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组织课堂讨论 和谐推进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讨论式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是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激活学生开放式思维,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完美彰显,和谐推进阅读教学。
  【关键词】课堂组织 讨论式 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核心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该在这一指南的引领下,师生间通过平等真诚的对话讨论,共同搭建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思维平台。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和谐高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首先要解除学生的封闭心理,顺应学生的特点,积极培养他们“大——大胆”、“敢——敢说”、“会——会思”的学习意识,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其次,要在平等的意识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亲切的,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相互间可以自由地说出心里话。平等源于尊重,尊重不同学生个性,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喜好,尊重不同学生的生活阅历,也尊重不同学生的理解差异。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文本阅读的开放性较强,较好地推进了阅读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延展。另外,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问题的引发、思考都需要恰当的情景,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主体认知感会更加直接和清晰。
  
  二、设计巧妙灵活的问题
  
  设计讨论问题时需注意这样几个环节。第一,需要与旧知识相联系的内容,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围绕发掘教材中有培养思维能力的因素提出讨论的题目。学生头脑中旧知识的原有建构和积淀,会激发学生在讨论中,主动进行新旧关联,形成前后联系的系统化思维品质。第二,属于重点或难点的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选择其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纳入课堂讨论。第三,找准教材的关键切入点,将学生的思维引领进更加深广的空间。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设计这样的讨论式问题时,提倡探究教学的深层性,强调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
  讨论式教学是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关键和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以及学生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的提出,从而启迪思维,深化理解。对于过于肤浅或缺少思辨色彩的问题,也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知识,是不可以组织讨论的。
  
  三、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
  
  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呈现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直线性发展。课堂上师生的研讨在思维的推动下,不断激发新的认知,而新的知识理解又作用于讨论的深入,这样形成了在课堂讨论中,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化,文本理解也渐趋深入。一种是放射性发展。人的思维很多情况下不是单一的线性走向,因此课堂讨论也常常呈现放射状分布。同时,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各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习惯,这也是放射性资源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种是跳跃性发展。这往往是由于班内个别思维灵活极具个性的学生带来的,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异于他人,对文本的解读也常常剑走偏锋,从一个层面跳跃到另一的领域,颇有些诡异。但是,他们的理解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思维的路径和角度陡然全新而清晰。学生的讨论发现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核心。但我们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是动态的,是突发的,是随机的,是转瞬即逝的,因此老师们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是不容易准确把握的,但是,只要教师能够迅速捕捉,相机处理,形成一个新的讨论问题,便可以使之成为文本阅读的新的增长点。
  
  四、形成清晰合理的规则
  
  课堂讨论的展开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则“教者指导——自我思考——组内交流——整合梳理——全班讨论”。
  确定这一讨论规则,是基于对课堂讨论式教学本质的思考。课堂讨论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展开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充分而深入的阅读。所以,提出讨论题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然后进行讨论。在与他人交流之前,必须要有自己的深入的独立探索与研究,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组内交流是培养孩子静心听取别人意见,虚心采纳他人看法的重要机会。讨论交流中要求每一个孩子将自己组内同学的意见加以记录,并进行整合筛选,补充形成自己的更完善的观点。最后,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就所提出的讨论问题,全班交流,形成观点。
  讨论规则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品质。在有序合理的讨论中,学生的合作互助、团结融洽、虚心诚恳等品质得到进一步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适当引入不和谐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同学关于某一讨论问题,观点过于一致,导致更深层面更宽领域的讨论难以展开。这个时候,就需要能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打破这种“平衡”。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可以由同学提出来,也可以有老师直接提出。阅读《梵天寺木塔》时,同学们对于工匠的认识几乎归于一致:工匠是一个虚伪无能的人,用这个人物衬托喻浩的技艺高明。老师耐心的启迪同学,工匠的身上有哪些可取之处。此时有同学提出“工匠苦思而不得,才向喻浩请教。可知工匠也是一个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人”,这一不同的观点,自然引起了同学的讨论。于是,有同学体会到工匠的诚实“人皆服其精炼,说明工匠并没有贪功隐瞒”;也有同学体会到工匠的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如其言,工匠立即听从了喻浩的建议。”
  讨论式教学法中需要师生不断的在思维碰撞中形成智慧的火花,产生深刻的理解。因为讨论是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自学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因此,它对和谐推进语文阅读教学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这是一件功在现时,利在终身的大好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开明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新课程作文教学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往的作文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写作过程占据了作文创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充分的主题品、立意的思维和论证就下笔;没有真挚的情感,胡编乱造;没有
语体是语言风格的一种,在不同的语境类型中,决定了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系。高中生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懂得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相应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能力,就不得不重视于培养语体意识。  然而,在高中生说、写能力这一块,教师们注重于学生们文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作文有形、有体、有样,但在语体这一块给予的关注却不够。于是,在作文的批改中常出现一些怪现象:有的文章文体模式大体鲜明,但语言在选词、选句
新课改已推行了8年,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地把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践行新课改活动时,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也可作为一种资源来激活课堂气氛、充实课堂内容。如必修1第四单元12课的“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章节,当我讲述到“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设在北京紫禁城内。慈禧太后当天清晨闻讯,携光绪帝仓皇出逃。”时,学生
【内容摘要】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特别重视教什么,怎么教,却极易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教学效果平平。本文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唤醒、设计、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唤醒设计管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渠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做足文章。那么,历史教师只要围绕课标、考纲,瞄准目标进行教学,课堂就一定高效吗
在当今这个浮华时代,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会拒绝,你将无法自持,陷入茫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接踵而至的各类教育资讯,不绝于耳的社会声音,如果不会拒绝,就会失去自我,无所适从,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当了十几年的语文老师,多少次热血沸腾地随大流尝试、变革,最终的结局只能让还剩良知的我汗颜。不禁醒悟:语文教师要敢于拒绝!  那么,我们语文老师究竟应该拒绝什么呢?  一、要敢于拒
[Abstract] This paper cuts into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offer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section is about the causes of lexical ambiguity, the main theories on how to understand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会使人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题记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世界的东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行进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强渡湍急涌流、翻越巍峨雪山、征服茫茫草地,在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他们,就是英雄红军;他们,就是共产党员。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二万五
写作文是大多数学生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成了教师心中永远的“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多年来,作文评改均由教师包揽到底,教师对全部作文逐篇精批细改,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批改作文形式单一。教师总认为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结构到语言、卷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会给学生的写作水
新疆喀什,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寒日萧肃,白雪纷飞,北风在天地间盘旋。  新泉湖面上,有儿童跌入冰窟,无助的母亲奋力呼救。刹那间,一个男人的身影飞奔而去,不带一丝犹豫,奔向孩子落水处,冰层破裂的声音,也未能阻挡他的脚步。就在他伸手拉人的时候,冰面突然塌陷,男子也掉落冰水,刺骨的冰冷瞬间浸透骨髓。他用身体能承受的极限,托举起孩子。  此时,闻讯赶来营救的人越来越多,10多分钟后,孩子被救起,他却力气耗
叶老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谋一篇,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丰富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内在基础,而农村儿童因条件所限,接触新鲜事物,接触社会的机会少,语言不够规范,阅读量也有限,但农村儿童也有其独特的生活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去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他们的语言、情感体验等,为写好作文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