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一、优化组合为原则
   由于大班人数较多,如果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班就达到十六组以上之多,教师在辅导小组讨论时,难以做到到每个小组去倾听和指导。因此,我把学生分成6-8人一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性别等差异,好、中、差、男、女搭配,尊重学生自愿,教师适当进行调整,便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小组间公平竞争。把学生搭配成7-9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后,选派一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并适时轮流担任,使组内平衡发展。并要求小组成员的关系民主平等,能互帮互促。教师还应经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给他们一些课余语文实践活动的任务。
   二、组织教学是关键
   在大班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最感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一、训练学生会听。
   教师要经常培养和训练学生“会听”的能力,无论是听老师的提问还是听同学的发言都能听完整,不在中途随意打断。有的学生喜好表现,往往还没有听明白意思,就迫不及待地抢答了。同学发言时经常发生如下现象:当同学的发言不对或是和自己的想法不同时,有性急的学生就在中途脱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和手势,必要时用语言,予以制止。教师要注重教育全体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第二、 培养学生会说。
   我要求学生不断要“会听”,还要“会说”“善辩”,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表达自己想法时要有理有据,要把话说完整。
   第三、引导学生产生合作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出示课题后,教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很多学生都想说,但也有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这里,为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评价,锻炼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归纳后作为本堂课自读的目标,为后面的小组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组内的成员产生了合作需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也就会在兴致盎然的探究氛围中得到了体现。
   第四、 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大班条件下,教师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较大,弄不好小组合作学习形同一团散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同时在对小组进行指导时,要促进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再有序地组织全班交流。这些必须在组织纪律的约束下进行,以避免小组产生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使整堂课的学习处在“活而不乱”中。
   三、公正评价促公平
   公正评价,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鼓励和欣赏是催化剂,“你们这个小组的看法真新颖!”“你能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老师自叹弗如!”等,这些赞赏的语言,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小组的优势和不足、与其他小组间的差异,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他人。对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则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没想好没关系,再想一想,相信你能想出来的!”“能大胆地发言,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挑战”。教师还可以用眼神和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但是近年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
期刊
一、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性质及课程目标优化   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渐渐靠拢的大势,表达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愿望。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由“唯工具论”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   新课改课程目标的优化,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期刊
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除了要选准立意的角度,明确作者的褒贬态度,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热度。高考本身历来就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热点话题,语文社会现实联系又最为密切,语文高考不会局限于书斋,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力求沟通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这一倾向表现在选题上,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事件。   纵观2014年全国18道高考作文命题,全是
期刊
每个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但目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我们的师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真真实实从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做起,让我们的老师从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或技术做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   第一,灵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无论语文知识是通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期刊
新课程理论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案教学”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设计,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滋养和熏陶,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因此,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期刊
一提到作文,老师学生都头疼。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爱写作文,绝大多数老师也是怕教作文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 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面对这个“老大难”,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做过类似的训练: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对学生进行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等写作技巧片段训练,目的就是让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将这些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并按需要配上声音,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如今,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以其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亟待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新课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模式,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