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先生用他的画笔为世界奉献了一部神奇的作品,作家傅雷先生用他的文笔,诠释了这种神奇、美丽和魔力。
【关键词】学生探究 引导 蒙娜丽莎的魅力
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先生用他的画笔为世界奉献了一部神奇的作品,作家傅雷先生用他的文笔,诠释了这种神奇、美丽和魔力。《蒙娜丽莎的魅力》这篇文章到底蕴含了怎样的美?我们老师又如何来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美呢?
首先,作品包含着一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朦胧美。
达·芬奇先生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它是一幅享有盛誉的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迷茫,整幅画面笼罩着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色彩,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它能给予我们“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所以说她的微笑是神秘的,蒙娜丽莎的这种飘渺、恍惚、捉摸不定的美,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朦胧美。
其次,作品还包含着朴素而不板滞、既典雅而又浅近的语言美。
达·芬奇用画笔勾勒了这种魅力,我们却是跟随傅雷先生的文笔领略了这种魅力。是怎样的文笔让画中的人物变成了一个端坐在我们面前向着我们微笑的活生生的女子呢?是作者朴素而不板滞、既典雅而又浅近的语言描写。
那么,我们老师要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上提到的这些美呢?
先来领略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的魅力。
作者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老师要进行这样的引导:作者写道,“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为何这种“神秘”,这种“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述这种吸引力的?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作者借助了其他类似的艺术形式——音乐和中国的诗与之进行了比照描述,这种手法叫类比。我们以音乐为例来进行理解。蒙娜丽莎谜一样的微笑就如音乐中的恍惚不定的音符。这个音符会怎样的呢?作者写道:“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一个声音在我们的灵魂上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尽,并可引起我们无数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如何理解文中写的“恍惚不定”的音符给人的吸引力?要调动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想象。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有一天,远处飘来渺茫的歌声,有的人随之翩然起舞,有的人随之打起清脆的节拍,而这支曲子,如果是你小时候曾在枕畔听妈妈无数次的哼唱过的,你的反映是,心,一下子被击中,仿佛回到了悠远的童年,心底的绵长的记忆会在瞬间苏醒,内心深处柔软感情在刹那间有了依托,得到了抚慰。
老师出示范例:从蒙娜丽莎的微笑里我看到了纯净,猜想到了她一定是一位内心澄澈的女子。有的学生会看到温柔,想到了她是一位贤惠的母亲;有的学生会看到哀伤,猜想到她的内心充满了淡淡的苦痛;还有的学生会看到希望,矜持,嘲讽,揶揄……由于阅历不同,心境不同,每个人的心中都生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魅力无穷的“蒙娜丽莎”。
在学生体会到了这种朦胧美的基础上,老师要进一步进行拓展升华的引导。
蒙娜丽莎的这种飘渺、恍惚、捉摸不定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朦胧美,在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文学、建筑、雕塑等,有没有呈现这种朦胧美的事物呢?有,如《红楼梦》黛玉临终前的“宝玉,宝玉,你好……”没有说完的一句話,引发了万千的猜想,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牵动了所有读者想象的情思;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双臂却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命之梦;武则天的无字石碑,空空落落,无褒无贬,任由历史去评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些都体现了朦胧美,都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其次,挖掘文章的语言美。
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文中写到“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沫浴在雾雰似的空气中。”“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这种描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种描写非常奇妙,把视觉上的线条的特点化成了一种听觉上的声音,写出了人物脸部线条中那种浅浅的不落痕迹的笑的气息,描写生动细腻。
文中还写到,“好像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在这里,作者展开了奇妙的想象,想象蒙娜丽莎脸部受了微风吹拂,轻幽的微风的吹拂,写出了那种不易察觉、转瞬即逝、微妙、细腻的气息,想象独特、别致,描写细腻生动。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眼前似乎出现一位沉静美好的女子,下巴微微抖动,脸上清清浅浅的笑意微微荡开的模样。这是因为作者的描写想象奇妙,善用比喻,善用准确的动词使描写生动、细腻,富有美感。
总之,老师要以分析文章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体会感觉,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挖掘出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美。
【参考文献】
[1] 郭军凤. 愿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关键词】学生探究 引导 蒙娜丽莎的魅力
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先生用他的画笔为世界奉献了一部神奇的作品,作家傅雷先生用他的文笔,诠释了这种神奇、美丽和魔力。《蒙娜丽莎的魅力》这篇文章到底蕴含了怎样的美?我们老师又如何来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美呢?
首先,作品包含着一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朦胧美。
达·芬奇先生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人物肖像画《蒙娜丽莎》,它是一幅享有盛誉的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迷茫,整幅画面笼罩着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色彩,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作者是这样描写的,“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它能给予我们“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所以说她的微笑是神秘的,蒙娜丽莎的这种飘渺、恍惚、捉摸不定的美,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朦胧美。
其次,作品还包含着朴素而不板滞、既典雅而又浅近的语言美。
达·芬奇用画笔勾勒了这种魅力,我们却是跟随傅雷先生的文笔领略了这种魅力。是怎样的文笔让画中的人物变成了一个端坐在我们面前向着我们微笑的活生生的女子呢?是作者朴素而不板滞、既典雅而又浅近的语言描写。
那么,我们老师要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上提到的这些美呢?
先来领略蒙娜丽莎这个人物的魅力。
作者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老师要进行这样的引导:作者写道,“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为何这种“神秘”,这种“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述这种吸引力的?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作者借助了其他类似的艺术形式——音乐和中国的诗与之进行了比照描述,这种手法叫类比。我们以音乐为例来进行理解。蒙娜丽莎谜一样的微笑就如音乐中的恍惚不定的音符。这个音符会怎样的呢?作者写道:“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一个声音在我们的灵魂上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尽,并可引起我们无数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如何理解文中写的“恍惚不定”的音符给人的吸引力?要调动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想象。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想象,有一天,远处飘来渺茫的歌声,有的人随之翩然起舞,有的人随之打起清脆的节拍,而这支曲子,如果是你小时候曾在枕畔听妈妈无数次的哼唱过的,你的反映是,心,一下子被击中,仿佛回到了悠远的童年,心底的绵长的记忆会在瞬间苏醒,内心深处柔软感情在刹那间有了依托,得到了抚慰。
老师出示范例:从蒙娜丽莎的微笑里我看到了纯净,猜想到了她一定是一位内心澄澈的女子。有的学生会看到温柔,想到了她是一位贤惠的母亲;有的学生会看到哀伤,猜想到她的内心充满了淡淡的苦痛;还有的学生会看到希望,矜持,嘲讽,揶揄……由于阅历不同,心境不同,每个人的心中都生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魅力无穷的“蒙娜丽莎”。
在学生体会到了这种朦胧美的基础上,老师要进一步进行拓展升华的引导。
蒙娜丽莎的这种飘渺、恍惚、捉摸不定的美,我们可以称之为朦胧美,在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文学、建筑、雕塑等,有没有呈现这种朦胧美的事物呢?有,如《红楼梦》黛玉临终前的“宝玉,宝玉,你好……”没有说完的一句話,引发了万千的猜想,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牵动了所有读者想象的情思;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双臂却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命之梦;武则天的无字石碑,空空落落,无褒无贬,任由历史去评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些都体现了朦胧美,都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其次,挖掘文章的语言美。
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文中写到“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沫浴在雾雰似的空气中。”“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这种描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种描写非常奇妙,把视觉上的线条的特点化成了一种听觉上的声音,写出了人物脸部线条中那种浅浅的不落痕迹的笑的气息,描写生动细腻。
文中还写到,“好像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在这里,作者展开了奇妙的想象,想象蒙娜丽莎脸部受了微风吹拂,轻幽的微风的吹拂,写出了那种不易察觉、转瞬即逝、微妙、细腻的气息,想象独特、别致,描写细腻生动。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眼前似乎出现一位沉静美好的女子,下巴微微抖动,脸上清清浅浅的笑意微微荡开的模样。这是因为作者的描写想象奇妙,善用比喻,善用准确的动词使描写生动、细腻,富有美感。
总之,老师要以分析文章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体会感觉,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挖掘出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美。
【参考文献】
[1] 郭军凤. 愿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7(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