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位语文学科专家在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创造性地把“葫芦”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把“葫芦”比作考试成绩,把“叶子”比作学习过程中的习惯、方法、能力等,提出了当前教学改革中的典型问题:要“葫芦”,还是要“叶子”?答案很明确:不仅要“葫芦”,而且要“叶子”。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教师的教育艺术?

一、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生习惯方面,我着重抓写字习惯和读书习惯的培养。
  写字方面,突出六个字:兴趣、扎实、坚持。
  1.激发兴趣。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教学生在观察字形时感受字的形态美;在书写中体会笔画间蕴含的照应、互让、互补等关系,通过间架结构特点渗透在人际交往中,收获和谐美。
  2.扎实开展活动。组织“拜师学书”“书法展览”等活动。张贴好的书写作品,让书写差的学生拜书写好的学生为师,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督促。
  3.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时刻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地坚持认真书写。
  在读书习惯方面,我要求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習惯。
  在课堂上读书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标注的习惯;在课外读书时,要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内容上做标记,记录下自己思考的轨迹。如,在读《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两部长篇小说时,我引导学生要先了解作者的国籍、生平以及他的其他著作,然后再细读内容简介、前言和后记,从中了解该书的特点和文学价值,最后通过边读边画的方法,记录读书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以及自己思考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习惯的最佳时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积淀教育智慧,提升教学艺术


  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来自教师教育智慧的积淀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课文中在描述鲁迅救助车夫时写道:“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一名学生问道:“伯父为什么变得严肃?为什么会叹气?”那个时代,劳苦大众的凄苦生活是现在学生无法想象的,所以学生会有疑惑。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制度的痛恨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当时,正值“十九”大闭幕,于是,我就借“十九大”来引导学生解决疑惑。我问学生:“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十九大’闭幕。”我接着问:“从记者的走访调查中,你们觉得现在人民的生活怎样?”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人民生活很幸福,老年人旅游不用花钱,看病还给报销……”我又问道:“那谁能说说人民为什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学生回答:“国家关注民生,制定许多惠民政策……”在学生思维达到高潮时,我抛出问题:“课文中的鲁迅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请大家讨论。”学生联系时政,把新旧社会进行对比,真正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难点迎刃而解。真正的课堂,就是教师用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思考中收获新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教育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认真扎实地走好每一步,教学效率才会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万荣县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语法,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基础,更是他们获得丰富语言感知的重要条件。但因语法枯燥乏味、识记困难,往往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心病和“拦路虎”。因此,只有走出单纯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参与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感知和强化识记,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语法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动”起来,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且能让学生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生动的元素,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心理、认知需要完善的重要生长时期,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运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数学课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技术集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于一体,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技术
期刊
数学思想的渗透要从低年级开始,要让学生从小就能养成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力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借助抽象思想,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亲历从形象到抽象的全过程。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师称之为再创造方法,这个观念在许多地方或迟或早地独立形成。”学生在
期刊
每当学生数学检测成绩出来后,许多教师总会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并不是不理解知识点,而总是在计算上失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做运算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他们开始学习简单的文字和数字,开始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实物和直观图像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数与形的
期刊
幼儿园是为了有效缓解幼儿在家庭之中受到的环境、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为幼儿提供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能促进幼儿的智力、身体、心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游戏策略,让幼儿在幼儿园中,不仅能与同龄人享受美好的童年,还能在此基础上得到优质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一、尊
期刊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作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强调学生独立探究的理念,以及认知和应用“知行合一”的理论内涵,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音乐教育与支架式教学之间所存在的契合点也已经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挖掘和应用。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它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但是人
期刊
一说到“美术”,人们就会在脑海中闪现“画画”。其实,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视角,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生活物品中本来就充满了美术气息,可谓“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美术教学中,也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以及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美术素养。一、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期刊
数学文化,包含了數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语言、数学成果等,同时,数学文化的发展也与人文、社会乃至美学构成种种联系。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指导性地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展示数学魅力。一、深挖教材,培养兴趣  数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产物,是人类数学实践发展的成果。教师应深挖教本,精心备课,结合教材中所讲述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数学家的事例,引发学生的
期刊
教学中应重视课后习题的研究与思考。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我参加了市级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之后才有的。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课后习题的处理常常是一笔带过,原因有二:各种学习资料中无论题型还是内容都比课后习题要丰富得多,没有必要再深究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要么很简单,要么很艰深,教师认为没必要或没条件探究。  但经过培训后,我了解到“部编版”教材不仅在课文选取、结构安排等关键部位上有专门的研究,就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在教学中加强口算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一、重视口算教学的意义  1.扎实的口算基本功是建设“计算能力大厦”的基石。口算作为一种计算,不仅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如:37×[38]+37×[58],学生只要会利用乘法分配律,这题就成了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