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启动后,中职语文如何教面对21世纪的挑战呢?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一、“选”好教科书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树立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参照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选用语文教科书
我们学校近年所选用的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科书《语文》是一本比较适合职高学生使用的好教科书。这套教材突出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选范文文质兼美,较好地衔接和承继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方便实用,既做到了整体设计与系统协调相结合,又比较绚丽地凸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不仅遴选了《登岳阳楼》、《临洞庭》、《养在深闺人未识》、《君山雨趣》、《彭大将军回故乡》等与湖湘文化相关的雅诗美文,也有湘籍伟人、名人、文人的作品,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跋涉之歌》、《山那面人家》、《乌江天险架浮桥》,更在教科书中的“文化广场”模块中列举了“伟人故居”、“湖南的名亭与名洞”、“岳阳天下楼”等古迹名胜,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力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恰当的遴选教学内容
“‘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针对农村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教材处理中,我所坚持的原则是“该取必取,该舍能舍,该换就换”。据此原则,我对这套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手术”。如,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榴□(左木右连,音lián)果》,我就以《故乡的杨梅》代之,范文换过来之后,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既指导了学生学习写作自己熟悉的事物,又陶冶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操。在练习此单元“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时,我将写作题目改为“以《家乡的_____》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同学们深受启发,灵感闪烁。刘云林同学在《家乡的茶叶树》一文写到:“今春,我与父亲又到了九水垅,我们又一次攀上这棵千年古茶叶树,它的约有50厘米长,10厘米宽的嫩叶,在缕缕阳光的透射下,片片晶莹剔透,……文章写得很精彩,把一棵曾是祖父发现的神秘的大茶叶树给写绝了。
(三)、学精必读课文,讲精选读课文
必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吃透内容谓之学精,如《琵琶行》,我采用了分段讨论、分组学习教学方法,用四个小标题——琵琶声、琵琶怨、琵琶诉、琵琶鸣。引导学生讨论,并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体验自然导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人呐喊之中,让学生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之中。学生深受感染。
何谓讲精,即为精讲,就职高学生而言,无论在语文学习的时间上,还是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都是无法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的,因而有时还是要采用一下传统的以接受方式为主教学方式,因为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不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时还会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关雎》,如果不先将诗歌所表现的故事内容说清楚,职高学生是很能理解“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之“幻境”的乐趣。
二、“教”透教科书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我们的学生,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尽管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一件件冷冰冰的实物――工业产品。因而,他们面对漫漫的职业生涯,也需要有一个终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且要紧紧盯着这个目标而为之奋斗不懈,“路漫漫而修远兮”,他们也将“上下而求索”。因而我们就要告知我们的学生“要终身发展,就必须学会终身学习”。
“路漫漫而修远兮”,他们如何“上下而求索”呢?语文课有责任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生的良好习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是一切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我们的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认真对待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不管青少年学习什么科目,未来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意味着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起自尊,而自尊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到头重要的”。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的原则组织教学。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树立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成学学习的主体,语文课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当学生的自尊精神树立起来后,其攫取知识的能力是无限的,因而职高课文课堂必须走出考试评价学生的藩篱,打破为考试而学的老框框,把学生的呆板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成“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嗅,我们所做”的综合型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观察为先,以学生实践为生,以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为最终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濯和理智的升华的过程。如,我教王心祺的《清明上河图》。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打开一个网页,让同学生先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接着是在音乐的背景中,朗读文章精彩段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对《清明上河图》课文的整体印象。接下来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介绍的原画内容、所叙谈的宋代风俗、所论及的原画价值以及文章如何将一幅古画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等方面,让学生自个儿学习讨论,对照着网页中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学生们涌跃发言,各抒己见,收效颇丰。所以把学生的自尊精神树立起来了,学习就有无穷的乐趣,学习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体现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尊精神上,还在于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工具认知世界,感悟生活,历练意志。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四类: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培养学生所受语文的情感,我以开放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其它艺术形式带入课堂,如我就根据《红色娘子军》的舞台文学剧本,指导学生观看过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让同学们借助舞蹈语汇和音乐语汇来理解故事情节,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可用文学语言来表述,也可以用其它语言——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语言”来表述。这种视野的拓展对学生认知未知事物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媒体世界,认知未来世界,不能只凭书本。
在照顾职高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认知和体验中学习语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兴趣、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他们获取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造了良好平台。
三、“学”活教科书
我们学说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呢?那就是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时代在发展,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主要工具,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即课程要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映射科技进步的成果。持课程设计以社会重建取向为落脚点的学都者认为,课程的设计要“强调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使社会成为更加理想的社会。在课程中要表现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现实的理想和未来憧憬”。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口语的占用率已达90%,口语可被录制、复制、保存,人们对口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口才”已列作选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没有口才便不是完美的人才,因此在职高语文中加强口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除加强朗读、演讲、辩论等口语训练外,还开展了“魅力声音展示”活动。“魅力声音展示”活动形式多种,可以是课前发言,可以是话剧演出,可以是相声、双簧等等。凡此种种的目的就是一个,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如,我教孙犁的《荷花淀》时,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将本段内容改编为课堂小话剧,再由学生在课堂上来饰演“水生”和“水生嫂”。另外,加一个“说书人”旁白。同学们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参加表演的学生也学习了口语对白的技巧,这种多角度的感知课文,还能加深情感体验,因为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而言,饰演一对“夫妻”还真有些难为情。
在就业班以口语发展为主导线的教学实践证明,恰当的口语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口语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书面语的发展,同学们在鲜活的言语活动中体会以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感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造了一个坚实的言语平台。
一、“选”好教科书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应树立语文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参照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合理选用语文教科书
我们学校近年所选用的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科书《语文》是一本比较适合职高学生使用的好教科书。这套教材突出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选范文文质兼美,较好地衔接和承继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方便实用,既做到了整体设计与系统协调相结合,又比较绚丽地凸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不仅遴选了《登岳阳楼》、《临洞庭》、《养在深闺人未识》、《君山雨趣》、《彭大将军回故乡》等与湖湘文化相关的雅诗美文,也有湘籍伟人、名人、文人的作品,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跋涉之歌》、《山那面人家》、《乌江天险架浮桥》,更在教科书中的“文化广场”模块中列举了“伟人故居”、“湖南的名亭与名洞”、“岳阳天下楼”等古迹名胜,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力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恰当的遴选教学内容
“‘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针对农村职业学校中职学生的特点,在教材处理中,我所坚持的原则是“该取必取,该舍能舍,该换就换”。据此原则,我对这套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手术”。如,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榴□(左木右连,音lián)果》,我就以《故乡的杨梅》代之,范文换过来之后,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既指导了学生学习写作自己熟悉的事物,又陶冶了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操。在练习此单元“以《我们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时,我将写作题目改为“以《家乡的_____》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同学们深受启发,灵感闪烁。刘云林同学在《家乡的茶叶树》一文写到:“今春,我与父亲又到了九水垅,我们又一次攀上这棵千年古茶叶树,它的约有50厘米长,10厘米宽的嫩叶,在缕缕阳光的透射下,片片晶莹剔透,……文章写得很精彩,把一棵曾是祖父发现的神秘的大茶叶树给写绝了。
(三)、学精必读课文,讲精选读课文
必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吃透内容谓之学精,如《琵琶行》,我采用了分段讨论、分组学习教学方法,用四个小标题——琵琶声、琵琶怨、琵琶诉、琵琶鸣。引导学生讨论,并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体验自然导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人呐喊之中,让学生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之中。学生深受感染。
何谓讲精,即为精讲,就职高学生而言,无论在语文学习的时间上,还是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都是无法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的,因而有时还是要采用一下传统的以接受方式为主教学方式,因为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不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时还会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关雎》,如果不先将诗歌所表现的故事内容说清楚,职高学生是很能理解“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之“幻境”的乐趣。
二、“教”透教科书
语文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我们的学生,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尽管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一件件冷冰冰的实物――工业产品。因而,他们面对漫漫的职业生涯,也需要有一个终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并且要紧紧盯着这个目标而为之奋斗不懈,“路漫漫而修远兮”,他们也将“上下而求索”。因而我们就要告知我们的学生“要终身发展,就必须学会终身学习”。
“路漫漫而修远兮”,他们如何“上下而求索”呢?语文课有责任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生的良好习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是一切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由此可见,我们的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认真对待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不管青少年学习什么科目,未来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意味着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起自尊,而自尊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到头重要的”。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的原则组织教学。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树立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成学学习的主体,语文课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当学生的自尊精神树立起来后,其攫取知识的能力是无限的,因而职高课文课堂必须走出考试评价学生的藩篱,打破为考试而学的老框框,把学生的呆板的语文学习方式变成“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嗅,我们所做”的综合型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观察为先,以学生实践为生,以他们主动探索、合作学习为最终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濯和理智的升华的过程。如,我教王心祺的《清明上河图》。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打开一个网页,让同学生先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接着是在音乐的背景中,朗读文章精彩段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对《清明上河图》课文的整体印象。接下来引导学生从文章所介绍的原画内容、所叙谈的宋代风俗、所论及的原画价值以及文章如何将一幅古画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等方面,让学生自个儿学习讨论,对照着网页中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学生们涌跃发言,各抒己见,收效颇丰。所以把学生的自尊精神树立起来了,学习就有无穷的乐趣,学习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体现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尊精神上,还在于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工具认知世界,感悟生活,历练意志。语文教科书将课文分为四类: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培养学生所受语文的情感,我以开放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其它艺术形式带入课堂,如我就根据《红色娘子军》的舞台文学剧本,指导学生观看过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让同学们借助舞蹈语汇和音乐语汇来理解故事情节,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可用文学语言来表述,也可以用其它语言——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语言”来表述。这种视野的拓展对学生认知未知事物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媒体世界,认知未来世界,不能只凭书本。
在照顾职高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基础上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认知和体验中学习语文,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兴趣、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他们获取知识感悟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造了良好平台。
三、“学”活教科书
我们学说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呢?那就是语文课程的教学要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时代在发展,语文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主要工具,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即课程要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映射科技进步的成果。持课程设计以社会重建取向为落脚点的学都者认为,课程的设计要“强调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使社会成为更加理想的社会。在课程中要表现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现实的理想和未来憧憬”。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口语的占用率已达90%,口语可被录制、复制、保存,人们对口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口才”已列作选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没有口才便不是完美的人才,因此在职高语文中加强口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除加强朗读、演讲、辩论等口语训练外,还开展了“魅力声音展示”活动。“魅力声音展示”活动形式多种,可以是课前发言,可以是话剧演出,可以是相声、双簧等等。凡此种种的目的就是一个,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如,我教孙犁的《荷花淀》时,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将本段内容改编为课堂小话剧,再由学生在课堂上来饰演“水生”和“水生嫂”。另外,加一个“说书人”旁白。同学们的表演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参加表演的学生也学习了口语对白的技巧,这种多角度的感知课文,还能加深情感体验,因为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而言,饰演一对“夫妻”还真有些难为情。
在就业班以口语发展为主导线的教学实践证明,恰当的口语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口语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书面语的发展,同学们在鲜活的言语活动中体会以了时代发展的脉搏,感受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造了一个坚实的言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