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5时,我想对于散射的问题(卢瑟福α粒子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参考网上资料和大学物理课本开始研究有心力问题。本文在开始时研究了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同时得到了有心力在极坐标系下的表示形式,由有心力F切向方程和径向方程可得出比耐公式m(-h2u2■-■h2u4)=Fρ。
当有心力为万有引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质点运动轨迹为圆锥曲线,不同情况下可分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当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运动轨迹为双曲线。
【关键词】极坐标系 有心力 比耐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60-02
1.背景介绍
在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5时,我学习了碰撞、反冲等知识,但是课本上有的只是简单的两小球相撞后的轨迹的问题和散射问题(卢瑟福α粒子实验),我想对于散射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参考网上资料和大学物理课本开始研究有心力问题。
2.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
研究有心力问题需要用到极坐标系的一些知识,可是高中数学中的极坐标系的知识还不足够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物理学》这本书里有这部分的知识。
极坐标系是指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极点O出发引一条射线,称为极轴。φ表示极轴转过的角度,ρ表示点到极点距离。极坐标下的位矢A可以表示为:
A=Aρeρ+Aφeφ
对于有心力问题,如果把有心力的原点就当作极坐标的极点,那么质点的位置矢量就从极点指向质点位置,位矢就退化为:
ρ=ρeρ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极坐标下基矢的求导,利用直角坐标系的基矢来表示极坐标下基矢:
eρ=cosφi+sinφj
eφ=-sinφi+cosφj
对这两个基矢对时间求导:
■=(-sinφii+cosφjj)φ=φeφ
■=(-cosφii-sinφjj)φ=-φeρ
■=■eρ+ρ■=ρeρ+ρφeφ
由此得到速度:
ρ=ρeρ+ρφeφ
进一步对上式速度求导,可以得到加速度:
ρ=(ρ-ρφ2)eρ+(ρφ+2φρ)eφ
3.有心力问题的研究
3.1 有心力问题
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是自然界的运动之一。对于有心力问题,本文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
有了2中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求解有心力问题,平面内有质点m,受到来自极点O的有心力作用,有心力形式为:
F(r)=F(r)■
由上文2中推导可知,质点m在运动中的牛顿微分方程是F=mρ=(ρ-ρφ2)eρ+(ρφ+2φρ)eφ
把这个方程分为径向和切向:
径向:m(ρ-ρφ2)=Fρ
切向:m(ρφ+2φρ)=Fφ
因为是有心力,F只有径向分量,切向方程可以变为:
m(ρφ+2φρ)=m■■(ρ2φ)=0
因此,ρ2φ≡h,h为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定义u≡■φ=■=hu2
则可求出ρ=-h■ ρ=-h2u2■
从而径向方程变为m(-h2u2■-■h2u4)=Fρ,即比耐公式。
3.1.1如果这里的有心力为高中所学的万有引力,即Fρ=-G■≡-k2■=-k2u2m代入比耐公式得:■+u=■
令ξ=u-■,得■+ξ=0
所以ξ=Acos(φ-φ0) u=Acos(φ-φ0)+■得:
ρ=■=■
這就是质点m运动的轨迹。
3.1.2如果这里的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即Fρ=-■■≡k2■=k2u2m代入比耐公式得:■+u=-■
令ξ=u+■,得■+ξ=0
所以ξ=Acos(φ-φ0) u=Acos(φ-φ0)-■
ρ=■=■
3.2轨迹分析
对于3.1.1中求得的质点m运动的轨迹,如果转动极坐标轴使得φ0=0,并令p=■ e=A■,则轨迹方程变为ρ=■
这就是极坐标系下的圆锥曲线方程。
所以质点m在万有引力有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当e小于1时,是椭圆,当e等于1时,是抛物线,当e大于1时,是双曲线。
对于3.1.2中求得的质点m运动轨迹,如果转动极坐标轴使得φ0=0,并令p=■ e=-A■,则同样的轨迹方程变为ρ=■
这个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4.总结
本文在开始时研究了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同时得到了有心力在极坐标系下的表示形式,由有心力F切向方程和径向方程可得出比耐公式m(-h2u2■-■h2u4)=Fρ。
当有心力为万有引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质点运动轨迹为圆锥曲线,不同情况下可分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当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运动轨迹为双曲线。
参考文献:
[1]卢德馨.大学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当有心力为万有引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质点运动轨迹为圆锥曲线,不同情况下可分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当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运动轨迹为双曲线。
【关键词】极坐标系 有心力 比耐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0-0160-02
1.背景介绍
在学习高中物理选修3-5时,我学习了碰撞、反冲等知识,但是课本上有的只是简单的两小球相撞后的轨迹的问题和散射问题(卢瑟福α粒子实验),我想对于散射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参考网上资料和大学物理课本开始研究有心力问题。
2.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
研究有心力问题需要用到极坐标系的一些知识,可是高中数学中的极坐标系的知识还不足够解决这一问题,在《大学物理学》这本书里有这部分的知识。
极坐标系是指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极点O出发引一条射线,称为极轴。φ表示极轴转过的角度,ρ表示点到极点距离。极坐标下的位矢A可以表示为:
A=Aρeρ+Aφeφ
对于有心力问题,如果把有心力的原点就当作极坐标的极点,那么质点的位置矢量就从极点指向质点位置,位矢就退化为:
ρ=ρeρ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极坐标下基矢的求导,利用直角坐标系的基矢来表示极坐标下基矢:
eρ=cosφi+sinφj
eφ=-sinφi+cosφj
对这两个基矢对时间求导:
■=(-sinφii+cosφjj)φ=φeφ
■=(-cosφii-sinφjj)φ=-φeρ
■=■eρ+ρ■=ρeρ+ρφeφ
由此得到速度:
ρ=ρeρ+ρφeφ
进一步对上式速度求导,可以得到加速度:
ρ=(ρ-ρφ2)eρ+(ρφ+2φρ)eφ
3.有心力问题的研究
3.1 有心力问题
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是自然界的运动之一。对于有心力问题,本文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
有了2中的知识,我们就可以求解有心力问题,平面内有质点m,受到来自极点O的有心力作用,有心力形式为:
F(r)=F(r)■
由上文2中推导可知,质点m在运动中的牛顿微分方程是F=mρ=(ρ-ρφ2)eρ+(ρφ+2φρ)eφ
把这个方程分为径向和切向:
径向:m(ρ-ρφ2)=Fρ
切向:m(ρφ+2φρ)=Fφ
因为是有心力,F只有径向分量,切向方程可以变为:
m(ρφ+2φρ)=m■■(ρ2φ)=0
因此,ρ2φ≡h,h为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定义u≡■φ=■=hu2
则可求出ρ=-h■ ρ=-h2u2■
从而径向方程变为m(-h2u2■-■h2u4)=Fρ,即比耐公式。
3.1.1如果这里的有心力为高中所学的万有引力,即Fρ=-G■≡-k2■=-k2u2m代入比耐公式得:■+u=■
令ξ=u-■,得■+ξ=0
所以ξ=Acos(φ-φ0) u=Acos(φ-φ0)+■得:
ρ=■=■
這就是质点m运动的轨迹。
3.1.2如果这里的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即Fρ=-■■≡k2■=k2u2m代入比耐公式得:■+u=-■
令ξ=u+■,得■+ξ=0
所以ξ=Acos(φ-φ0) u=Acos(φ-φ0)-■
ρ=■=■
3.2轨迹分析
对于3.1.1中求得的质点m运动的轨迹,如果转动极坐标轴使得φ0=0,并令p=■ e=A■,则轨迹方程变为ρ=■
这就是极坐标系下的圆锥曲线方程。
所以质点m在万有引力有心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当e小于1时,是椭圆,当e等于1时,是抛物线,当e大于1时,是双曲线。
对于3.1.2中求得的质点m运动轨迹,如果转动极坐标轴使得φ0=0,并令p=■ e=-A■,则同样的轨迹方程变为ρ=■
这个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
4.总结
本文在开始时研究了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方程,得到了速度与加速度的表达式,同时得到了有心力在极坐标系下的表示形式,由有心力F切向方程和径向方程可得出比耐公式m(-h2u2■-■h2u4)=Fρ。
当有心力为万有引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质点运动轨迹为圆锥曲线,不同情况下可分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当有心力为两个正电荷电荷间斥力时,代入比耐公式可得到ρ=■,判断出运动轨迹为双曲线。
参考文献:
[1]卢德馨.大学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