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提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场严峻的教学挑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们针对课型及学生实际有的放矢的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试图从改善教学情境方面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现就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粗浅地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到的一些方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现情境
  所谓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为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我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打破注重课内作文教学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向大自然索取材料,向周围的生活要材料。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情积累,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为了让学生描写出关于植物的作文,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垂柳等,通过有意识地观察,让学生留心植物的花、叶、枝、果,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情上也产生深刻的认识。在指导学生写“一次科学的尝试”时,亲自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模型设计,把实实在在的制作过程记下来,作为原始的写作素材,这样,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科技的奥秘,萌生出爱科学的生活理念,进入课内,具体指导学生“言之有序”的表达,这种创设情境,把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完全激活了学生思维,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变化,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指日可待。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出示,可使儿童豁然领悟。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时,其难点是让学生感悟到他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和创新精神。了解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就难。我用简笔画,画出崇山峻岭之中的人字形路线,用硬纸片做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我边讲边演示,再让学生演示,火车沿着“人字形”铁路行驶到拐弯处,再改变车头行驶方向,原来拉的车头就推。情境是呈现动态的,虽是模拟,但活灵活现,学生理解了“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突破教材难点,学生感受到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象或图片剪接而成,他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当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了,也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节课很快就会过去,他们就会憧憬着下一节课的到来。语文课堂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无聊,而变成人人喜欢的课堂了,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火烧云的美丽画面,并加上课文字幕和配乐朗读;画面随着内容的变化面变化。学生边听,边看,边想像,仿佛已置身于美景之中。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开始学习课文,并很快理出了文章的脉络。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体会火烧云的变化美,口味文章语言美。最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把学生课前制作的美术作品——贴画,在屏幕上放大展示。学生看着色彩丰富、形狀不一的贴画,人人争着发言,个个讲得精彩。在这堂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所特有的美的画面,美的声音,美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荷花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接着要求学生观看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样使学生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熟悉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灯塔市大河南中心小学 辽宁灯塔)
其他文献
综观前几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当今社会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英语课程也悄悄地随着着股浪潮走进了农村小学,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英语课程,然而课程的开展与推广却受到了农村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尽人意。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也为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我认为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农村
期刊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 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这一块知识,笔者觉得解决问题中题目是更注重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但从学生的作业看来质量却不尽人意,老师上课不也是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吗?那么又是学生的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呢?学生的理解不应在问题的表面,而要深入地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即数量关系的把握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去听课,看到人家的学生说起话来有条有理,甚至出口成章,真是羡慕至极。后来从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报告中顿悟:学好语文,重在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文辞优美,意味隽永,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儿童的大脑是一片亟须开恳的沃土,如何将两者联
期刊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追求,懂得执着,懂得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而,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信仰,而坚守这一学习的信仰,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准则。  一、应让读书成为学生的发展需求  记得读初中时,我找寻各种理由,央求妈妈给买一个“随身听”——很小的挂在腰上的那种录音机。妈妈找到表哥询问录音机的妙用,表哥告之:“回家告诉俺家兄弟,学
期刊
“现在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对迎接将来的挑战远远不够用,当前的教育系统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还有距离,未能跟上时代的变化。”米歇尔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一套东西,让他们自己创造。在创造中他们会学习很多东西,而且掌握得会很清楚和牢固。”1月15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办的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在北京第65中学举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著名科技教育专家米歇尔向与会的数百位科学课教师,介绍了他们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 、数学是人为规定的一套语言、符号系统。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本人就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的教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日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人对文化教育需求的逐渐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起了国民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的学习热情。在正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  一、国学教育的定义界定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
期刊
语文学科不但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及由知识向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