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在检测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血清样本,且制作浓度不同的特定蛋白混合血清,同时将比例不同的两种干扰物置于混合血清当中,之后再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其进行测定,且对干扰率加以计算,以了解两种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结果: CH在9000与15000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IgM进行检测受到干扰;Hb在9.9与29.8浓度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高浓度IgM、低浓度CRP检测时受到干扰;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三种含有干扰物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时,未受到任何干扰影响。结论: 在对CH、Hb等干扰物的抗干扰能力方面,免疫透射比浊法比免疫散射比浊法更为优越。
  关键词:特定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在临床上,对于人血清内特定蛋白的检测,一般是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然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游离血红蛋白、脂蛋白等会对检测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干扰,继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对此,为保证血清检测的准确性,笔者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的样本源自于某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当天的新鲜血清,其中排除存在脂血、溶血、浑浊等血清。同时,事前准备好IgM、CRP等浓度不等的混合血清,具体为IgM低浓度1.0~1.5g/L,高浓度大于2.0g/L;CRP低浓度4~10mg/L,高浓度大于100mg/L。
  1.2仪器设备
   选用Dade Behring BNProSpec特定蛋白测定仪、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验所用试剂皆为仪器配套试剂。同时选取三个干扰物,即FBil(游离胆红素)、CH(乳糜)、Hb(血红蛋白),每种干扰物各准备两瓶试剂盒,一瓶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另外,干扰物的浓度具体为FBil3280μmol/L、CH15000FTU、Hb49.6μmol/L[2]。
  1.3研究方法
  首先,对混合血清进行制备,之后依据干扰试剂盒上的制备顺序,配制干扰物;将2ml的蒸馏水加入到每一个干扰物与空白对照内,复溶。然后,按照1:9的比例,把已经准备好的干扰物和混合血清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干扰物样本,其中含有干扰物的为样本甲,未加干扰物为样本乙[3]。把两个样本分别制定浓度不等的若干个样本,具体浓度见下表1所示。最后采取特定蛋白测定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试验检测,同时对其干扰率进行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软件Excel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干扰率计算公式为:含有干扰物组的均值减去空白对照组的均值,之后再除以空白对照组的均值。注意,特定蛋白(已加入干扰物)所测得的均值,高于浓度相同的空白对照组的正负5%,那么则判定为检测受到了干扰[4]。
  2. 结果
  经检测发现,CH在9000与15000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IgM进行检测时,受到干扰影响;Hb在9.9与29.8浓度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高浓度IgM、低浓度CRP检测时,受到干扰影响。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三种含有干扰物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时,未受到任何干扰影响。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注:*为受到干扰;A为免疫透射比浊法,B为免疫散射比浊法。
  3. 讨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而自动生化分析技术、免疫学技术也开始逐步完善,免疫透射比浊法愈来愈趋于成熟化,且不逊色于免疫散射比浊法。两种检测手段在血清检测方面,都能发挥较好的检测作用。但是,在血清检测过程中,如游离血红蛋白等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为了掌握两种检测手段对特定蛋白检测的抗干扰能力,笔者进行了上述研究,结果发现:CH在9000与15000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IgM进行检测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另外Hb在9.9与29.8浓度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高浓度IgM、低浓度CRP检测也受到干扰;而免疫透射比浊法在检测不同浓度的含干扰物质的IgM、CRP时,未受到干扰。可见,在对CH、Hb等干扰物的抗干扰能力方面,免疫透射比浊法比免疫散射比浊法更为优越。
  参考文献:
  [1]阮文清.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866-867.
  [2]宋娜,张家云,余小红等.两种检测方法测定C反应蛋白的比较[J].检验医学,2012,27(4):257-260.
  [3]张倩,周敬静,徐华等.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530-2531.
  [4]彭凤,徐晓萍,王琳等.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J].检验医学,2013,28(2):142-14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高频彩超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我院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68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对患者甲状腺形态、大小、位置、数目、内外部回声、血流分布等进行观察,作出诊断后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或病理证实,然后对诊断结果加以分析。结果:高频彩超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68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ACS的40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0名进行血清DAO、CRP、PCT水平测定,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结果: ASC组患者血清DAO、CRP、PCT和APACHE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O与CRP、PCT和APACHEⅡ均呈正相关,DAO与CRP、PC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病因以及治疗的方案。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昏迷原因以及急救措施。结果:患者中由于急性中毒导致昏迷的有32例(40%),由于糖尿症并发症导致昏迷的有13例(16.25%),由于心血管发生病变导致昏迷的有26例(32.5%),由于继发性脑部病变导致昏迷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以来在我院收治的5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消化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肠结镜诊断,发现50例患者中有8例克罗恩病,42例溃疡性结肠炎,肠结镜诊断与组织活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48%、62.50%;确诊后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给予溃疡性结肠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舒必利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及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服用舒必利合并原抗抑郁药,对照组则只服用抗抑郁药。疗程为3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有明显降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我院门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将本研究收治的各科室的处方10000张中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数量、所占比例、使用情况、品种个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为31.79﹪,其中五官科门诊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占比例为81﹪,皮肤科的总的使用率是34﹪,儿科的使用率为15﹪,部分处方存在误用滥用等现象。结论:加强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监控和使用,提高医院医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析采用鼻内镜下保留中鼻甲和中鼻甲外侧切除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2012年6月15日至2014年6月31日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2例鼻窦炎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5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中鼻甲术,治疗组采用中鼻甲外侧切除术。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结论: 中鼻甲外侧切除是治疗鼻窦炎的较好手术方式,能够明显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使用抗惊厥药预防热性惊厥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热性惊厥。其均属于热性惊厥。治疗组在惊厥控制后予病因治疗及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地西泮口服或者苯巴比妥肌注以预防惊厥再发作,使用至热退。对照组惊厥控制后仅给予病因治疗和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热性惊厥短期使用抗惊厥药物能减少其再次惊厥发作。结论: 一次热程短期使用抗惊厥药物能预防惊厥再发作。  关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DCM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7.3土8.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替米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囊状淋巴管瘤9例,其中5例仅MSCT平扫, 4例行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9个病例MSCT均表现为腹膜后囊性病变,其中单房囊性1例,多房囊性8例,囊壁厚1~2mm, 1例多房者含少量脂肪,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囊壁及间隔动脉期呈轻到中度强化,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