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出现了“单元主题图”,以一定的完整的主题场景为背景,利用画面呈现本单元的数学教学内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视了对“单元主题图”的教学。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功能,有效利用“单元主题图”。
关键词:单元主题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前言: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一般可分为“单元主题图”、“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所谓的“单元主题图”是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在每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或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的“主题图”或一幅与数个例题有关的“主题图”。
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其他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挖掘和利用。而对“单元主题图”的使用却存在着“弃之不用或一笔带过”的问题。尤其当一幅幅“例题主题图”情景与“单元主题图”情景联系不密切时,“单元主题图”更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如二年级上册44页“表内乘法(一)”的单元主题图出示的是游乐场的场景,而出现的三幅“例题主题图”却分别以摆小棒,数气球和数鸭子为情景的。数学教学的课时又往往是根据例题来安排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想到用同一个情景来贯穿整单元内容的学习。许多教师为了能给学生带去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每一例题时,都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这样更容易导致把“单元主题图”弃之一边。也有不少教師认为“单元主题图”只不过是引入新课的“开场白”,没有多大作用,在课堂上花费宝贵的时间不值得。这使得“单元主题图”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单元主题图”主要以一个完整“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能激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这些“单元主题图”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目的性很强。我们应深刻理解“单元主题图”所表示的内涵,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单元主题图”。
正文:单元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有着四种功能:资源性、整体性、指向性和思想性。并且这四种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整体和几种功能联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如何利用这四种功能,最有效的利用“单元主题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单元主题图”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角色。
“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习题主题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整体性。“单元主题图”中的信息,通常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和部分内容。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出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容易一些。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教材的呈现也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因此,新教材的“单元主题图”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来临的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34页《四边形》,以学校操场为背景,汇总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一些已经学过的图形。此“单元主题图”不仅能引出新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能激起学生对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回忆。又如二年级上册第8页呈现的是某学校二年级全体学生排队等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其中汇总了本单元要学习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在教学中,应把握整体,向多个局部发展。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幅“单元主题图”是大课间时学校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其例题主题图是单元主题图的一部分。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他们在操场上做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一一板书出来。这些活动包含了例1、例2、例3三个情境。这样把复杂的单元主题图分解成几个板块,省时、高效,进入例题主题图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例1主题图是决定谁先发球,例2主题图是击鼓传花,例3主题图是石头剪子布。而例4、例5的主题图情景在“单元主题图”中并未呈现出来。所以问学生他们在操场上做什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单元主题图进行拓展,补充一些项目,如例4掷沙包,例5跳远。这样解决了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游离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了“单元主题图”的作用。
二、利用“单元主题图”提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主题图”它承载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双重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教材的“单元主题图”设置了具有熟悉性、趣味性、激发性、目的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通过提供的问题情境,用于引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页“单元主题图”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从而引起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1班和2班共有多少人?”,“2班和3班共有多少人?”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可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内容,并回归单元主题图。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单元主题图教学。这个“单元主题图”是以学校操场为场景的,从中包含着许多的图形。“单元主题图”为单元内容教学提供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情景。教学时由于“单元主题图”是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学生难以把主题图中的情境与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因此教师要先通过主题图顺利引入教学内容“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如当学生找出一些已经学过的图形后,有人发现有四条边的图形,从而顺利引出四边形。接着在学生建立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后,让学生回头观察“单元主题图”,找一找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而且体会到自己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的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充分挖掘“单元主题图”中的德育思想,渗透德育。
单元主题图都具有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统一的特点。它不单纯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单元主题图”是一幅“可爱的校园”画面。这幅“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初入学的学生,有助于他们了解学校的生活;另外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并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画面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还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发挥“单元主题图”的资源性,创造性地应用“单元主题图”。
“单元主题图”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为背景的精彩镜头,还是以童话为背景的卡通情境,都是为学习这个单元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但教材的编写者他们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忽视了地方的特色和具体的学校情况,不能适合所有学校的学生。教师是主题图资源的运用者,更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者,可以对“单元主题图”作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而富有创造性地应用“单元主题图”。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不难发现它的编排更贴近于城市里的学生。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出示的“单元主题图”是大城市里行人过马路时的情景。这一场景对于城市里孩子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农村里的孩子(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教师如果教学中依旧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显然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可以结合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创设新的情境,如农忙时节,农民们忙着赶去地里干活的情景,这些是农村孩子比较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让“单元主题图”在复习课中发挥作用。
“单元主题图”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从时间上来说,分散在各个课时里。从内容上来说,交融在各个课时的内容里。在每单元结束时,教师们要上复习课,复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整合性。“单元主题图” 它蕴涵了本单元的所有信息。借助“单元主题图”能刺激学生回忆起本单元学习的所有知识,有利于系统复习,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表现不像新授课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要上好复习课,课始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单元主题图”有效导入复习课,让学生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复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枯燥乏味的习题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复习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
结论:“单元主题图”比“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少的多,但是它在教材中往往起到高层建瓴的作用。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单元主题图”的教学。以上是笔者的几点想法,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单元主题图”的重视。作为教师要切实了解编写者编写“单元主题图”的意图,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和挖掘“单元主题图”应有的教育和教学功能,指导好学生用好教材,学好数学。
关键词:单元主题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前言: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一般可分为“单元主题图”、“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所谓的“单元主题图”是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在每单元的前面,以半页、整页或两页合并的形式安排的“主题图”或一幅与数个例题有关的“主题图”。
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其他一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不难发现教材中的“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挖掘和利用。而对“单元主题图”的使用却存在着“弃之不用或一笔带过”的问题。尤其当一幅幅“例题主题图”情景与“单元主题图”情景联系不密切时,“单元主题图”更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如二年级上册44页“表内乘法(一)”的单元主题图出示的是游乐场的场景,而出现的三幅“例题主题图”却分别以摆小棒,数气球和数鸭子为情景的。数学教学的课时又往往是根据例题来安排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想到用同一个情景来贯穿整单元内容的学习。许多教师为了能给学生带去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每一例题时,都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这样更容易导致把“单元主题图”弃之一边。也有不少教師认为“单元主题图”只不过是引入新课的“开场白”,没有多大作用,在课堂上花费宝贵的时间不值得。这使得“单元主题图”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单元主题图”主要以一个完整“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能激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这些“单元主题图”都是由编者精心挑选,目的性很强。我们应深刻理解“单元主题图”所表示的内涵,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单元主题图”。
正文:单元主题图作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有着四种功能:资源性、整体性、指向性和思想性。并且这四种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整体和几种功能联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如何利用这四种功能,最有效的利用“单元主题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把握“单元主题图”的整体性,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角色。
“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习题主题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整体性。“单元主题图”中的信息,通常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和部分内容。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出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出整体容易一些。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教材的呈现也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因此,新教材的“单元主题图”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来临的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如三年级上册34页《四边形》,以学校操场为背景,汇总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图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一些已经学过的图形。此“单元主题图”不仅能引出新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能激起学生对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回忆。又如二年级上册第8页呈现的是某学校二年级全体学生排队等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其中汇总了本单元要学习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在教学中,应把握整体,向多个局部发展。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幅“单元主题图”是大课间时学校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其例题主题图是单元主题图的一部分。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他们在操场上做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一一板书出来。这些活动包含了例1、例2、例3三个情境。这样把复杂的单元主题图分解成几个板块,省时、高效,进入例题主题图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例1主题图是决定谁先发球,例2主题图是击鼓传花,例3主题图是石头剪子布。而例4、例5的主题图情景在“单元主题图”中并未呈现出来。所以问学生他们在操场上做什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对单元主题图进行拓展,补充一些项目,如例4掷沙包,例5跳远。这样解决了单元主题图与例题主题图游离的矛盾,更好地发挥了“单元主题图”的作用。
二、利用“单元主题图”提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主题图”它承载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双重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教材的“单元主题图”设置了具有熟悉性、趣味性、激发性、目的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通过提供的问题情境,用于引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页“单元主题图”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从而引起学生提出其他的问题:如“1班和2班共有多少人?”,“2班和3班共有多少人?”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在教学中,可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内容,并回归单元主题图。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单元主题图教学。这个“单元主题图”是以学校操场为场景的,从中包含着许多的图形。“单元主题图”为单元内容教学提供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情景。教学时由于“单元主题图”是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学生难以把主题图中的情境与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因此教师要先通过主题图顺利引入教学内容“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如当学生找出一些已经学过的图形后,有人发现有四条边的图形,从而顺利引出四边形。接着在学生建立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后,让学生回头观察“单元主题图”,找一找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而且体会到自己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的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充分挖掘“单元主题图”中的德育思想,渗透德育。
单元主题图都具有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统一的特点。它不单纯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图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单元主题图”是一幅“可爱的校园”画面。这幅“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初入学的学生,有助于他们了解学校的生活;另外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并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道理。另一方面,通过画面内容,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还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起他们学好数学的愿望。
四、发挥“单元主题图”的资源性,创造性地应用“单元主题图”。
“单元主题图”无论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为背景的精彩镜头,还是以童话为背景的卡通情境,都是为学习这个单元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但教材的编写者他们关注的是学校的共性,忽视了地方的特色和具体的学校情况,不能适合所有学校的学生。教师是主题图资源的运用者,更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者,可以对“单元主题图”作出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而富有创造性地应用“单元主题图”。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不难发现它的编排更贴近于城市里的学生。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出示的“单元主题图”是大城市里行人过马路时的情景。这一场景对于城市里孩子再熟悉不过,可是对于农村里的孩子(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教师如果教学中依旧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显然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可以结合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创设新的情境,如农忙时节,农民们忙着赶去地里干活的情景,这些是农村孩子比较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让“单元主题图”在复习课中发挥作用。
“单元主题图”贯穿于整个单元始终,从时间上来说,分散在各个课时里。从内容上来说,交融在各个课时的内容里。在每单元结束时,教师们要上复习课,复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整合性。“单元主题图” 它蕴涵了本单元的所有信息。借助“单元主题图”能刺激学生回忆起本单元学习的所有知识,有利于系统复习,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表现不像新授课那样有兴趣、有激情,教学气氛比较沉闷。要上好复习课,课始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单元主题图”有效导入复习课,让学生们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复习,改变了传统的以枯燥乏味的习题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复习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从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质的飞跃。
结论:“单元主题图”比“例题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少的多,但是它在教材中往往起到高层建瓴的作用。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单元主题图”的教学。以上是笔者的几点想法,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单元主题图”的重视。作为教师要切实了解编写者编写“单元主题图”的意图,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和挖掘“单元主题图”应有的教育和教学功能,指导好学生用好教材,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