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布白”艺术,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的潜能,提高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布白艺术
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单向的“填鸭式”强制灌输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由发展的空间很有限。虽然随着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思想的转变,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逐渐变为现在的“满堂问”,在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引起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索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布白”艺术。
一、“布白”艺术的概括
“布白”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其主题思想而故意留下“空白”,从而激发人的兴趣以及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的空间,做到“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而教学布白的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促使教学的完善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留下“空白”,学生通过对“空白”的联想和思考,锻炼启发性的艺术思维效果,形成一种回味无穷、意境悠远的教学氛围。
二、“布白”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不完善的带有空白的的格式塔刺激时,会在知觉中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善的趋向。在这个过程中,空白的格式塔会进一步激发大脑的神经系统,提高知觉的兴奋点,从而引起一种积极进取、充满兴趣感、紧张感的“内驱力”。
(一)布白艺术能够激发中职学生求知的欲望
中职学生心理处于成熟前的动荡期,带有叛逆心理,但是求知欲望也较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动的教,而学生被动的学,形成“讲课——听课——作业”的恶心循环,久而久之中职学生对语文充满厌恶感,严重的话甚至会波及到其余的科目。而布白艺术
通过遵循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摒弃教师上课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包办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应该张弛有度,点到为止。留下空白的空间,给学生慢慢咀嚼回味,体会到知识的无穷魅力。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作为主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求而未得的“愤悱”状态,通过空白的格式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达到满足学生学习求知欲望以及实现教师教学目的双丰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二)布白艺术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着下面听。而现在也注重“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但仍然追求的是一种标准或者唯一的答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摆脱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框架。而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使语文勾勒出虚实相间的美好画面,例如: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通过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在困境中坚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信心以及人性之美的“实”,同时也能够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到战争带给人们的贫穷和苦难的“虚”。布白艺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给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独特的个性化思维创新能力、慎重的质疑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中职学生人际交流、职业技能培养、求职创业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教学布白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技巧和方法
(一)巧用教学布白艺术导课,激发中职学生上课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但是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仅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还能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节课的完美呈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开始老舍《我的母亲》一课前提问学生: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吃粗粮,会是怎么样?如果一个人一直欺负你,直到那个人去世,你会怎么做?如果在座的同学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尤其是女生遇到日军,你会怎么做?害不害怕?老师留白,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驰骋在思考的草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二)善用各种技巧,在讲授中体现“布白”的价值
1.突出重点时“布白”
每篇文章都有重点,通过布白艺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并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学生开启思维前短暂的“空白期”。“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教师在应想方设法运用布白艺术,创设质疑、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例如: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提问学生谁才是真的勇士?课文为什么选择刘和珍君作为“三·一八”惨案的代表,而不选择别人?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目的思考。
2.精心设计的板书“布白”
对于教学而言,精心设计、短而精的板书,对于一节课的完美呈现显得至关最重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长篇大论的、毫无保留的将书本内容以板书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去抄笔记,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文章真正的精髓。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板书的时候可以通过省略号或者填空等空白的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训练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还节省教育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堂语言魅力的“布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语文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阅读课文,化身当事人咀嚼文章的内涵。在讲授《孔雀东南飞》这一课的时候,指导学生扮演课文当中的角色人物,然后学生模仿古人对话,去体验这篇文章真正所含的感情。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学会语言的停顿,在读到富含感情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停顿,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品味其中的感情和内涵。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手势和表情的“空白”,将语言和动作完美结合,在最恰当的时间将知识信息准确的、生动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涵。
4.收尾之作的“布白”
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授课的开始和结尾都是至关重要的。授课的开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授课结尾则是更好地总结课文,同时留下悬疑和学生课后探索的空间。如《变色龙》 结尾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 接着穿过市场, 径自走了。”其中“走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走去哪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苏轼为什么自讽“多情”?周瑜当年是如何建功立业的?等等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思考和研读相关的书籍,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布白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掌握得当,对于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语文将会起到质变的作用。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教育改革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贴近学生所需,方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开启无限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伊德光,韩善霞.略论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J],中学生物教学,1997(4).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9).
[3]粱旭.物理教学中的布白艺术[J].物理教师,200I(7).
[4]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5]尤时荣.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3.
[2]李东方.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04.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布白艺术
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单向的“填鸭式”强制灌输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由发展的空间很有限。虽然随着课程改革以及教师思想的转变,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逐渐变为现在的“满堂问”,在教学模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引起学生深刻思考和探索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布白”艺术。
一、“布白”艺术的概括
“布白”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其主题思想而故意留下“空白”,从而激发人的兴趣以及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的空间,做到“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而教学布白的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促使教学的完善化。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留下“空白”,学生通过对“空白”的联想和思考,锻炼启发性的艺术思维效果,形成一种回味无穷、意境悠远的教学氛围。
二、“布白”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不完善的带有空白的的格式塔刺激时,会在知觉中下意识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善的趋向。在这个过程中,空白的格式塔会进一步激发大脑的神经系统,提高知觉的兴奋点,从而引起一种积极进取、充满兴趣感、紧张感的“内驱力”。
(一)布白艺术能够激发中职学生求知的欲望
中职学生心理处于成熟前的动荡期,带有叛逆心理,但是求知欲望也较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动的教,而学生被动的学,形成“讲课——听课——作业”的恶心循环,久而久之中职学生对语文充满厌恶感,严重的话甚至会波及到其余的科目。而布白艺术
通过遵循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摒弃教师上课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包办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应该张弛有度,点到为止。留下空白的空间,给学生慢慢咀嚼回味,体会到知识的无穷魅力。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作为主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求而未得的“愤悱”状态,通过空白的格式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达到满足学生学习求知欲望以及实现教师教学目的双丰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二)布白艺术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着下面听。而现在也注重“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但仍然追求的是一种标准或者唯一的答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摆脱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框架。而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使语文勾勒出虚实相间的美好画面,例如: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通过布白艺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在困境中坚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信心以及人性之美的“实”,同时也能够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到战争带给人们的贫穷和苦难的“虚”。布白艺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给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独特的个性化思维创新能力、慎重的质疑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中职学生人际交流、职业技能培养、求职创业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教学布白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技巧和方法
(一)巧用教学布白艺术导课,激发中职学生上课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但是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仅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还能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节课的完美呈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开始老舍《我的母亲》一课前提问学生: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吃粗粮,会是怎么样?如果一个人一直欺负你,直到那个人去世,你会怎么做?如果在座的同学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尤其是女生遇到日军,你会怎么做?害不害怕?老师留白,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驰骋在思考的草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二)善用各种技巧,在讲授中体现“布白”的价值
1.突出重点时“布白”
每篇文章都有重点,通过布白艺术,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并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上学生开启思维前短暂的“空白期”。“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教师在应想方设法运用布白艺术,创设质疑、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例如: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提问学生谁才是真的勇士?课文为什么选择刘和珍君作为“三·一八”惨案的代表,而不选择别人?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漫无边际、毫无目的思考。
2.精心设计的板书“布白”
对于教学而言,精心设计、短而精的板书,对于一节课的完美呈现显得至关最重要。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长篇大论的、毫无保留的将书本内容以板书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去抄笔记,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文章真正的精髓。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板书的时候可以通过省略号或者填空等空白的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训练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还节省教育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堂语言魅力的“布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语文语言的魅力就在于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阅读课文,化身当事人咀嚼文章的内涵。在讲授《孔雀东南飞》这一课的时候,指导学生扮演课文当中的角色人物,然后学生模仿古人对话,去体验这篇文章真正所含的感情。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学会语言的停顿,在读到富含感情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停顿,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品味其中的感情和内涵。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手势和表情的“空白”,将语言和动作完美结合,在最恰当的时间将知识信息准确的、生动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内涵。
4.收尾之作的“布白”
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授课的开始和结尾都是至关重要的。授课的开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授课结尾则是更好地总结课文,同时留下悬疑和学生课后探索的空间。如《变色龙》 结尾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 接着穿过市场, 径自走了。”其中“走了”,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走去哪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苏轼为什么自讽“多情”?周瑜当年是如何建功立业的?等等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课后去思考和研读相关的书籍,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布白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掌握得当,对于教师授课以及学生学习语文将会起到质变的作用。敢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教育改革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贴近学生所需,方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开启无限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伊德光,韩善霞.略论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J],中学生物教学,1997(4).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219).
[3]粱旭.物理教学中的布白艺术[J].物理教师,200I(7).
[4]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5]尤时荣.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3.
[2]李东方.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