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学的重点已经逐步转移到以实践为理论前提,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仅要在学生们的身上找到可以进行实践教学的突破口,对于教师而言,更应该能够本着为人师表,身先士卒的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所谓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也应该归于实践。小学语文的教学就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小学生们从小就能够接受实践教学的思想,懂得知识是应该归于实践的。
1 课内实践,激活课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树立语文实践意识,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参与实践。课堂中听、说、读、写并重,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如在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言语的实践。《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说训练》,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言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朗读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朗读的实践。朗读最忌讳的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去读了,去反复地练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培养语感受。于是,我们在课堂中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们练,让他们自己找到感觉,注重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还让他们练习不同的情境,对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朗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语言。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时,就是让学生去实践,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朗读就是你的有感情朗读。学生顿开茅塞。
1.2 开放课堂,创新实践。《景阳岗》一课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课文,有两位教师大胆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教法一:“山东快书”进课堂。这是一位山东的教师,教师通过认真思考,把课文改编成了山东快书。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课文,被他用了一段山东快书在五分钟之内淋漓尽致地说完了,听得同学们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老师一看时机成熟了,说:“看来,山东快书要比小说好读得多,想不想露一手呀?”齐刷刷地,几十双小手举起来了。于是他请同学们当场登台亮相。学生们这个上去说两句,那个上去接两句,磕磕绊绊地总算是把它接完了。同学们个个兴奋得小脸儿泛着红光。于是,他把事先准备好的山东快书往黑板上一贴,没几分钟,个个都能把它背下来了。
教法二:“人才市场招聘。”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社会上招聘人才的做法,然后出示一张人才招聘登记表,第一块是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第二是个人特长,第三块是应聘职业。介绍完,教师话锋一转,问:如果武松活在现在,他应该去应聘什么职业呢?你能不能帮他设计一下呢?学生一听,兴趣来了,于是围绕这张招聘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填写,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异彩纷呈。但教师并没有至此为止,而是又向学生发难,要学生替武松写一封应聘的推荐信。学生的劲头更足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花朵如此烂漫地绽开,他们的表现欲、成功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对学生今后人生的深情关怀。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表演、辩论、创编、模拟导游解说,模拟作者采访……我们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比如,在教学课文中关于春天及秋天描写的单元段时及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秋游。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季节的特征,收集季节中能体现特点的事物,将各种游戏穿插于中,让孩子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充分体会到玩中学的乐趣,游后布置“写一写,画一画”,让孩子们将所思、所想、所感完整再现,并激励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以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入、持续、有效开展扎实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地培养,寻找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着力点,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语文课内外教学全过程中去,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充分体验的乐趣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必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正所谓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也应该归于实践。小学语文的教学就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让小学生们从小就能够接受实践教学的思想,懂得知识是应该归于实践的。
1 课内实践,激活课堂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树立语文实践意识,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1.1 把握课堂,参与实践。课堂中听、说、读、写并重,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如在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言语的实践。《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说训练》,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注重课前的实践。如《春天里的发现》,先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找春天,去真正地发现春天。再如《夸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夸家乡》,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孩子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孩子们的言语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众所周知,语文课的朗读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注重朗读的实践。朗读最忌讳的是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自己去读了,去反复地练了,才能找到感觉,才能培养语感受。于是,我们在课堂中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们练,让他们自己找到感觉,注重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还让他们练习不同的情境,对同一句话有不同的读法,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朗读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语言。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感情朗读时,就是让学生去实践,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朗读就是你的有感情朗读。学生顿开茅塞。
1.2 开放课堂,创新实践。《景阳岗》一课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的课文,有两位教师大胆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运用灵活的方法组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教法一:“山东快书”进课堂。这是一位山东的教师,教师通过认真思考,把课文改编成了山东快书。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课文,被他用了一段山东快书在五分钟之内淋漓尽致地说完了,听得同学们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老师一看时机成熟了,说:“看来,山东快书要比小说好读得多,想不想露一手呀?”齐刷刷地,几十双小手举起来了。于是他请同学们当场登台亮相。学生们这个上去说两句,那个上去接两句,磕磕绊绊地总算是把它接完了。同学们个个兴奋得小脸儿泛着红光。于是,他把事先准备好的山东快书往黑板上一贴,没几分钟,个个都能把它背下来了。
教法二:“人才市场招聘。”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社会上招聘人才的做法,然后出示一张人才招聘登记表,第一块是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第二是个人特长,第三块是应聘职业。介绍完,教师话锋一转,问:如果武松活在现在,他应该去应聘什么职业呢?你能不能帮他设计一下呢?学生一听,兴趣来了,于是围绕这张招聘表,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填写,组织学生交流。学生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异彩纷呈。但教师并没有至此为止,而是又向学生发难,要学生替武松写一封应聘的推荐信。学生的劲头更足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智慧花朵如此烂漫地绽开,他们的表现欲、成功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对学生今后人生的深情关怀。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表演、辩论、创编、模拟导游解说,模拟作者采访……我们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课内外实践相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比如,在教学课文中关于春天及秋天描写的单元段时及时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春游、秋游。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季节的特征,收集季节中能体现特点的事物,将各种游戏穿插于中,让孩子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充分体会到玩中学的乐趣,游后布置“写一写,画一画”,让孩子们将所思、所想、所感完整再现,并激励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独树一帜。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以课内外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入、持续、有效开展扎实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地培养,寻找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着力点,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语文课内外教学全过程中去,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充分体验的乐趣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