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和享受,培养音乐情操。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被束缚在狭小的课堂内,教师是学生们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受到极大的压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难免简单,呆板。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立体化,它对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应用创造型人才,都有积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对多媒体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索、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对多媒体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产生的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使自己能科学正确的使用这一技术,搞好音乐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展想象,以情带声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发展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优化课堂
成功的课堂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索求知的内动力。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唱、听磁带已经感到了厌倦,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体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轻而易举的就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展示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变的简单化,使零乱的知识变的条理化,由深化浅,攻克难点,即运用直接演示,突破难点障碍。
三、多媒体教学在对乐理知识的应用上有利于突破难点,入情入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低下。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的教学的改革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很多的视频资料,还需要学生对很多的文字进行记忆和掌握,这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样就会加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可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音符的时值,就可以采用动态图像的演示,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多媒体容量大、速度的快慢可以教师控制、效果好,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介入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感觉,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整体→部分→整体地把相关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可以说,新技术,新信息,新思维带来了音乐教学的新突破,在这个突破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可借助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在音乐教学中,要让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更大的教学魅力,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突破,因此,音乐教学新突破的支撑力在于教师不断变革自我和在自我变革中的完善。
四、实践反思
1.课件制作要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
课件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要为教学服务。过分追求精美、生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被塞得满满的,会弱化对音乐的体验和思考,冲淡参与意识,忽略对音乐本质的感知,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课件必须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课件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正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言语、入情入境的范唱、优美动人的舞蹈、精湛高超的演奏所塑造的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的魅力,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任何先进设备都不能代替的。
3.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应该继承那些仍然适合现代儿童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把它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运用多媒体于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想象,但是过多的画面也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阻碍学生的音乐感知。教师不妨利用自身的音乐才华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架琴一张嘴”的教学看似单调,却不会有限制学生想象之虞。只有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谐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音乐感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展想象,以情带声
小学生认识的基本规律是:从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过程发展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主要途径。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在音乐教学中,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音乐旋律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特征。它融声、光、情、景为一体,使提供给学生的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创设了美的意境,将音乐知识直观、及具吸引的、精彩的呈现给学生。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景,优化课堂
成功的课堂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索求知的内动力。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唱、听磁带已经感到了厌倦,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体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轻而易举的就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展示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变的简单化,使零乱的知识变的条理化,由深化浅,攻克难点,即运用直接演示,突破难点障碍。
三、多媒体教学在对乐理知识的应用上有利于突破难点,入情入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低下。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乐理知识的教学的改革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很多的视频资料,还需要学生对很多的文字进行记忆和掌握,这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样就会加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难度。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可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音符的时值,就可以采用动态图像的演示,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多媒体容量大、速度的快慢可以教师控制、效果好,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介入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的感觉,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整体→部分→整体地把相关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可以说,新技术,新信息,新思维带来了音乐教学的新突破,在这个突破中,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可借助的教学手段,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在音乐教学中,要让现代教育技术产生更大的教学魅力,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的突破,因此,音乐教学新突破的支撑力在于教师不断变革自我和在自我变革中的完善。
四、实践反思
1.课件制作要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
课件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要为教学服务。过分追求精美、生动,学生的眼睛、耳朵被塞得满满的,会弱化对音乐的体验和思考,冲淡参与意识,忽略对音乐本质的感知,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课件必须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和谐统一,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课件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正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言语、入情入境的范唱、优美动人的舞蹈、精湛高超的演奏所塑造的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的魅力,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任何先进设备都不能代替的。
3.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应该继承那些仍然适合现代儿童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把它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运用多媒体于音乐教学,能激发学生想象,但是过多的画面也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阻碍学生的音乐感知。教师不妨利用自身的音乐才华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架琴一张嘴”的教学看似单调,却不会有限制学生想象之虞。只有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谐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音乐感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