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位老师,为了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出了这么一道古老的脑筋急转弯题:树上停了10 只鸟,猎人打死了一只鸟,树上还剩几只鸟?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这枪是无声的还是有声的?”答:“有声的。”问:“鸟儿中有没有聋了听不到枪声的?”“没有。”“有没有老了或伤了飞不动的?”“没有。”“有没有不怕死的?”“没有。”……“那么,如果那只被打死的鸟挂在树上,树上就还剩一只鸟;死鸟没挂在树上,那么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听了这个笑话,大家都哄堂大笑。
虽说是个笑话,可笑过之后却令人深思:这个孩子的思维是多么缜密。如果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尤其是在学生钻牛角尖的时候善待学生,那会激发出学生多大的潜能啊!
确实,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学生由于理解上的问题,或者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新的想法而钻“牛角尖”,甚至在课堂上让你一时下不来台。如果处理不慎,学生就会对你关闭上求知的心灵,失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新课标)爱钻牛角尖其实正是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有不盲从,不随众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表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当我们遇到钻牛角尖的学生时,要“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牛角尖”转化为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的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活力。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大家正投入地研究“泸定桥”的“险”时,爱钻牛角尖的董某突然发问:“敌人为什么不把铁索砍断呢?那样,红军不就过不了大渡河了吗?”我暗暗为他喝彩,因为在备课时,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与教学的主旨无关,就忽略过去了。怎么办?含混过去吧,孩子肯定不满意,也会挫伤孩子独立探求的积极性,可是,一下子又难以说服他。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敌人也要过河。”董某反驳说:“可是,书上说,敌人在对岸。”“其他的敌人也要过桥的呀。”一些同学开始争论起来,但这样的思考毕竟是浅层次的。我灵机一动,借机说:“我也觉得敌人太蠢了,连我们小学生都能想到的事,他们竟想不到。是这样吗?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讨论讨论。”一阵沉默后,学生纷纷发言:
“课文中说,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他们正等着红军去自投罗网呢。”
“文章开头说,要渡过天险大渡河,只有夺取泸定桥。如果砍了铁索,敌人自己也没法进出了。”
“不砍断铁索,也说明了敌人的狂妄自大和对红军的轻视。‘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疯狂地向红军喊叫。他们认为红军是无法渡过大渡河的,除非长了翅膀。”
“从这句话里还可以看出敌人气焰十分嚣张。”
……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竟成了教学的生长点,带领着学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深深地体会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不仅环境险恶,更有疯狂的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而感悟到红军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当我们对学生的“牛角尖”表示宽容和理解时,常常会带来一片新天地。记得也让学生做过那道古老的脑筋急转弯,当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树上还有一只鸟,因为它聋了。”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又兴致勃勃。面对这一出格的回答,我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灵性,自己的直觉去思考。于是出现了一大堆新答案:“还有10只鸟,因为9只在给它开追悼会。”“来了一大群鸟,在集会抗议人类的滥杀行为。”“树上还有2只,是他的爸爸妈妈,悲痛过度,在哀悼自己的孩子。”……这些回答,一方面表现出孩子们的睿智,另一方面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关心。只有给学生的心灵以自由,才能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张扬个性,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把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王崧舟)教师的才干不仅在于学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中发挥重要作用。
虽说是个笑话,可笑过之后却令人深思:这个孩子的思维是多么缜密。如果给学生的心灵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尤其是在学生钻牛角尖的时候善待学生,那会激发出学生多大的潜能啊!
确实,我们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学生由于理解上的问题,或者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新的想法而钻“牛角尖”,甚至在课堂上让你一时下不来台。如果处理不慎,学生就会对你关闭上求知的心灵,失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新课标)爱钻牛角尖其实正是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有不盲从,不随众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表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当我们遇到钻牛角尖的学生时,要“以情悟情,以心契心”,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牛角尖”转化为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的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活力。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大家正投入地研究“泸定桥”的“险”时,爱钻牛角尖的董某突然发问:“敌人为什么不把铁索砍断呢?那样,红军不就过不了大渡河了吗?”我暗暗为他喝彩,因为在备课时,我也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与教学的主旨无关,就忽略过去了。怎么办?含混过去吧,孩子肯定不满意,也会挫伤孩子独立探求的积极性,可是,一下子又难以说服他。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敌人也要过河。”董某反驳说:“可是,书上说,敌人在对岸。”“其他的敌人也要过桥的呀。”一些同学开始争论起来,但这样的思考毕竟是浅层次的。我灵机一动,借机说:“我也觉得敌人太蠢了,连我们小学生都能想到的事,他们竟想不到。是这样吗?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讨论讨论。”一阵沉默后,学生纷纷发言:
“课文中说,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他们正等着红军去自投罗网呢。”
“文章开头说,要渡过天险大渡河,只有夺取泸定桥。如果砍了铁索,敌人自己也没法进出了。”
“不砍断铁索,也说明了敌人的狂妄自大和对红军的轻视。‘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疯狂地向红军喊叫。他们认为红军是无法渡过大渡河的,除非长了翅膀。”
“从这句话里还可以看出敌人气焰十分嚣张。”
……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竟成了教学的生长点,带领着学生深入地去理解课文,深深地体会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不仅环境险恶,更有疯狂的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而感悟到红军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当我们对学生的“牛角尖”表示宽容和理解时,常常会带来一片新天地。记得也让学生做过那道古老的脑筋急转弯,当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树上还有一只鸟,因为它聋了。”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又兴致勃勃。面对这一出格的回答,我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灵性,自己的直觉去思考。于是出现了一大堆新答案:“还有10只鸟,因为9只在给它开追悼会。”“来了一大群鸟,在集会抗议人类的滥杀行为。”“树上还有2只,是他的爸爸妈妈,悲痛过度,在哀悼自己的孩子。”……这些回答,一方面表现出孩子们的睿智,另一方面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关心。只有给学生的心灵以自由,才能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张扬个性,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把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王崧舟)教师的才干不仅在于学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协同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在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