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的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科于2008年3月开始行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腹横纹小切口小儿斜疝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77-01
  我科于2008年3月开始行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共计46例,男性43例,女3例,占6.52%,嵌顿急诊手术4例,占8.67%,双侧斜疝4例,占8.68%,年龄1.5岁~11岁。2岁以下者12例,占26.08%。均为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11-35分钟,平均14.69分钟。
  2麻醉方式
  7岁以下均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7岁以上且患儿较配合采用持续硬模外麻醉,必要时切口局部使用普鲁卡因麻醉。
  3手术方法
  患侧外环口上方腹横纹处行1.5cm左右小横切口(与腹横纹方向一致),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腹外斜肌腱膜,钝性分离牵拉至外环口,寻找并提起精索,纵行切开提睾肌,寻找疝囊并切开,横断或全部钝性剥离疝囊至颈部,“8”字贯穿结扎,再单纯结扎,横断远端疝囊连续缝合封闭。如外环口较大(超过一指头),则单纯缝合外环口至能容纳一指头即可。皮肤用皮内缝合或间断缝合,敷料适当加压。如为双侧斜疝,切口可选择耻骨联合正上方腹横纹处,分别潜行剥离至外环口,再同前手术。
  4结果
  手术治愈45例,治愈率97.83%,复发1例(术后分析为未缩小外环口所致),再手术治愈,占2.17%,阴囊明显水肿4例,发生率8.69%。阴囊血肿0例,腹壁下动脉损伤0例,精索损伤0例。全组无死亡。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6天(1-4天),最短时间术后10小时出院。
  5体会
  5.1切口小。传统的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均是在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内上方约1.0-1.5厘米处做一斜行切口,切口长一般在3~4cm,而经腹横纹切口一般长约1.5cm左右。
  5.2美观。经腹横纹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切口在腹横纹内,随着生长发育,切口基本不可见,如女性,在生育时可与剖腹产手术切口融合。
  5.3如为双侧疝,仅需一条切口,避免了开两条切口。双侧疝手术时,传统手术则需在左右腹股沟韧带内侧方,分别切开一约3-4cm手术切口,方能手术,而采取经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仅在耻骨正上方作一条横行小切口,分别牵拉至外环口,就能顺利完成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留下两道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病人及家属容易接受,在我院成功开展了4例,受到家长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4手术时间短。手术时间11-35分钟,平均18分钟左右,传统手术时间约在30-40分钟左右。
  5.5注意事项。
  5.5.1切口选择非常重要。因为经腹横纹疝高位结扎术切口小,如选择不当,必然造成寻找疝囊困难,我们认为如为单侧疝,切口应选择在外环口垂直上方腹横纹内,如为双侧疝则应选择在耻骨联合正上方腹横纹内,这样剥离距离最短,组织损伤小。
  5.5.2解剖仔细,避免因急躁影响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意味追求速度,我们认为尤其是在皮下层,以刚好达腹外斜肌腱膜为宜,如达腹外斜肌腱膜下,则不能正常向下牵拉至外环口,导致手术难度增加甚至不得不改为传统术式,这是手术成功非常关键的一步;当寻找到精索,手术就基本成功,在精索内寻找疝囊就不难了,如寻找精索困难,可能为深筋膜未完全与腹外斜肌腱膜剥离,在深筋膜内向下牵拉至外环口,如剥离完整仍寻找精索困难,可试着牵拉同侧睾丸左右摆动,在外环口即可见精索。
  5.5.3正确处理疝囊是预防术后阴囊水肿及血肿的关键。如疝囊底部止于耻骨上方可将其全部剥出,否则,可将其横断,远端任其开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导致阴囊过度水肿或血肿。
  5.5.4疝复发的预防。为预防术后疝复发,高位结扎和外环口处理十分重要,同传统小儿疝高位结扎一样,需在内环口处结扎,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于颈部用高位“8”字贯穿结扎,再加单纯结扎,对于外环口大者,需缩小外环口能容纳一指头为宜,我们体会到,可在提起精索时,用一止血钳夹住外环口上方,待回纳精索后,再次提起止血钳便可缝合外环口,这样方便有效。
  5.5.5睾丸高位固定的预防。只需在疝囊高位结扎后,缝合腹壁时应注意将睾丸拉至阴囊原位,即可避免。
  参考文献
  [1]刘大林.小儿疾病小切口治疗方法.远方出版社,2008年4月
  [2]王之林.小儿小切口治疗探索与研究.健康与卫生,2010年3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特点。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1998年至2012年入院就诊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人39例,包括男20例,女19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8岁,其中摔伤11例,高空坠落伤12例,车祸伤8例,多发性骨折8例,其中诊断明确的有29例,延误股骨骨折诊断10例。  结果:明确诊断组经过合理的诊断治疗后基本康复出院,漏诊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结果:141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测出的HBsAg阳性39例,占27.7%。  结论:对乳汁中传染危险性采取措施,指导母乳喂养,经乙肝两对半检测阴性或仅抗-HBc阳性的乳汁可进行母乳喂养,HBV复制比较活跃的乳汁,应阻止母乳喂养。  关键词:肝
期刊
摘要:角膜是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正常角膜上皮是眼部的重要保护屏障,一旦因外伤或有害因素影响,使其透明度丧失、发生混浊,引起角膜损伤,则会导致角膜病。角膜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中,角膜异物较为常见[1,2]。角膜异物是指金属碎屑、谷粒、砂粒、煤渣、昆虫等细小异物,粘附或嵌顿在角膜处所致的一种眼科急症,需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角膜感染,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笔者回顾性分析我
期刊
2  摘要:目的:对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价值展开探讨。  方法:取190例腰椎爆裂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行X线片检测,并在术后1周与第8月时进行复检,对术前术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术后8~15月对所有患者实施随访。术前患者椎体前缘为42.1%±7.2%,术后第一周X线片显示为98.2%±1.4%,术后8个月则为9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其中8例锁骨内粉碎性骨折;36例锁骨中断粉碎性骨折;6例中外粉碎性骨折,其中新鲜骨折有42例,陈旧骨折有8例,所有患者均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后经X线片见骨折处均复位,固定部位牢固,切口一周内愈合。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患者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呼吸衰竭新生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大于对照组的74.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SaO.2、PaO.2以及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胆囊结石是一种发生在胆囊内的常见结石病。在临床治疗中,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将结石取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胆囊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段也被有效丰富了,但是,胆囊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技术应用问题却仍然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71-02  胆囊结石,是一种发生在胆囊内的常
期刊
摘要:目的:对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探讨。  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58例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和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发作的部位和类型进行总结。  结果:脑血管继发癫痫的患者发病率为5.36%(58/1082),而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作部位和发作类型与病灶部位有关系,脑出血以及病灶位于脑叶(中颞叶)的患者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常见。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诊断。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体会。  结果:我国目前正走向上升趋势。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高精密仪器日益增多,使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率大有提高,要想遏制该病的发生率,我们应着眼于早期治疗。  结论:早期预防最为重要,其次是早期确诊以便进行早期治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利用手术治疗和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通过在我院住院期间的4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这42例患者中有2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有20例患者进行了传统的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孕三烯酮,将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记做A组,传统药物治疗的20例患者记做B组。观察这两组的治愈率、治疗效果和治疗结束后的复发率。  结果:A组22例患者治疗率为100%,B组2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