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吸引住、对这节新课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正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
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给出: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我接着说:‘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学生的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我乘热打铁,乘机揭示课题,展开新课。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生对故事还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境,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探讨《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时,我设计了下列环节:
1.用多媒体给出一个形象生动的世界名题故事----七桥问题。学生听后都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
2.展示大量有代表性的能一笔画或不能一笔画的图形,让学生找规律……
3.引导学生找到能否一笔画的规律,再将七桥问题转化为一笔画问题。要学生用这个规律去解决七桥问题时已水到渠成了。
4.知识拓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学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动手做”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程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可这样创设情境。小王师傅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角架,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王师傅找的三跟根木条能不能钉成一个三角架?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试一试。老师让学生从课前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中拿出3根,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中,生1:我发现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为首尾不能连接在一起。生2:我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不行,我可以上来演示一下。生3:我觉得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创设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添了“数学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励学生去“做数学”的热情。
五、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我经常在练习或复习课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把全班学生分成6人左右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1)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每人次10分。2)设置三种题型:必答题基础题(10分一题),每组派代表回答,对了加分,错了不扣分;抢答题(20分一题),对了加分,错了不扣分;风险题(30分一题)可以组为单位讨论,派代表发言,答对记分,答错倒扣分。
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然后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个小组会听课,哪个小组会合作,哪个小组学得好。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除上述方法外,有时在引入新课时还采用创设“实体”情境,即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去再现教学内容,也偶尔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去表演,模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总之,创设运用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尽量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认知程度的情景去引入新课,这样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河北省赵县第四中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
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拿出一张纸对学生说“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现在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要对折30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厚度为多少?”学生纷纷做出估计,有的说30毫米,有的说60毫米……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我给出:经过计算,这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叠起来的高度。同学们都惊讶不已。我接着说:‘想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吗?”学生的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我乘热打铁,乘机揭示课题,展开新课。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生对故事还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故事情境,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探讨《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时,我设计了下列环节:
1.用多媒体给出一个形象生动的世界名题故事----七桥问题。学生听后都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
2.展示大量有代表性的能一笔画或不能一笔画的图形,让学生找规律……
3.引导学生找到能否一笔画的规律,再将七桥问题转化为一笔画问题。要学生用这个规律去解决七桥问题时已水到渠成了。
4.知识拓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整堂课学生兴趣很高。这样的故事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学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动手做”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新课程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可这样创设情境。小王师傅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角架,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王师傅找的三跟根木条能不能钉成一个三角架?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试一试。老师让学生从课前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中拿出3根,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中,生1:我发现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为首尾不能连接在一起。生2:我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不行,我可以上来演示一下。生3:我觉得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创设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添了“数学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激励学生去“做数学”的热情。
五、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我经常在练习或复习课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景,把全班学生分成6人左右一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小组。1)小组成员上课守纪律、会听讲、会提问、会思考、会合作、会交流,就奖励他们,每人次10分。2)设置三种题型:必答题基础题(10分一题),每组派代表回答,对了加分,错了不扣分;抢答题(20分一题),对了加分,错了不扣分;风险题(30分一题)可以组为单位讨论,派代表发言,答对记分,答错倒扣分。
课尾,评出优胜小组,分别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老师和全班同学向获得冠、亚、季军的小组鼓掌表示祝贺,获奖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然后对表现不够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并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哪个小组会听课,哪个小组会合作,哪个小组学得好。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除上述方法外,有时在引入新课时还采用创设“实体”情境,即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去演示,去再现教学内容,也偶尔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去表演,模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总之,创设运用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尽量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认知程度的情景去引入新课,这样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河北省赵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