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深化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对高中学生的美育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探究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途径。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方法;美育渗透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近这些智慧的先贤圣人,通过与文本对话,领略他们的不朽思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的同时,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美的熏陶。但由于先秦诸子选读全书都是文言,学生初览,非但不会感受到扑面的锦华,反而会望而生畏,感觉不到任何的美感。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选修教材的自由度,更要精心设计生成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使其与美育充分结合、渗透。
一、深入挖掘,感知美的形象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们在文章中常常借助各种形象传递思想,寄托志向。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寄寓的是庄子那颗被人类苦难禁锢的灵魂,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他欲飞的理想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样类似的形象让学生在感叹它们独特的美的同时也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深入挖掘文本,从对美的事物形象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它、领悟它,感知美的形象,进而提升审美的层次。
在《先秦诸子选读》一书中,不论是智慧超俗、豁达宽厚的孔子,个性鲜明、倡导仁政的孟子,还是洒脱恢宏、逍遥人世的庄子,抑或是他们笔下的众多形象,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真、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审美熏陶。
二、感染催化,激发美的情感
美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不论是悲伤沉痛还是愉悦欣喜,蕴藏在先秦诸子文字间的情感,都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中适时凸显,甚至以此感染、催化学生,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的情感经验,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最本真、最原始的美的体验。
如在指导《论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的赏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历来的评论家都认为曾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暮春咏归图,你认为它美在何处?”当问题提出时,教师结合舒缓的音乐,吟咏着文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曾皙所说的场景,渐渐地,不少学生都描述出心中沂水春风的美景。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那种美的情境之中,自然就说出了美在闲适、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等美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被这种礼乐大同的美好理想所感染,至于后面孔子为什么“与点(赞同曾皙)”的情感倾向,学生的回答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管是文本中情感的直接抒发或是由景入情的间接表现,甚至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孟子将“大丈夫”与“通过阿谀获得权势的张仪、公孙衍”进行的对比判断,或是墨子《非攻》中对于珍惜生命、热爱和平的类推说理,都是建立在作者强烈的情感流露之上的。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应多考虑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为突破口,找到文本与学生共同的情感联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诸种审美感知,引发审美情感的共鸣。
三、启发引导,促进美的创造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的过程,即为创造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当然说到最能体现语文美的创造形式就是作文了,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课文。”《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内容生成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其中有大量的例子论据,有缜密的思维结构,还有无尽的人生启示智慧,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课程的训练内容,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可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品读文本中的哲思妙语,结合人生经验,深刻思考困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问题,再付诸于文字,进行美的再创造、再升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学到新的写作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能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写作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就《先秦诸子选读》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育内容,可谓美育因素得天独厚,这就促使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将美的因素渗透其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美生“乐”,让美生“趣”,让美熏“心”。
参考文献:
[1]王标.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J].语文学刊,2005(8).
[2]张意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
[3]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26-27.
[4]王安逸.《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法的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4).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方法;美育渗透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程,它引领学生走近这些智慧的先贤圣人,通过与文本对话,领略他们的不朽思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的同时,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美的熏陶。但由于先秦诸子选读全书都是文言,学生初览,非但不会感受到扑面的锦华,反而会望而生畏,感觉不到任何的美感。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选修教材的自由度,更要精心设计生成教学内容,寻找切入点,使其与美育充分结合、渗透。
一、深入挖掘,感知美的形象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诸子们在文章中常常借助各种形象传递思想,寄托志向。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寄寓的是庄子那颗被人类苦难禁锢的灵魂,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他欲飞的理想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样类似的形象让学生在感叹它们独特的美的同时也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深入挖掘文本,从对美的事物形象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它、领悟它,感知美的形象,进而提升审美的层次。
在《先秦诸子选读》一书中,不论是智慧超俗、豁达宽厚的孔子,个性鲜明、倡导仁政的孟子,还是洒脱恢宏、逍遥人世的庄子,抑或是他们笔下的众多形象,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真、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有意识地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强化对学生的审美熏陶。
二、感染催化,激发美的情感
美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情感教育。不论是悲伤沉痛还是愉悦欣喜,蕴藏在先秦诸子文字间的情感,都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中适时凸显,甚至以此感染、催化学生,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的情感经验,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最本真、最原始的美的体验。
如在指导《论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的赏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曾皙所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历来的评论家都认为曾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暮春咏归图,你认为它美在何处?”当问题提出时,教师结合舒缓的音乐,吟咏着文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曾皙所说的场景,渐渐地,不少学生都描述出心中沂水春风的美景。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那种美的情境之中,自然就说出了美在闲适、美在自然、美在和谐等美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被这种礼乐大同的美好理想所感染,至于后面孔子为什么“与点(赞同曾皙)”的情感倾向,学生的回答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管是文本中情感的直接抒发或是由景入情的间接表现,甚至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孟子将“大丈夫”与“通过阿谀获得权势的张仪、公孙衍”进行的对比判断,或是墨子《非攻》中对于珍惜生命、热爱和平的类推说理,都是建立在作者强烈的情感流露之上的。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应多考虑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此为突破口,找到文本与学生共同的情感联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诸种审美感知,引发审美情感的共鸣。
三、启发引导,促进美的创造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仅仅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还没有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与言外之音的过程,即为创造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才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当然说到最能体现语文美的创造形式就是作文了,李镇西老师也说过:“最好的作文范本,就是课文。”《先秦诸子选读》作为一本选修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内容生成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空间,其中有大量的例子论据,有缜密的思维结构,还有无尽的人生启示智慧,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课程的训练内容,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可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品读文本中的哲思妙语,结合人生经验,深刻思考困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问题,再付诸于文字,进行美的再创造、再升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学到新的写作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更能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写作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就《先秦诸子选读》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育内容,可谓美育因素得天独厚,这就促使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内容时将美的因素渗透其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让美生“乐”,让美生“趣”,让美熏“心”。
参考文献:
[1]王标.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J].语文学刊,2005(8).
[2]张意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
[3]陈雁.聚焦隐性课程的研究——如何让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更有效[J].文教资料,2012(21):26-27.
[4]王安逸.《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法的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