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我从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年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点尝试,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需要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 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应合作探讨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可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便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需要合作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有哪几对数能组成9。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时就会很踊跃、主动。进而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计插入这么一个问题:“××同学在交流时他是怎么说的?”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主体意识。
再如:有这样一道题开放性,在2、4、6、7、8、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马上就有同学得出不同答案,这时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举手,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4 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需要合作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老师说:“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拿出材料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1 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需要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 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应合作探讨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可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便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需要合作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有哪几对数能组成9。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时就会很踊跃、主动。进而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计插入这么一个问题:“××同学在交流时他是怎么说的?”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主体意识。
再如:有这样一道题开放性,在2、4、6、7、8、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马上就有同学得出不同答案,这时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举手,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4 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需要合作讨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老师说:“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同学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和什么体积有联系?(圆柱)比一比,哪小组最先探索出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拿出材料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同学们经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顺利发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