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已经开始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制作相对教材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新了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针对学困生这一比较特殊的群体,信息技术又应该怎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作用,这还有很大的研究与实践空间。本文即以“智慧学伴”为对象,从明确资源开发理念、确定学习表现指标、精准诊断学生水平和精确推送学习资源四个方面,对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与运用进行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历史;智慧学伴
所有教师都不希望出现学困生,但这种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初中生的能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如果缺乏学科学习兴趣,或者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技巧在历史学科上不适用,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该学生就会变为学困生。相对传统的“开小灶”等方式,信息技术有着灵活性高的特征,显然更适合被应用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各种平台或软件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智慧学伴”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值得教会认真研究使用。当然,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师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有效应用途径。
一、明确资源开发理念
在“智慧学伴”平台上设有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师自行制作后上传的,这也是“智慧学伴”最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之一。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不同,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到位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合适的针对性资源,可以转化学困生,比如开发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有趣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随时上网查看,改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印象。某种程度上这是帮助学困生解决一些痼疾最为直观、高效的手段,也是学困生转变的开始。教师必须明确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然后资源的创建和应用才会变得顺利。
例如,教师可以先根据以往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一些公开的研究实践结论,划定判断学困生的标准。然后,从这一标准出发,针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知识技能测试,明确到底哪些学生可以纳入为学困生。随之与这些学困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历史学科的印象等,明确他们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实际需求。最后再结合测试情况,得出明确的资源开发理念及其规划。比如,利用一到两月的时间,主要向平台上添加较为简单的趣味化内容,转变学生印象,培养学习习惯,随后的一段时间再逐渐开发难度更高的学习资源,引导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提升。
二、确定学习表现指标
经过教师的努力,学困生的表现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而既然在表现上出现了变化,教学策略、方法和内容也要随之而动,包括对“智慧学伴”的应用,否则就不再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指标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有了明确的学习指标,教师就可以以更高的效率迅速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得出学生是否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是否还属于学困生的行列、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上是否要给学生加码等各种结论,为教学工作进一步的开展提供基本依据。
例如,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困生的表现指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指能正确说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开国皇帝和后来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较高的层次是指能说出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造成了哪些明显的影响;更高的层次是指可以大致说出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会那么短暂。如果学生能逻辑比较清晰地阐述这段时期的大致历史发展脉络,则说明至少在这节课上,这名学生脱离了学困生的队伍。有了这些指标,教师在应用“智慧学伴”来开发教学资源和进行测验等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精准诊断学生水平
精准诊断学生水平与上一点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上一点只是确定一个大致的指标,但指标只是一个结果,学生在向指标努力时还需要过程。学生的态度、意识、初始能力和方法策略都会对他们的结果造成影响。两名学生,一名很认真努力地学习,但是基础太薄弱;另一名学生基础稍好一些,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两人最后都只达到了较低的表现指标,但对两人的水平诊断不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够公平。所以,精准的诊断应该是表现指标的某种细化,能够直接找到学生出现如许表现的症结。
例如,测验是较为常用和易用的诊断学生水平的方式。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对全班同学进行测试就属于这一种。不过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学困生的具体水平及其问题,教师应更灵活地应用“智慧学伴”。比如,“智慧学伴”软件内自带初中历史多个能力层级的单元试题,对哪个试题通过何种方式能反映出学生的某层级能力也有较为明确的界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学生的观察结论出题并组卷,在确保不会引起学生反感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测验的频率密度,确保能随时掌握学生水平,并将其测验结果与学生表现相对照,对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四、精确推送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几项工作,教师眼中的学困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这不是说学困生会“消失不见”,而是说会从“学困生”这一群体,变成各具特色的個体。首先是具备不同表现的一些更小的学困生团体,然后每个团体又因为水平诊断上一些更加细节的差异,而彻底变成体现着强烈个性特征的个体。这为教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坚实的依靠。教师甚至可以对每个学困生推送不同的满足其个人独特需求的学习资源。当然,这一场景的实现还需要长期的诊断和不断调整完善。
例如,在确定学习表现指标后,教师就能如上文所说,对学生实现进一步的划分,然后可以根据划分情况制作并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在这之后,随着对学生水平进行精准诊断和对学生得到教学资源之后的变化情况对比,教师就能更了解学生,然后可以在学习资源开发上做出更到位的调整和实践。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从比较粗略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精细,但只要教师有耐心,学习资源一定会越来越符合每个学困生的特殊需求,及时帮助他们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最终追上“班级大部队”的脚步。
总之,“智慧学伴”是一个软件工具,也是一个信息化在线学习平台。但平台内容的构建和灵活运用则要依靠教师来进行。希望广大同仁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关注学困生,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抓准困扰他们进步的关键症结,最终达到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林,刘微娜,王小琼,黄蕊.“智慧学伴”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9(1):65-69.
[2]李晓庆,余胜泉,杨现民,陈玲,王磊.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4):20-26.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历史;智慧学伴
所有教师都不希望出现学困生,但这种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初中生的能力水平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如果缺乏学科学习兴趣,或者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技巧在历史学科上不适用,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该学生就会变为学困生。相对传统的“开小灶”等方式,信息技术有着灵活性高的特征,显然更适合被应用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各种平台或软件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智慧学伴”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值得教会认真研究使用。当然,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师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有效应用途径。
一、明确资源开发理念
在“智慧学伴”平台上设有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这些资源可以是教师自行制作后上传的,这也是“智慧学伴”最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之一。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不同,存在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到位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合适的针对性资源,可以转化学困生,比如开发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有趣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随时上网查看,改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印象。某种程度上这是帮助学困生解决一些痼疾最为直观、高效的手段,也是学困生转变的开始。教师必须明确资源开发的基本理念,然后资源的创建和应用才会变得顺利。
例如,教师可以先根据以往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一些公开的研究实践结论,划定判断学困生的标准。然后,从这一标准出发,针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知识技能测试,明确到底哪些学生可以纳入为学困生。随之与这些学困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历史学科的印象等,明确他们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实际需求。最后再结合测试情况,得出明确的资源开发理念及其规划。比如,利用一到两月的时间,主要向平台上添加较为简单的趣味化内容,转变学生印象,培养学习习惯,随后的一段时间再逐渐开发难度更高的学习资源,引导学困生循序渐进地提升。
二、确定学习表现指标
经过教师的努力,学困生的表现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而既然在表现上出现了变化,教学策略、方法和内容也要随之而动,包括对“智慧学伴”的应用,否则就不再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指标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有了明确的学习指标,教师就可以以更高的效率迅速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得出学生是否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是否还属于学困生的行列、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上是否要给学生加码等各种结论,为教学工作进一步的开展提供基本依据。
例如,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困生的表现指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指能正确说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开国皇帝和后来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较高的层次是指能说出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造成了哪些明显的影响;更高的层次是指可以大致说出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会那么短暂。如果学生能逻辑比较清晰地阐述这段时期的大致历史发展脉络,则说明至少在这节课上,这名学生脱离了学困生的队伍。有了这些指标,教师在应用“智慧学伴”来开发教学资源和进行测验等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能更有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精准诊断学生水平
精准诊断学生水平与上一点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上一点只是确定一个大致的指标,但指标只是一个结果,学生在向指标努力时还需要过程。学生的态度、意识、初始能力和方法策略都会对他们的结果造成影响。两名学生,一名很认真努力地学习,但是基础太薄弱;另一名学生基础稍好一些,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两人最后都只达到了较低的表现指标,但对两人的水平诊断不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不够公平。所以,精准的诊断应该是表现指标的某种细化,能够直接找到学生出现如许表现的症结。
例如,测验是较为常用和易用的诊断学生水平的方式。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对全班同学进行测试就属于这一种。不过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学困生的具体水平及其问题,教师应更灵活地应用“智慧学伴”。比如,“智慧学伴”软件内自带初中历史多个能力层级的单元试题,对哪个试题通过何种方式能反映出学生的某层级能力也有较为明确的界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学生的观察结论出题并组卷,在确保不会引起学生反感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测验的频率密度,确保能随时掌握学生水平,并将其测验结果与学生表现相对照,对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四、精确推送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几项工作,教师眼中的学困生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这不是说学困生会“消失不见”,而是说会从“学困生”这一群体,变成各具特色的個体。首先是具备不同表现的一些更小的学困生团体,然后每个团体又因为水平诊断上一些更加细节的差异,而彻底变成体现着强烈个性特征的个体。这为教师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坚实的依靠。教师甚至可以对每个学困生推送不同的满足其个人独特需求的学习资源。当然,这一场景的实现还需要长期的诊断和不断调整完善。
例如,在确定学习表现指标后,教师就能如上文所说,对学生实现进一步的划分,然后可以根据划分情况制作并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在这之后,随着对学生水平进行精准诊断和对学生得到教学资源之后的变化情况对比,教师就能更了解学生,然后可以在学习资源开发上做出更到位的调整和实践。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从比较粗略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精细,但只要教师有耐心,学习资源一定会越来越符合每个学困生的特殊需求,及时帮助他们弥补各自的薄弱环节,最终追上“班级大部队”的脚步。
总之,“智慧学伴”是一个软件工具,也是一个信息化在线学习平台。但平台内容的构建和灵活运用则要依靠教师来进行。希望广大同仁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关注学困生,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抓准困扰他们进步的关键症结,最终达到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林,刘微娜,王小琼,黄蕊.“智慧学伴”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9(1):65-69.
[2]李晓庆,余胜泉,杨现民,陈玲,王磊.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