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高中阶段中语文作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广,使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推进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进程,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本文在此基础上概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探究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囊括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铸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尤其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圣诞节”、“肯德基”等文化侵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被人们遗忘。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或生动、或忧伤、或唯美、或严肃,而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课堂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忽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文课成了自习课,学生没有丝毫兴趣。而如果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蕴,还能够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的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对优秀文化作品的品鉴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高中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文化情怀。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必然会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充满生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外来文化对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直接“媒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学生不管在心理还是生理上发展逐渐成熟,初步具备独立的思想观念,能够分辨是非,但是部分同学立场不够坚定,如果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就会误入歧途。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坚守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从而有效地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古诗文背诵,而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深刻,大部分语文教师“功利心教学”,只关注高考的考点,比如古诗文的翻译和重点古诗詞中字词的运用等,并没有在古诗文和诗词中进行引导,导致大部分同学只看到古诗文的表面现象,对其本质理解并不深刻。
(二)学生过于依赖工具书
高中阶段,古诗文不仅是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学生普遍反映不愿意学习,如果不借助工具书根本不知所云。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一旦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让学生马上查阅工具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依赖性,很难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古诗词虽然可以理解其表面意思,但是很难真正体会到古文的文化价值,那么高中古文的学习也就成为了古代知识的常识课。
三、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源头”,吃透教材遇到问题才能灵活运用。而且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育教学专家精心编排的,这些文化能够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还可以从文章的主旨、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真正理解文章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课韩愈的《师说》一课,这篇课文其主旨韩愈虚心求教、潜心求学,最后考取功名的事情。这里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融入进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如《鸿门宴》这一课,教师可以拓展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领悟民族文化内涵。
(二)拓展古典文学作品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高中学生课程紧张,学习任务重,平常很难有时间接触到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古典作品阅读的储备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必修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讲解上,朱自清晚上散步走到荷塘边,皎洁的月光洒向满池的荷花。在讲解荷塘里荷花具体场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杨万里的《荷花》这首古诗向同学们进行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拓展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利用节日,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里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可以组织各种有创意的活动,比如“诗词大会”、“朗诵会”等,中秋节的时候可以让同学朗诵与中秋相关的诗词,比如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清明节学生在为烈士扫墓或者是怀念亲人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饱含感情地朗诵王禹俏的《清明》等名诗,抒发内心情感,寄托哀思。传统节日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也可以与经典诵读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产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我们还可以借助某一个传统节日,深入探讨语文知识,比如端午节,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屈原为何投汨罗江,为何端午节需要吃粽子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查询端午节的信息,让同学们感受别样的民族特色。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利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和充盈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可以长长久久的被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宸玮.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3]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17(21):34-35.
[4]俞蓉. 国际高中语文阅读文本重组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蒋宇娇. 人教版高中古代散文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我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囊括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铸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尤其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圣诞节”、“肯德基”等文化侵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被人们遗忘。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或生动、或忧伤、或唯美、或严肃,而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深刻,课堂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忽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文课成了自习课,学生没有丝毫兴趣。而如果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蕴,还能够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的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对优秀文化作品的品鉴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高中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文化情怀。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必然会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充满生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外来文化对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直接“媒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学生不管在心理还是生理上发展逐渐成熟,初步具备独立的思想观念,能够分辨是非,但是部分同学立场不够坚定,如果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引导,就会误入歧途。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得他们成为坚守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从而有效地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不重视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古诗文背诵,而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深刻,大部分语文教师“功利心教学”,只关注高考的考点,比如古诗文的翻译和重点古诗詞中字词的运用等,并没有在古诗文和诗词中进行引导,导致大部分同学只看到古诗文的表面现象,对其本质理解并不深刻。
(二)学生过于依赖工具书
高中阶段,古诗文不仅是学习的重点,还是难点,学生普遍反映不愿意学习,如果不借助工具书根本不知所云。而且部分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一旦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让学生马上查阅工具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形成依赖性,很难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古诗词虽然可以理解其表面意思,但是很难真正体会到古文的文化价值,那么高中古文的学习也就成为了古代知识的常识课。
三、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源头”,吃透教材遇到问题才能灵活运用。而且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育教学专家精心编排的,这些文化能够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还可以从文章的主旨、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真正理解文章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比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课韩愈的《师说》一课,这篇课文其主旨韩愈虚心求教、潜心求学,最后考取功名的事情。这里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融入进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如《鸿门宴》这一课,教师可以拓展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领悟民族文化内涵。
(二)拓展古典文学作品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高中学生课程紧张,学习任务重,平常很难有时间接触到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拓展教学提高学生古典作品阅读的储备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一必修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讲解上,朱自清晚上散步走到荷塘边,皎洁的月光洒向满池的荷花。在讲解荷塘里荷花具体场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杨万里的《荷花》这首古诗向同学们进行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拓展教学的同时增加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利用节日,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里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可以组织各种有创意的活动,比如“诗词大会”、“朗诵会”等,中秋节的时候可以让同学朗诵与中秋相关的诗词,比如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清明节学生在为烈士扫墓或者是怀念亲人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饱含感情地朗诵王禹俏的《清明》等名诗,抒发内心情感,寄托哀思。传统节日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也可以与经典诵读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产生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我们还可以借助某一个传统节日,深入探讨语文知识,比如端午节,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屈原为何投汨罗江,为何端午节需要吃粽子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查询端午节的信息,让同学们感受别样的民族特色。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当利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和充盈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可以长长久久的被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许宸玮.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毛子月.弘扬历史文化——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J].才智,2017(35):95.
[3]杜海燕.从《中国诗词大会》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17(21):34-35.
[4]俞蓉. 国际高中语文阅读文本重组的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蒋宇娇. 人教版高中古代散文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