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质熏心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深化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高中学生的美育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探究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途径。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方法;美育渗透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近这些智慧的先贤圣人,通过与文本对话,领略他们的不朽思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的同时,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美的熏陶。但由于先秦诸子选读全书都是文言,学生初览,非但不会感受到扑面的锦华,反而会望而生畏,感觉不到任何的美感。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选修教材的自由度,更要精心设计生成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使其与美育充分结合、渗透。
  一、深入挖掘,感知美的形象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们在文章中常常借助各种形象传递思想,寄托志向。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寄寓的是庄子那颗被人类苦难禁锢的灵魂,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他欲飞的理想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样类似的形象让学生在感叹它们独特的美的同时也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深入挖掘文本,从对美的事物形象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它、领悟它,感知美的形象,进而提升审美的层次。
  在《先秦诸子选读》一书中,不论是智慧超俗、豁达宽厚的孔子,个性鲜明、倡导仁政的孟子,还是洒脱恢宏、逍遥人世的庄子,抑或是他们笔下的众多形象,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真、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审美熏陶。
  二、感染催化,激发美的情感
  美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不论是悲伤沉痛还是愉悦欣喜,蕴藏在先秦诸子文字间的情感,都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中适时凸显,甚至以此感染、催化学生,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的情感经验,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最本真、最原始的美的体验。
  如在指导《论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的赏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历来的评论家都认为曾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暮春咏归图,你认为它美在何处?”当问题提出时,教师结合舒缓的音乐,吟咏着文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曾皙所说的场景,渐渐地,不少学生都描述出心中沂水春风的美景。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那种美的情境之中,自然就说出了美在闲适、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等美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被这种礼乐大同的美好理想所感染,至于后面孔子为什么“与点(赞同曾皙)”的情感倾向,学生的回答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管是文本中情感的直接抒发或是由景入情的间接表现,甚至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孟子将“大丈夫”与“通过阿谀获得权势的张仪、公孙衍”进行的对比判断,或是墨子《非攻》中对于珍惜生命、热爱和平的类推说理,都是建立在作者强烈的情感流露之上的。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应多考虑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为突破口,找到文本与学生共同的情感联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诸种审美感知,引发审美情感的共鸣。
  三、启发引导,促进美的创造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的过程,即为创造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当然说到最能体现语文美的创造形式就是作文了,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课文。”《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内容生成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其中有大量的例子论据,有缜密的思维结构,还有无尽的人生启示智慧,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课程的训练内容,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可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品读文本中的哲思妙语,结合人生经验,深刻思考困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问题,再付诸于文字,进行美的再创造、再升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学到新的写作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能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写作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就《先秦诸子选读》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育内容,可谓美育因素得天独厚,这就促使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将美的因素渗透其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美生“乐”,让美生“趣”,让美熏“心”。
  参考文献:
  [1]王标.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J].语文学刊,2005(8).
  [2]张意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
  [3]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26-27.
  [4]王安逸.《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法的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独立进行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本文以西南财经大学《商科研究方法》课程的建设为基础,探讨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如何培养学生对相应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合理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的能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科研究方法;教学范式;转变  一、授人以渔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引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山东省七个地市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较为明显:大多数小学已经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采用山东省统一配发的教材;虽然城乡间、年级间的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存在差异,但山东省学生普遍对课程表示喜爱。同时课程暴露出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各方仍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众多英美影视作品涌入国内市场,传统翻译已无法满足电影字幕的特殊要求。由德国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字幕翻译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分析《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探讨如何在目的论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目的论;《功夫熊猫2》;翻译策略  近年影视文化传播频繁,大量英文电影涌入中国市场,如《冰河世纪》《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掀起了中国市
期刊
摘 要:现在不少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低。本文就美术教学的特点,从作品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合作练习课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体验美;感受美;交流美;发现美;提升美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看到这类现象:一些书籍上漂亮的插图被学生涂改得不成样,整洁的桌面被刻画得“惨不忍睹”,一幅美丽的肖像上被画上了胡子……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却足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当中有部分人在审美能
期刊
夯实基础知识,并勤练不辍,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固然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若辅之以图式理论,学生的阅读能力则会如虎添翼,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图式理论的内涵及分类  所谓“图式”,是指一个人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输入、理解和吸收信息时,在头脑中已存在的信息会影响其对于新信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这与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图式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从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有别于以往的听话、说话训练。然而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现尚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凸显口语交际的特性,课堂中没有交际活动,学生没有真正的交际。在实施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让学生真正实现交际呢?  一、情境激趣,乐于交际
期刊
摘 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之间互动、思考和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积极的提问和运用较高频率的口头提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通过一次次不同层次的提问以及学生的表现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提问;有效;思维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之间互动、思考和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做到成功提问,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所提问题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作蕴含真情实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面对学生写作模式化、成人化、脱离生活实际的现状,中学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革作文教学,鼓励真情写作。本文针对学生真情写作总结了几点教学意见,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真情写作;实践  写作是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浅薄认识。  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
期刊
一件事情要坚持进行下去,并且作出成绩,这需要持续的动力,那么持续动力的来源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无非两条:一是兴趣,二是需求。  激发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阅读而言,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学生不积极主动地读。如果对阅读有直接兴趣是最好的,那样的话,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读书时的思维张力和创造性也是极佳的。  如果学生没有直接兴趣,或者说直接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