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此文是作者聆听在德积小学举行的课题研究展示课后的听课随想。
关键词:课题研究展示课; 随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80-001
2011年11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在德积小学举行的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虽然之前也听过不少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课,但是这次的课让我感触颇多。两节课分别是丁芳老师上的五年级课文《少年王冕》和鞠文龙老师上的六年级课文《草原》,虽然两节都是高年级的课,对于我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是在听课时我仍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想,留下了点滴足迹,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新的想法。
一、课前五分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每当我开课时,心理总紧张得不得了。想要是课上学生回答得不到位,我该怎么办?想要是出现突发情况,我该怎么处理?想要是时间来不及,我该怎么做?……想得越多,心情越紧张,就忽略了课前跟学生交流、谈话的时间,常常让学生背诵古诗之类的来打发时间。
在丁老师和鞠老师的课上,充分把握了这课前五分钟,跟学生做游戏、聊家常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缓解了压力。
课前五分钟,丁老师跟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字成语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回答时要说出相应的成语。“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1最懒惰,2最勤劳。原因是一不做二不休。”类似的问题还有多个,这种小游戏不仅缓解了当时紧张的气氛,而且让学生积极开动了脑筋,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和语文学习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而鞠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观察今天老师和平常不一样之处,学生一下子卸下了高度紧张的情绪,学生说到了老师的穿着。因为当天鞠老师穿的是一件唐装,老师随机引到了本课的作者老舍,谈到了笔名,让学生来给老师起个笔名,并说说理由。学生讲得头头是道,毫无紧张之感,宽松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不教学法的课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为教学法而教的课也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学法一定不要离开了课文这个载体,文以载道,文以载法,我们要寓教“学法”于学课文之中,寓学“学法”于听说读写之中。教师表面上在教课文而心里却要打指导学法的主意,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在这两节课中,都有学法指导的体现。
如在讲“孝敬母亲”这一段时,让学生来填王冕会怎样对母亲说,母亲又会怎么对王冕说。学生回答后,丁老师进行总结,这些语言、行为描写就称为“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冕十分孝敬母亲。再如讲解“雨后美景”这段时,老师问学生作者是怎样写把景色写美的?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色彩的美,老师追问,仅仅写色彩就能写美吗?学生又发现颜色的对比,老师总结,这样写“色彩鲜明”突出了景色的美。丁老师的课堂中写法的指导渗透到了每个环节中,我想学生学完这课,一定受益匪浅。
鞠老师的课上,也给教给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如“认真预学”“斟词酌句”“联系上下文”。尤其是“斟词酌句”花的时间是较多,文中有一句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师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草原上的羊群还能比作什么。最后让学生来体会“绣”字用得妙。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直奔重点,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以前听过很多课,包括自己的课也有这样一个毛病:一篇课文后面是学习的重点,可是在教学时,偏偏前面花了很多时间,结果讲解重点段落时,由于时间不够而匆匆收尾。
在鞠老师教学的《草原》这课中非常明显。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风光美”,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是描写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因为草原对于我们这儿的人来说是遥远、陌生的,所以鞠老师的第一课时就是和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鞠老师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听两位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他们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让我们很难忘。我觉得,这两节课上得圆满,很成功,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两节课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
1.高年级的课堂不应该停留在说的层面,还应该动笔写一写。尤其是在课尾总结时,要挤出5-10分钟左右让学生练写。如《草原》这课学完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描写一处景色,为学生作文打下基础。
2.《少年王冕》这课中“雨后美景”和“勤奋好学”之间的关系,上课时丁老师没有讲到,是否可以提一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么一大段景色描写?
课虽然听完了,但是留给我的启发却是很大的,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作为新的起点,不断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名师专家的课堂精髓,积极反思、撰写文章,做一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关键词:课题研究展示课; 随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80-001
2011年11月22日,我有幸聆听了在德积小学举行的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虽然之前也听过不少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课,但是这次的课让我感触颇多。两节课分别是丁芳老师上的五年级课文《少年王冕》和鞠文龙老师上的六年级课文《草原》,虽然两节都是高年级的课,对于我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是在听课时我仍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想,留下了点滴足迹,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新的想法。
一、课前五分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每当我开课时,心理总紧张得不得了。想要是课上学生回答得不到位,我该怎么办?想要是出现突发情况,我该怎么处理?想要是时间来不及,我该怎么做?……想得越多,心情越紧张,就忽略了课前跟学生交流、谈话的时间,常常让学生背诵古诗之类的来打发时间。
在丁老师和鞠老师的课上,充分把握了这课前五分钟,跟学生做游戏、聊家常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缓解了压力。
课前五分钟,丁老师跟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数字成语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回答时要说出相应的成语。“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1最懒惰,2最勤劳。原因是一不做二不休。”类似的问题还有多个,这种小游戏不仅缓解了当时紧张的气氛,而且让学生积极开动了脑筋,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和语文学习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而鞠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观察今天老师和平常不一样之处,学生一下子卸下了高度紧张的情绪,学生说到了老师的穿着。因为当天鞠老师穿的是一件唐装,老师随机引到了本课的作者老舍,谈到了笔名,让学生来给老师起个笔名,并说说理由。学生讲得头头是道,毫无紧张之感,宽松愉悦的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不教学法的课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为教学法而教的课也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学法一定不要离开了课文这个载体,文以载道,文以载法,我们要寓教“学法”于学课文之中,寓学“学法”于听说读写之中。教师表面上在教课文而心里却要打指导学法的主意,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在这两节课中,都有学法指导的体现。
如在讲“孝敬母亲”这一段时,让学生来填王冕会怎样对母亲说,母亲又会怎么对王冕说。学生回答后,丁老师进行总结,这些语言、行为描写就称为“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冕十分孝敬母亲。再如讲解“雨后美景”这段时,老师问学生作者是怎样写把景色写美的?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色彩的美,老师追问,仅仅写色彩就能写美吗?学生又发现颜色的对比,老师总结,这样写“色彩鲜明”突出了景色的美。丁老师的课堂中写法的指导渗透到了每个环节中,我想学生学完这课,一定受益匪浅。
鞠老师的课上,也给教给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如“认真预学”“斟词酌句”“联系上下文”。尤其是“斟词酌句”花的时间是较多,文中有一句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师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草原上的羊群还能比作什么。最后让学生来体会“绣”字用得妙。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直奔重点,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以前听过很多课,包括自己的课也有这样一个毛病:一篇课文后面是学习的重点,可是在教学时,偏偏前面花了很多时间,结果讲解重点段落时,由于时间不够而匆匆收尾。
在鞠老师教学的《草原》这课中非常明显。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风光美”,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是描写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因为草原对于我们这儿的人来说是遥远、陌生的,所以鞠老师的第一课时就是和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鞠老师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听两位老师的课,总感觉很轻松,他们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都让我们很难忘。我觉得,这两节课上得圆满,很成功,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两节课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
1.高年级的课堂不应该停留在说的层面,还应该动笔写一写。尤其是在课尾总结时,要挤出5-10分钟左右让学生练写。如《草原》这课学完后,可以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描写一处景色,为学生作文打下基础。
2.《少年王冕》这课中“雨后美景”和“勤奋好学”之间的关系,上课时丁老师没有讲到,是否可以提一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么一大段景色描写?
课虽然听完了,但是留给我的启发却是很大的,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作为新的起点,不断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名师专家的课堂精髓,积极反思、撰写文章,做一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