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案例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ka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就“1+X”证书试点改革制度下,职业院校推行“课证融合”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加强“产校融合”“双师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课证融合”制度下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开展生涯教育的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课证融合;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036-02
   一、“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存在问题
   (一)“课证融合”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有欠缺
   我国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是在当前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差巨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大,需要大批技术技能高和具有专业技术证书的人员充实到建设一线。而我国职业院校证书制度与课程设计相脱节,导致我国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能适应行业技术人才需要。同时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和设计层次不清晰,造成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脱节的同时,也导致学生和教师对“课证融合”的理解与实际需要不一致,不能与学生生涯教育结合,对学生未来职业的技术技能不利。
   (二)“课证融合”教材内容把握不精准,职业技术技能考试针对性不强
   主要表现:一是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为例,部分职业院校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知识架构确立时,主要考虑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化对理论层面的要求,而对工业机器人如何根据天气气候环境变化使用的实战技能培养存在空缺。二是学生在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实习时,由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脱节导致实习效果差。三是职业院校对课程设置与取得证书关联性研究不够,人为地把工业机器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两部分,使得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被破坏,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互相印证,学生无法精准认识和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不健全,专业“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以往“课证融合”在培养学生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结合方面存在的缺陷,开始引入“产教融合”新实践。通过学校和企业建立学生就业需求合同,借助校企合作载体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在此过程中,学校充分借助企业的设备和资源优势、发挥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优势为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现场实时授课。客观地讲,企业师资虽然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对机器设备的精准把控能力,但他们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传授能力存在不足。相反的,学校教师队伍理论水平和传授能力具有专业性,但是学校的陈旧设备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加强专业“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有效弥补职业院校与企业顾此失彼的弊端。
   二、“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课程改革途径探讨
   (一)制定科学规范“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
   职业院校在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对职业院校“课证融合”进行顶层设计,继续加强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深度解读,逐步建立起完备的“课证融合”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二是在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课证融合”制度在理论认识和知识体系与职业技术技能实践培养方面存在缺陷。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完善,重点突出教学大纲对技术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把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能力作为关键点,保证“课证融合”体系设置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通用性。三是注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设置的传承与创新,以工业机器人取得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成功经验为基础,继续加大对工业机器人维护、应用、编程方面人才的培养。适当调节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课时比例,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实战要求。四是结合学生生涯教育,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在“课证融合”体系设置时挖掘“校企联合”的潜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风格的职业技术技能育人培养模式。
   (二)加强“课证融合”模式化、标准化建设
   1.改革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厚实理论知识基础,就是要通过实行“产教融合”实现从重理论、轻实践到向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转化。但总的来看,职业院校教师企业经验不足、企业教师理论知识不够的矛盾依然存在,导致校企“产教融合”过程中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着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缺少理论支撑,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操作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降低。所以实施“课证融合”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增强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方面的积累,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改革目标。
   2.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把“课证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考试标准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对于实现职业院校技能鉴定考核内容项目化模块化,提高学生将工业机器人應用编程技能自如运用到理论实践、形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要以工业机器人传统课程为基础,准确把握机械工程机械人发展和由此派生出的搬运码编制应用设备的拆装、调试以及控制应用等方面的新内容。借助网络平台、网络“空中课堂”等先进新媒体手段,把形成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应用推广到全国,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全国职业技术技能等级标准的全面落实,满足学生取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的标准要求。    3.建立教学评价机制
   “课证融合”制度实行是否彻底,改革试点是否取得成效,“业校融合”是否高度契合,最终都要通过教学评价、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试以及技术鉴定考核成绩来判定。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继承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比照新的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改革要突出职业院校既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又注重培养操作能力的特点;突出职业道德和基础权重比例,把师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评价的机制重新整合,以此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借鉴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课证融合”制度下师资课程团队建设
   1.加强“双师素质”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升
   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一是职业学院要把握职业技术技能等级标准,积极选拔形成工业机器人“双师素质”团队。二是职业学院要制定“双师素质”团队发展规划,划拨出调研经费,制定相关制度。三是在“双师素质”专业化团队建设中不搞“一刀切”,要侧重职业院校的课程专长,体现出“双师素质”教育个性化培训。加强“双师素质”在编程培训师、编程考核师以及机器人编程技能鉴定方面的人才梯队建设,达到配套齐全要求。四是积极借助产校联合和社会力量,加大复合性人才培养和岗位轮训力度,参加行业技能比武竞赛在实战中磨炼能力。通过培训、竞赛和实战多措并举,提高“双师素质”整体水平。五是更新“课证融合”制度下师资课程团队建设理念,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做法,吸收应用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少走弯路,实现“课证融合”制度下师资课程团队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2.启动“1+X”成长共同体创新团队项目,做好学生生涯教育铺垫
   启动“1+X”成长共同体创新團队项目,做好学生生涯教育铺垫,要求职业职院校在办学方针和教改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智力潜能为抓手,做好“1+X”成长模式下共同体创建项目设计。职业院校要发挥出师资知识理论特长和授课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团队建设上采取师生“双向选择”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两个作用”的发挥,锁定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专业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通过师生互相提升,共同进步,为学生打下拓展知识、获取证书、形成技能的深厚理论知识和高超操作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3.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双向融合的实训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双向融合的实训基地,需要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发力来完成。一是结合学生取得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现实要求,校企双方根据在师资、设备、设施、场地、实习条件方面的实际条件,制定出“产教融合”系统化、优质化教学设计方案,为学生搭建学习知识的平台、练就技术技能真本领的平台。二是加强和拓展校外建设基地,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社会服务等多领域的应用渠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机器人制造装备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升级。三是不断丰富学生的实习手段,拓宽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途径,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为学生考取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屈青青,焦安红,李文娟.基于1+X证书制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为例[J].科技风,2021(11):150-151.
   [2]曾德生,庞双龙,陈晓丹,等.1+X证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4):1-7,13.
   [3]贾铁刚.深度产教融合下物流管理1+X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4):8-13.
  编辑 马花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健康评估护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内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健康评估;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88-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
期刊
[摘 要] 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学校内部自我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践为例,就如何实现质量提升提出几点思考及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质量提升;教学诊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
期刊
[摘 要]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游戏实践及创编原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学生创编、实践幼儿体育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幼儿体育游戏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创编特点,提出了安全性与竞技性相结合、趣味性与体能性相结合、创新性与生动性相结合、游戏内容遵循全面性与简炼性相结合的创编原则,总结出提高学生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条件背景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旨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幼儿师专从中职到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体系,就要不断探索幼儿师专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发展思路。  [关 键 词] 幼儿师专;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不仅给予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同时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财会金融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财会金融系积极探索“党建+课程育人”的创新模式,致力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
期刊
[摘 要] 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运用微知库平台,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直播课的教学质量,使护理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会学习”“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有一定提升。  [关 键 词] 微知库;医用化学;线上学习;护理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228-02 
期刊
[摘 要] 目前的幼师生教育实习普遍存在监管难、指导少、效率低下的问题。微信小程序的兴起为幼师生教育实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小打卡”程序在整个实习期间使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小打卡”程序帮助教师实现了高效的实习管理,能有效使教师听评课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由“小打卡”建立的社群圈子,既帮助幼师生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经验,又满足了实习期间在情感上的需要。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在学校的教学中,单一的礼仪仪态训练非常枯燥,如何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学有所获,将课堂中教授的仪态动作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职业人的习惯,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工作中“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礼仪操编排全过程,结合岗位对礼仪仪态进行了情境与岗位标准的编排,形成了一套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人员仪态礼仪操。  [关 键 词] 礼仪操;职业院校;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创新创业是当前时代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而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三层九级制”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物流管理;三层九级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德育工作是各育之首,德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为例探讨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  [关 键 词] 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