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新华 任重道远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8785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6日是己亥猪年正月十二,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里笑声不断、掌声如潮,新华区“中国曲艺之乡”授牌仪式暨中国曲艺牡丹奖艺术团“送欢笑到基层”专场演出为这座城市的绚烂灯景更添了色彩,中国曲协、河南省文联、平顶山市的主要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简短的授牌仪式后,中国曲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曲协主席张旭东(叮当),中国曲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曲协主席范军,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罗晓静和马业垒,东北二人转演员赵海燕、闫光明,相声演员刘际、马云路等,与当地曲艺演员一道,为观众送上了一台丰富的曲艺大餐。
  “中国曲艺之乡”不仅是一块牌匾,更是一份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多年来,新华区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深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厚植曲艺根基。在广大曲艺工作者心血和汗水浇灌下,这株曲艺之苗最终成长壮大,开花结果。
  新华区是平顶山市的中心城区,地处湛河之滨,风光旖旎,更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香山普门禅寺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相传这里是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之地,也是汉传佛教观音文化的源头,被誉为“中华观音第一祖庭”,新华区因此成为 “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华区这片沃野中生发为丰富多样的说唱艺术。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鹰城大鼓、评书、相声等30多个曲种在新华区广为流传。
  新华区对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门研究部署,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以创建为引领,推动文化新华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发掘场馆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平顶山市的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矿工俱乐部、平声影剧院、鹰城广场、湛河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和重要演出场馆均位于新华区。平顶山市于1995年和2008年承办的第二届、第六届中国曲艺节,于2015年和2017年承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河南坠子大会,其主会场和分会场均设在新华区。为此,新华区在原有基础上,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辖区内所有设施和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为国家级曲艺盛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型曲艺活动名家云集、气氛热烈,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曲艺活动的热情。在该区从1988年开始连续举办民间艺术表演、连续举办10年的“文明鹰城?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以及“百姓宣讲直通车”“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中,曲艺都是最具人气的主角和必不可少的重头戏。
  为了更好地传承曲艺文化,新华区依托平顶山市文化艺术学校、青少年宫相声快板培训基地、平顶山市工人文化宫曲艺公益培训中心、平煤电务厂职工曲艺培训中心、新华区曲艺创作基地、鹰城曲艺社等曲艺培训机构和社团,着力培育了一批有较大知名度和形象力的曲艺工作者;通过对民间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传承人的发掘和保护,有力地确保了地方曲艺文化能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依托辖区丰富的曲艺资源,新华区曲艺工作者创编了大量曲艺节目,并积极参与各种曲艺赛事,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新华区演员组团参加马街书会,于2014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荣获团体一等奖。2016年,新华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新华区选送的小品荣获第六届河南曲艺牡丹奖,在2019年的宝丰马街书会第二届长篇大书擂台赛上,新华区选送的演员成为了金奖擂主。
  目前,新华区有中国曲协会员16人,省级曲协会员75人,市级曲协会员120人,他们扎根在活跃于基层的曲艺团队中,和广大曲艺工作者一道,不断深入社区、乡村、矿山,积极开展采风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美好生活的曲艺作品。曹旭、崔银龙、魏方贤、张高伟、陈习俭等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新华区的曲艺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践行着为人民说唱、为时代放歌的创演理念。
  2017年9月1日和2018年8月,河南省曲协、中国曲协调研组专家先后到新华区督导调研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他们对新华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新华区对照创建标准和領导、专家的指导意见,积极整改,高质量、超标准狠抓落实,确保创建进度。
  新华区委书记乔彦强表示:“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对新华区和平顶山市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弘扬曲艺文化,营造创建氛围,持续举办曲艺活动,加快中国曲艺中心项目建设等,继续抓特色创品牌、育人才强队伍,积极推进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
  新华区正在乘中国曲艺之乡创建成功的东风,以曲艺公益惠民巡演为依托,着手打造“香山书会”“百姓书场”等区域曲艺品牌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曲艺文化基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曲艺作品,全力推动曲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使中国曲艺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名至实归、当之无愧,让曲艺艺术在新华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图片分别由平顶山市曲艺创作研究中心杨亚丽、中共新华区委宣传部王建勋提供)
其他文献
大理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古朴且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曲艺艺术在这里发酵并被继承着,有诸多的曲艺工作者为了曲艺传承发展奉献着毕生心力,郭晓梅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曾任云南省曲协副主席,大理州、市曲协主席,多次荣获全国、省、州、市、局级先进工作者;1996年、2005年、2012年被评为大理市文化局优秀共产党员;曾创作白族大本曲、歌曲、舞蹈剧目等100多个,荣获各类作品创作奖(含与人合作作品)
期刊
古时,说书艺人通过耳闻目睹现实生活,加以揣摩前人说书内容编述故事。清中叶,扬州评话演出初具规模,出现了固定的营业性书场,说书艺人愈发潜心研究说书技巧,编创书目。说书人才涌现,不仅有文人如叶霜林改习扬州评话,还有张破头、谢寿子、范松年等戏曲艺人兼从事说书,为扬州评话注入了艺术性、文学性血液。清嘉庆后,扬州评话出现不同门派、不同系统分别授徒传艺现象,曲坛知名艺人如邓光斗、许殿章、任德成、张敬轩、孙干臣
期刊
2018这一年,多位曲艺界特别是相声界的前辈名家相继辞世,不仅是我们相声行业的重大损失,也令无数相声观众们由衷地扼腕叹息。作为曲艺理论研究者,我们在深切缅怀这些前辈的同时,从理论层面认真客观地总结他们的表演经验与艺术追求,理应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课题之一。  本文即以师胜杰先生的相声作品为例,重点谈谈他对相声美学精神的承继与传扬。  一、相声除了讽刺,还有“美”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相声的艺术功
期刊
目前,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以动画评书、动画鼓曲、动画相声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开始活跃,并且在电视、网络、移动新媒体等诸多平台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曲艺动画,实际上就是以Flash动画的方式来实现对传统曲艺艺术的演示。但它并不是曲艺与动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简单融合,而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充分呈现出与传统曲艺样式的明显不同,又与
期刊
曲艺园地,“单弦拉戏”,一根弦,一手指,弓弦拉弹,近乎人声,既能扬鞭催马,嘶鸣长啸,也能柔和婉转,轻哝细语,其韵味十足,惟妙惟肖凡听过“单弦拉戏”者,无不对它产生深刻印象。  说起“单弦拉戏”,自然会想到与之有着渊源关系的表演形式“唢呐咔戏”“三弦弹戏”“三弦拉戏”“雷琴拉戏”等。曾几何时,它们就像民间文艺百花园里的朵朵奇葩,为人们喜闻乐见并流行一时。虽然这些表演形式出现的时间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
期刊
新的时代为曲艺创演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对曲艺传承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不断为人民生活说与唱、为社会发展鼓与呼中探索出山东快书新的发展路径,这是广大的山东快书从业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从继承传统出发回归山东快书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自傅汉章等老艺人吸收、改编捽缰调、梨花調等民间艺术精华创立山东快书以来,关注社会现实就成为这门艺术的优良传统。于传宾
期刊
王剛毕业于黑龙江省曲艺团相声培训班,1987年师从师胜杰,现为哈尔滨市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同时是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他曾获得“群星奖”“西岗杯”等全国奖项;创作的东北大鼓《中华自古有清官》入选成为“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优秀曲艺作品,王刚并在《曲艺》杂志发表作品。除从事曲艺工作之余,王刚自幼爱好书法,曾向杨角、王田、李刚田问学。他表示,艺术的世界是相通的,“他
期刊
中国曲协召开行风建设与权益保护研讨会  2018年11月26日上午,中国曲协在曲协会议室召开行风建设与权益保护研讨会。与会中国曲协领导、曲艺工作者和法律界专业人士共同学习了《崇德尚艺 潜心耕耘 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曲艺工作者倡议书》,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曲艺界行风建设及更有效保护曲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龙媒)  师胜杰先生艺术人生追思会在京召开  2018年11月28日上午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贯彻落实全国文联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會议要求,根据《全国曲艺工作者培训研修五年规划(2017―2022)》,中国曲协2018年启动“新时代曲艺队伍素质提升和形象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了面向广大曲艺工作者的18个培训研修班次。  一、基本情况  2018年,中国曲协举办面向
期刊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作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文艺工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