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象征主义存在略论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示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象。这里,“具体的东西”十分委屈虚弱,不再具备自足自立的品格,它们的自然属性与客观貌相往往得不到尊重,总是被随意地改造变形。出现在这类作品里的物象大多面目全非,违悖常态、常识、常理。
  【关键词】张艺谋;象征主义;场景;道具;电影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93-1.5
  张艺谋作为中国的著名电影大师,屡次在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获得殊荣,他把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影坛,无疑是中国电影事业的一面旗帜。张艺谋电影创作是中国艺术前沿发展状态的一个缩影,纵观他的影片,他运用得最多、最娴熟的艺术手段——象征。在中国电影界,他也是把象征主义与电影艺术结合得最完美的导演之一。象征主义因素充斥全片,这在题材、人物、画面、场景、色彩、造型、道具、音乐等各方面充分的展现,而正是本文倾力探究之所在。
  纵观张艺谋的作品,其中存在着大量的象征主义因素,达到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以下将分而论之。
  一、场景象征
  张艺谋影片中主场景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都经过了或多或少的虚拟化改造。这种改造使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更加空灵化、抽象化、写意化、符号化,更富有象征意味。通过这种变位,也使作品更有境界,氛围格调更易于造型,最终深刻地传达导演本人的思考,也使主题的昭示更有了普遍性的意味。
  《红高粱》中,小说原作中山东高密的高粱地在电影里已成为大西北的一片野高粱。高粱地由东部移为西部,却移出了一个人迹稀少的西部生命力勃发的故事。《代号美洲豹》的剧情几乎被完全局限于一架飞机周围,这正符合一部惊险片对空间封闭性的要求。《菊豆》中一个太行山的小山村凭空就变成了皖南地区的一个染坊,不仅为故事封闭了空间,更在色彩的变化上找到了一个依据。《大红灯笼高高挂》本是江南一个宅院,却被抽去了所有的可能使空间更阴柔的安排(比如江南多雨的天气),而一下改为黄土高原山西的乔家大院,营造了一种更冷酷郁闷的气氛。这在小说原作提供的精神方面有所损失,但山西人自我封闭达到极致的宅院设计确实为电影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人与人拼死争斗的环境。到《秋菊打官司》,空间改造上更多地是考虑了对影片呈现的现实生活场景的把握。之所以把安徽山村改为陕西的山村,因为身为陕西人的张艺谋,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一定要强于对其他地区(尤其是南方)的一知半解。人物的语言及生活方式对张艺谋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影片成功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增大了许多。事实上,张艺谋在《活着》被禁之后进入了另一个创作阶段。这种阶段上的划分也可以在影片空间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看出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先有故事、后有小说、最后才有影片的电影,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故事,而场景就选择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这是张艺谋电影的第一次场景与故事空间的一致,但影片的时代背景却是上世纪初叶。1996年的《有话好好说》延续了上部影片的设计,北京的故事就在北京拍。《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第一部完全的都市电影,这从人物设计、拍摄技巧上都能看得出来。1999年为张艺谋再夺金狮奖的《一个都不能少》,在场景选择与影片可见空间的一致性上走到了极致,影片全部利用现实生活的实景,连场景中的人物都保持了原汁原味。所以,高度的纪实性直接掩盖了影片过于理想化的结尾给影片主题带来的削弱,该剧被大量观众喜欢也就可以理解了。至于《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为了营造所谓散文诗一样的气氛,为了突出女主人公招弟对爱情的执着,几乎抽离了现实空间,只在需要的时候找一个场景作为人物立脚之地。
  二、道具象征
  道具的象征意义在张艺谋的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红高粱、大红灯笼、《活着》里的皮影器具,这些承载着丰富象征意义的符号,无不引起观众广袤的联想和想象。红高粱、红高粱地、红高粱酒,这三个具体的物象反复出现,创造了一个生命体的象征形式。红高粱成了自由舒展的生命中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与欲望的象征,红高粱地是人们繁衍生息赖以生存的环境,是“野合”的天然床,也是入侵者、践踏者的墓地。红高粱酒也是个象征物,酒与欲望有关,酒是煽情的,所以酒力就是性力、生命力,二者是相通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红灯笼成为“主题道具”:生命的愿望和生理的欲望转换成了一连串触目可视的红灯笼,且被高高挂起。挂灯点灯的明争,象征着残酷的欲望聚合的一次次妻妾之争,争夺主妇宝座的暗斗。大红灯笼是陈家大院里欢娱、恩宠、情爱荣耀的象征,象征着欲望实现,同时证明着特权、身份和地位,代表着全部的幸福,反之,灭灯、关灯则意味着凄清、孤寂、黑暗,象征着所有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那大串大串火红的辣椒,与主人公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空间浑然一体,伴随着主人公告状的历程,是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言,成为秋菊性格的象征。《菊豆》中五颜六色的染布象征着菊豆对情欲和人性的渴望,而红色的染池则成为生死轮回的象征。《活着》中加进原作只字未提的皮影戏具,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触媒,又成为影片寓意传达的载体,它的存在暗含了影片世事如梦、人生难料、“活着就好”的主旨。《摇》片中反复出现的芦苇荡,杀机四伏,摇曳不定,它是幽险莫测的黑社会的化身,又是小金宝漂无所依居无定所的悲剧命运的谶语。
  纵观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画面雕琢、场景设置,到色彩渲染、造型设计、道具选择、音响配置,无处不充满了象征意义,从而渲染出一种特有的氛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力及震撼效果,促使观众深入思索其背后的深刻意义。象征主义因素的运用,影响了一代中国电影导演,也会对未来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契机,随着现代科技的运用,拍摄、制作、播出的数字化,使得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更为游刃、便利、自如,也必将为电影艺术提供一个令人神往的更为广阔的发展和创作空间。
  【作者简介】张华轩宇(1976- ):男,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戏剧影视表演,表演教学,戏剧表演理论。 田一然(1983- ):女,东北师大人文学院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戏剧表演教学及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吉林大学随机抽取了300名被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总分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学生;男生和女生在人际关系和抑郁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文科学生,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低年级学生。在分析相关
期刊
【摘要】细化管理的概念起源于二十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最早应用于日本的企业管理当中,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的起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各行各业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经济团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的要求更加精细,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是在常规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面,把管理的根源更深入化发展,其根本原则是以最少的社会资源消耗量来完成最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运营效益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提出的贷款拨备比率管理要求为背景,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内涵、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08-2.5  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它必须通过对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把握来
期刊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以说是结构性风险,究其原因,有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更有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等问题。要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此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结构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0-
期刊
【摘要】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主张存在主义的著名的哲学家,其主张存在主义已经成为萨特的代名词,其文学作品也凸显着这个哲学思想,《墙》是萨特表现存在主义的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的情节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萨特文学上的主张,通过分析萨特文学上的作品是有利于理解其哲学上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死亡;荒谬;灰暗;墙;自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网民的身份认同建构离不开对网络特别是网络社区的使用,本文选择了网络社区的典型代表豆瓣网作为分析对象,对网络公共领域内网民身份认同的建构途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民个人认同与群体认同在网络社区中的建构方式,从而揭示出网民在建构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社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
期刊
【摘要】营销是激起市场欲望并形成购买行为的一种方式;微博则是互联网时代激长的新型平台,其自身的立体、高速、便捷、广泛等特点,及其病毒式传播的无边际性和碎片化语言的交流即时性,显而易见地为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新鲜、广阔的平台。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有利用其自身优势成功的案例,也有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微博;营销;
期刊
【摘要】小说《且听风吟》是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作品中的“我”与鼠在学生运动平息后陷入了无奈甚至虚无的思想状态,他们在炎热的无聊假日聆听风的浅吟低唱,追寻自我存在的理由,并最终在风之歌的启示下选择了不同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风;失望;疏离感;风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69-1.5  小说《且听风吟》讲述了“我”与
期刊
【摘要】《在流放地》无疑是卡夫卡的天才之作。他把一个纷乱的时代撕裂,将其本质暴漏给读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而军官的形象尤其让人无法忘怀。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军官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重新解读军官的形象,以期对卡夫卡异化的小说世界获得一个整体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在流放地;军官;荒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82-1
期刊
【摘要】“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提出“言语活动=语言+言语”的著名论断,掀起了一场语言学界“哥白尼式的革命”。索绪尔指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主要方面,具有社会性;言语是次要方面,是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言语;社会性;个人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