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于容人处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末年,南阳人卓茂出任密县县令。卓茂精通儒学,思想通达,生活恬淡,从不喜欢跟别人发生争执。
  上任后,他也以此作为执政的基本理念,与人为善,以德育人。不料有一天,他在县衙门接待了一个上访者,令他多少有些为难。
  来人举报说,他所在地方的亭长收受了他送的米和肉。卓茂一听,这个人真有点奇怪,既然送人东西,怎么又来告发人家,这不是栽赃陷害吗?而他告发的这个亭长在卓茂印象里还不错,是个好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情况,卓茂让左右退下,与上访者单独相对。
  “你这次送礼是亭长向你索要的,还是你主动送给他的?还是平时你们相处得很好,他给了你什么恩惠,你才送的呢?”卓茂语气平和地问。
  “都不是,是我送给他的人情。”“因为想求他以后对我好一点,才送东西给他。后来,我又听说,官吏不准收受老百姓东西,所以才来告他。”
  卓茂的表情凝重起来,他正色说:“你这样讲,就太不明白人情世故,太孤陋寡闻了,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就是因为人人皆有一颗怜悯万物的仁爱之心,知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戴。同一乡的乡绅士族、寻常百姓尚且互致馈赠,何况官与民呢?这正是人与人的情义呀!当然,当权者不可以权势凌人,向百姓强夺豪取。人生活在这广阔的世界之中,靠什么来与他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呢?就是靠礼义仁爱呀!你状告的那位亭长是位好官,年终时送他一些东西,这符合圣人所提倡的礼呀!”
  那人有些不解,说:“既然如此,那么法律为什么还要加以禁止呢?”
  “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设定要合乎人间真情。今天,我用礼来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要是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
  那人听了,惭愧地低头走了。回过头来,卓茂又把那位亭长找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批评了他的行为,又嘱咐他不可因小失大,怎么能因一点私得而坏了名声呢?亭长心悦诚服,郑重向卓茂道了歉。
  自此,百姓都听从卓茂的教诲,而属吏也感怀知遇之恩,胸怀为之开阔,都不再斤斤计较于个人小小的得失恩怨,上下齐心,密县被治理得夜不闭户,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了。
  卓茂叫人互相友爱宽容,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当初他在丞相府为官,有一天,他刚从府衙里驾车出来,就被一个人拉住了缰绳,口口声声说那匹马是他的。卓茂问他:“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一个月!”其实这匹马已经跟了卓茂好几年了,他知道那人肯定是认错了,但他还是把马解下来,送给对方,临走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您发觉它不是自己的马,劳您的大驾,请到丞相府把马还给我。”然后,自己拉着车子回了府。不久,丢马的人在别处找到了自己的马,便去了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并叩头谢罪,卓茂也毫不怪罪。丞相孔光听说了,非常钦佩卓茂的心胸,称他为“长者”。
  到东汉光武帝登基时,卓茂已经七十多岁了。由于景仰卓茂在密县的所为,光武帝下诏召他入京,任他为太傅,封为褒德侯。卓茂一个小小的县令,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官至封侯,的确是历史上所少有的。古人说宽广的胸襟接近于仁爱,卓茂的成功就源于此吧。
其他文献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无论为义为情,妆扮对于“士”或“女”却是再重要不过。黄帝“重衣裳而治天下”,衣裳是开化和文明的标志,更是身份的象征。“三分相貌,七分打扮”,衣冠楚楚者符合礼仪,自然容易获取他人的好感。  汉服指中国汉族主流的穿着,或指汉朝时形成的服装规范,总而言之,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汉文化的正统着装。与汉服对应的是胡服,指其他民族的衣服,西服也可归于此类。汉服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先秦时
期刊
有一天,释迦牟尼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听说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之后,他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该怎么办呢?  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  船夫说:“很浅而已,差不多到膝盖。”  那个人听了很开心,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
期刊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为了梦想,日夜运转不息。“快、快、再快一些!”如此的催促声似乎已成为人们内心不得不面对的声音。自大工业时代以来,对速度的崇拜推动着快文化成为一种霸权,使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时间的奴隶。“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一场新的提
期刊
历史的多样变化和人类的浓厚人情味,使得随着历史的演进,各类纪念活动越来越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是一个靠本国历史而高傲立足于世的国度。中国人对历史的怀念与敬重,远超他邦。“文革”之后,中国人对历史的敬重程度不减,却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怀念过往的具体形式。2011年的中国,有几项尤其重大的纪念活动。  到底该如何纪念才最有意义与价值,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可以先以个人为例。凡举大人物
期刊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涌入中国东北“开拓”,也就是“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几十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日本向东北移民旨在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的人口优势,使东北成为其进一步占领大陆的基地。    近日,一则关于“黑龙江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引
期刊
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11年发动的辛亥革命。这一年的10月10日,随着武昌起义一声枪响,革命号角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响遍大江南北。统治中国296年的清王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从来不是枯燥的流水账。百年之后,回望辛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是一张张棱角分明、鲜活依旧的脸庞,是一份份家国为大身为轻的殷
期刊
钱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约在明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有些地区,钱庄则被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有些地方,则钱庄与银行并称。    钱庄起源于兑换  在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元及明初
期刊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
期刊
汉字是表达的工具但又不仅仅是,它还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温度和文化内涵。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确实,每一个字的诞生,都有诸多构成因素以及变化与演进特点。其中一些汉字甚至记录和承载了文明的进程、文化的特性、民族的特点、国家的发展,它们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树立了中华文明的旗帜。    名位诱人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位同桌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叫“自强”,名字里自有父母望其自强不
期刊
有一个青年,专门向一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