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众传媒和家庭、同伴一起,被人们看成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三大要素。我们身处一个大众传媒时代,电视和网络等电子媒体在现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扩张,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大众传媒环境对青少年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及成因,对减小大众传媒带来的冲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价值观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关于现实的图景,促使其进行价值认知和选择,青少年不断接受到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进行新的价值选择和强化。大众传媒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要为青少年受众定位,以得到传媒功能的最佳效果。另外,一些定位恰当的社教大众传媒信息直接或间接符合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而具有了非凡的魅力,使得青少年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加深,并激励他们采取追求自我价值的行动。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当前的大众传媒信息充塞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暴力信息,出现了暴力内容剧增、暴力情节渗透面广、暴力传播和接受心理的娱乐化和游戏化倾向。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决定了他们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分辨能力较弱,传媒通过对暴力和犯罪细节的详尽描述,再加上渲染、夸张和虚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内心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建构。
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使大众传媒信息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许多大众传媒信息格调不高,以低俗为幽默,以媚俗为神圣。这些大众传媒娱乐信息以嬉闹取代娱乐,又以对娱乐的误用排斥了审美,这种娱乐文化的低俗化的品位正在造成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二、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异化的归因分析
(一)大众传媒的错误导向
传媒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工具,本身具有舆论引导、思想教育的功能,但我们有些媒体,淡化舆论宣传工具的观念,淡化意识形态思想的指导,大肆鼓吹传媒超脱于政治党派、远离社会理想的经营理念。甚至某些传媒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对社会真、善、美视若不见,肆意夸大某些阴暗面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甚至不惜丑化国家的正面形象,起到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作为个体接触媒介信息时,其社会差异和心理差异也会起作用,以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以往媒介与受众研究说明,受众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可能影响其的媒介接触,进而通过媒介接触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可以说,当代青少年自幼年起就开始接触大众传媒,每天都与大众传媒接触成了当前几乎每一个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根据媒介依赖理论,青少年会依赖于大众传媒,从中模仿与学习,以减少不确定性,解决冲突。但当青少年把信息需要指向大众传媒并获得极大的满足时,他们的心理往往也可能不知不觉的受到扭曲和栽害,其成长过程很可能会因为当代大众传媒内容的矛盾、冲突以及虚拟性而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低实效性
今天的价值观教育已经越来越沦为一种知性的刻板教育,脱离了学生现实、生动、多样的生活,己经“异化为实用的、计分的知识考试、内容重复的政治思想等考试,成了从小学到大学一再使用的筛子之一,有幸参与了全社会实用主义的大合唱”。学校价值观教育过分诉诸“灌输方法"。传统学校价值观教育正是忽视了人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忽略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大众传媒;青少年;价值观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通过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关于现实的图景,促使其进行价值认知和选择,青少年不断接受到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进行新的价值选择和强化。大众传媒在传播的过程中必然要为青少年受众定位,以得到传媒功能的最佳效果。另外,一些定位恰当的社教大众传媒信息直接或间接符合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而具有了非凡的魅力,使得青少年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加深,并激励他们采取追求自我价值的行动。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当前的大众传媒信息充塞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暴力信息,出现了暴力内容剧增、暴力情节渗透面广、暴力传播和接受心理的娱乐化和游戏化倾向。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决定了他们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分辨能力较弱,传媒通过对暴力和犯罪细节的详尽描述,再加上渲染、夸张和虚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内心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建构。
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使大众传媒信息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进行的生产。许多大众传媒信息格调不高,以低俗为幽默,以媚俗为神圣。这些大众传媒娱乐信息以嬉闹取代娱乐,又以对娱乐的误用排斥了审美,这种娱乐文化的低俗化的品位正在造成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二、大众传媒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异化的归因分析
(一)大众传媒的错误导向
传媒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工具,本身具有舆论引导、思想教育的功能,但我们有些媒体,淡化舆论宣传工具的观念,淡化意识形态思想的指导,大肆鼓吹传媒超脱于政治党派、远离社会理想的经营理念。甚至某些传媒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对社会真、善、美视若不见,肆意夸大某些阴暗面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甚至不惜丑化国家的正面形象,起到极其恶劣的影响。
(二)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作为个体接触媒介信息时,其社会差异和心理差异也会起作用,以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以往媒介与受众研究说明,受众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都可能影响其的媒介接触,进而通过媒介接触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可以说,当代青少年自幼年起就开始接触大众传媒,每天都与大众传媒接触成了当前几乎每一个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一部分。根据媒介依赖理论,青少年会依赖于大众传媒,从中模仿与学习,以减少不确定性,解决冲突。但当青少年把信息需要指向大众传媒并获得极大的满足时,他们的心理往往也可能不知不觉的受到扭曲和栽害,其成长过程很可能会因为当代大众传媒内容的矛盾、冲突以及虚拟性而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低实效性
今天的价值观教育已经越来越沦为一种知性的刻板教育,脱离了学生现实、生动、多样的生活,己经“异化为实用的、计分的知识考试、内容重复的政治思想等考试,成了从小学到大学一再使用的筛子之一,有幸参与了全社会实用主义的大合唱”。学校价值观教育过分诉诸“灌输方法"。传统学校价值观教育正是忽视了人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忽略学生的主体需求和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