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备课质量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够全面整合、具有个性化的备课是一名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为达成高效思品课堂提供了重要前提。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功,教师备课能力的深浅,方向的正偏,备课技巧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确保备出高质量的课是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要备好课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好课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拟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备好教材,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编者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备好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知道学生该学什么。这样才能保证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进而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四、备好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意识
  
  “教无定法”,但“教有常法”。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不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空间,优化课堂教学。
  
  五、备好自己,扬长避短
  
  在备课时,不要忘记考虑一下自己,怎样才能做到: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巧妙地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教法。另外,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一切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和预设,才能使自己扬长避短,才能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备好预设,预见生成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就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动态过程,主动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课前预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或提出一个有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一种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好预设,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并形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即“有形教案”)。其次,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即“无形教案”)。 因此,教师的预设不仅仅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非文本式的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
  
  七、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备质量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单打独斗”的个人备课活动,是集本学科教师集体智慧于一体的备课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 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 集体备课采用的就是“头脑风暴”的原理,集中众人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按照具体流程操作。除主备人外,其他备课组成员要先个人备课,写出备课提纲;接着在主备人组织下进行集体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认识,包括教学进度、学习检测、重难点等;再次,每位教师上课后要活用集体备课成果,适当的调整部分内容,因材施教;最后下课后要在一起评课,反思慎独,发现不足,以期进步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说:“在上课之前,我只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写教案,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精神值得广大教师追求。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日记”一词是这样解释的:“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长期以来,写日记成了语文老师的专利,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交流形式。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共识。在教学实践中,我欣喜地发现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用语言表达数学情感、交流数学思想的平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独有的魅力。    数学日记 开通师生之间的对话通道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由于英语写作技能的难度较大,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很不容易。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学生管理格局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当好班主任也是每位老师必备可少的基本功。在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过烦恼,有过欢乐,有过被误解的苦闷,也有过被人认可的喜悦。在这几十年教育生涯中,我深深懂得,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应该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慈爱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真心的朋友,学习的榜样,而得到这些评价的唯一途径是:用爱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一
期刊
实现教育的回归,让幸福与教育联姻就成为必然,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从而唤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育人观念和办学行为的反思和觉醒,唤起我们关注人本,促进学生健康幸福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使命,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实现“三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丰富情感体验,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并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有效实施体验性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则一定得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审视当前的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学生真正享有的主动权少之又少。教师过多地占有控制权、支配权,显然是一个“包办者”。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权、被动适应权,充当一个“听令者”的角色。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老师是越教越“勤劳”:精细的分析,繁忙的演示,不厌其烦地反复
期刊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专家学者们历来众说纷纭。《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此作了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
期刊
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细致、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此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会使课堂缺乏生气。老套的灌输式教学已使学生厌倦了课堂气氛,难以从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就现实层面讲,灌输式教学能使学生提高多少解题能力呢?若希望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深思熟虑。我认为探究法是一种不错的方
期刊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也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通过有效创设问题情景,把按照数学学科逻辑顺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渴望探究的数学问题,才能够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中,将
期刊
“我绝对不当老师!”这是一位和我私人关系最密切,师生关系最融洽,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讲的话。我想从这样一句话来引出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中学教育如何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上面提到的这位学生品学兼优,与我三年师生情谊,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而我也是他最为敬重的老师之一。他的这句话毫无否认我的劳动成果之意,而我也非常支持他的这一观点。况且这一观点也绝不是他一人所有,也不是少数同学所想,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