觉
的效果是83%、听觉的效果是11%、触觉的效果是3%、味觉的效果是2%、嗅觉的效果是1%,经过反复测试,证明针对多种感官实施综合刺激,能够产生最佳效应。试验证明:人类对于信息记忆的保持能力,与信息提供的方式密切相关。测试显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途径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其效果是单一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首先应当使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建立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为了让同学们对音乐课产生兴趣,笔者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欣赏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在选择欣赏媒介时,注重以听为主,视听并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课上时间紧紧围绕欣赏作品展开,注重精讲多听。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接触音乐、感悟音乐,他们便逐步从听不进到听得进,再到沉浸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开始逐步地建立起来了。
2 结合听赏融汇知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当学生对音乐课初步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要求欣赏能够进一步深入进行下去。正如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事实上,在任何学科领域,入门既不难,深入进去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为了使广大学生从音乐欣赏中真正获益,笔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注重融汇各种音乐——艺术知识,以便从根本上培养起他们的欣赏能力。
例如,笔者在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的欣赏教学中,首先介绍,这部作品是李焕之同志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感召下,以解放区火热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作品由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这四个乐章构成。
《春节序曲》采用我国北方音乐——秧歌的节奏、音调,运用陕北民歌为主要素材,使用我国传统的旋律发展手法,同时借鉴了西洋的一些创作技巧写作而成。为了便于学生欣赏,笔者预先将四个乐章书写在黑板上,并且将每一乐章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及其表现手法加以说明,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调动各自的审美经验,边欣赏边展开想象的翅膀,那燃烧的社火、敲击的锣鼓、那耍狮子、划旱船、蹬高跷、扭秧歌……一幕幕民间秧歌表演的场景随着乐曲的展开一一呈现在眼前。
经过这样设计和组织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而且“顺带着”学习和了解到相关的音乐知识,同时,创作性思维的基础——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3 深入发掘作品内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雅的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能够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灵,“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只有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出音乐作品的内蕴,才能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目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欣赏教学效应,笔者注意从深入发掘音乐作品的内蕴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
例如,在组织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时,笔者重点向同学们介绍贝多芬这部作品中所蕴涵的“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同时,通过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组织学生学唱音乐主题,使他们充分感受英雄人物为了人类的美好明天,而英勇奋斗的坚强意志。感受英雄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由于学生在欣赏这部西洋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思想有所依附,情感有所寄托,想象活动便能够随之展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思想极为活跃的中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精品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不仅得到释放,而且音乐审美亦得到提高,情感也随之得到升华。
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向学生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的生平、介绍《黄河大合唱》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使他们了解到作品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雄伟气概的深刻内蕴。随着《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几个乐章的逐渐展开,中华民族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伟大艺术形象凸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由衷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万众一心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从中受到的不仅是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且深切地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改天换地的伟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与歌曲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笔者愿意为广大中学生形成高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勤奋地耕耘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园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