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是目前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事实。这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把作文批改只作为我们老师的单边活动,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不能不说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激情。如此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从初二第一学期开始,进行指导学生“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
  “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好评改指导
  在“互评自改”作文训练的尝试开始时,我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和教给评改的方法,做到从“教”到“扶”到“放”。在“互评自改”的训练指导中,主要抓了导评和导改。
  导评,就是教师为学生的知识迁移铺路架桥,把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互评”实践。
  导改,就是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明确学生“互批自改”的重点和具体要求。批可以分为虚批、实批。
  二、组织互评小组
  为了搞好作文“互批自改”活动,我把全班36名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6名学生。个别学生如果与本组同学关系不是太和谐的,可以适当调整。在每组里面,让学生自己选出1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按时完成作文,并把作文收缴上来;同时小组长还要收集本组学生对本次作文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让老师在评讲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三、强化评改训练
  每次作文训练都是限时训练,即在课内完成(45分钟)。但学生“互批自改”放在课外完成,一般要求2天之内完成。学生在课内完成的作文写在“初稿本”上,经学生互相批改后的作文写在“定稿本”上。交上来时,学生既要交“初稿本”,也要交“定稿本”。“互批自改”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
  1.要求学生列出作文提纲。提纲包括内容主旨和结构安排、材料选用等方面。这一步可以称之为“设计步骤”。
  2.要求学生写出作文初稿。即学生根据自己列出的写作提纲写出作文,在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都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一步可以称之为“粗品步骤”。
  3.要求学生“互评自改”。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每个小组都要把本组成员的作文批改一遍。
  4.要求学生写出定稿。也就是根据其他同学在“互批”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这一步可以称之为“成品步骤”。
  5.要求学生写出自改体会。每个学生写出定稿后,还要在作文的后面写出自改的体会。这一步可以称之为“自评步骤”。
  6.教师检查。教师对学生的初稿、定稿以及其他同学批改的意见和建议都要进行审阅,对意见、建议中肯的同学要提出表扬,对定稿写得好的同学也要提出表扬。这一步可以称之为“验收步骤”。
  前五个步骤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六个步骤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作文“互批自改”有如下好处: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之间通过评议修改,既可以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提高认识作品的能力,又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创作和评论,既当“作家”又当“评论家”,这种自豪感所引发的写作兴趣和认真修改的热情是传统批改法难以促成的。
  2.既学会了评改方法,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由于每篇作文均需经过“初稿”、“定稿”两个阶段、六个步骤,学生的认识一步步、一次次不断深化,摆脱了以往的混沌状态和片面性。他们全方位地审视、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文章,写作水平和效率自然普遍得到提高。
  学生反复动脑动手的过程,实际就是主动探索作文规律,继而掌握作文真谛的过程,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的过程。
  3.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因为这种多步骤的写作训练要求每人必须认真行事,并且要经受互评小组的监督和检查,所以无形中给后进生加上了“压力”和注入了“动力”。
  4.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学生上交的是深思熟虑、卷面整洁的作文,教师一般只需略加点拨,指示方向,无须在评改方面“越俎代庖”,大动“手术”。这样,教师能较轻松地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和探讨教法,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心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中学所设置的各种教学科目,语文学科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名师,以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崇高的人格魅力、真挚的爱生情怀,巧妙地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心游万仞、精彩言说,让课堂真正成了情趣的栖所,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新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课堂环节过渡语、课末总结语,这三种在不同时间使用的关键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姿多彩的课堂历程开始后,我是这样运用“三语
期刊
小升初后,有不少家长反应孩子在小学学习轻松,成绩优秀,怎么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他们很费解。其原因关键没有搞好中小学的衔接。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过渡衔接?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  一、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初中段学习,是小学学习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跨得好,初中的教学就能一帆风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小说时,也要求他必须找到那个唯一的动词。也就是说动词之于写作的确很重要。“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写作时,若想把人物写“活”就必须在锤炼动词上下足功夫。  1、妙用动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动词在语言的表达上具有很强的张力。如果能妙用动词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那么所刻画的人物就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因为行为动作对人
期刊
这段时间浸润在李政涛老师的《教育常识》中,读着常感叹能把枯燥的理论写得生动形象的书真是一本好书,一本适合大多数一线教育者的好书。读过每个章节都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一句句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教育眼光即生长的眼光”,“教育在表演和观看中展开”……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个章节在此: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是的,儿童的生长需要有他的阶段特征,拔苗助长或亡羊补牢的教育收到的效果显
期刊
个性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的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初中教学的个性教育,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语文教学进行个性教育有这个大优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强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
期刊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一般是:老师在课堂上指定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而后学生把完成的作文交给老师,接下来由老师评改、打分,最后把作文发给学生。如此周而复始。其实作文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环节。而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长期以来所有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每次作文课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就会听见大部分学生“唉”的一声长叹,接着就是同学们抓耳挠腮,东
期刊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将这一理论运用到
期刊
就中学语文学科而言,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有许多成功的做法,但在面上,语文课堂在实施新课程中催生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还是不多,因为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目前语文课改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