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使然,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使然。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为此,需要加强属于我国自己的、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建设,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校近年来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如积极拓展校本研修的载体,在专题讲座、研究课观摩、课堂教学改进、读书活动、教研组及备课组教研活动等常规做法上,积极尝试新的研修载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于教学合作的校本研修载体
开展“1+1”教学行动研究。所谓“1+1”教学行动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名骨干教师和一至两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我校目前设有“1+1”行动研究小组30个(其中有9对为师徒结对)。行动研究主要是发现教师在实践中的难点、疑点问题,并将之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在研究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理论支撑点。我校自2005学年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来,一直采用“1+1”教学行动研究这一方式推进,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素养。“1+1”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听课评课上,小组成员还就新课改的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反思,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特别是“1+1”教学行动研究小组中的师徒结对,更是从教学的基本规范入手,老教师手把手地指导新教师,以促使新教师能尽快走上轨道,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我校2007学年招收了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夏伟婕,来校后和市名师后备胡梁老师结为“1+1”二人行动小组。在短短的三年过程中,夏伟婕老师已开过两次区级公开课;作为我校探究型课程——“中草药植物探究”的执教老师在区层面以“集众人智慧,展中医风采”为主题进行交流;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科学课程教师论文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2009学年还主持了区级课题《关于自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消极应对现象的调查研究》。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1+1”教学行动研究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基于教学论坛的校本研修载体
“精彩三十分”的高科论坛是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一个亮点,它是研修体系中的一项专题研讨、讲座活动。论坛宗旨为“建构专业知识、分享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论坛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个人微型讲座”和“小组论坛” 。专家讲座内容则选择了本校教师适合的、感兴趣的、有利于激发教育智慧的选题,由专家为教师作理论讲座;小组论坛以教研组(语、数、英学科可按备课组分)为单位、以“1+1”组合或师徒结对为单位展示各自专业成长的故事、心得和体验。个人微型讲座则是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展示教师教学研究、专业素养、个人特长或兴趣爱好的风采,从教师自身资源形成原创话题,由本校教师为作微型讲座,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人文素养等方面。高科论坛以教育教学题材为主,论坛的主体乃是本校教师。每次论坛结束还将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讨论,有现场交流互动(通过快乐大转盘抽取)、撰写自己的体会、通过网络平台的“有话就说”栏目发帖等等,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基于课程开发的校本研修载体
探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中构建的新型课程,我们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逐步形成了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年级组、课程执教教师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我校依托张江区域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这些有利的资源开设了“中草药植物探究”校本课程。
在课程内容上凸显学校所在张江区域内的科技资源,实现学校课程设置的个性化。由于对中草药植物专业领域的陌生,教师在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整体架构及每一次探究活动方案时经历了阵痛,简直可以说是在“沙漠里挖水喝”。但通过学校组织赴中医药大学参观学习、邀请区教研员培训等活动,通过教研组内反复研究,终于完成了详尽的课程实施方案、备课设计任务。经过2009学年一年的辛勤实践,在10多位项目组教师开发的60多种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基础上,经过专家指导,利用暑假,历经数十次修改,现已编制成《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中草药植物探究”》校本教材并于2010学年9月投放使用。该课程分成 “认识中草药植物”、“种植中草药植物”、“制作中草药作品”、“了解中医药文化”、“运用中医药知识”五大板块,面向1-5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教师“走班制”的授课方式实施。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和家长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教研组老师们以忘我的精神为课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也有很多的收获:中草药植物、中医药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对中医、中草药的兴趣与日俱增,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热情,不少教师亲自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挖草药,煎制草药汤,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有的老师指导孩子们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学生兴趣高涨。课程的实施在学校掀起了一股“中草药”热潮,推动了课程的深入实施,不仅挖到了“水”,且挖到了“甜水”。
四、基于教师手册的校本研修载体
我校借鉴了《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实施记载》和《浦东新区教师研修手册》的有益做法,同时统整学校其他一些研修活动,以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的现实运用为手段,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研制并实施《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意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专业水准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现象的发展,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专业发展的道路。我校开发研制的《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共46页,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年度计划、课堂教学改进、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公共课程)、读书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听课情况汇总、参加校外培训记录、“高科论坛”记录、公开教学情况记录、参与教科研情况记录、学校外机构聘任工作情况、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带教情况、专业发展情况汇总等十五项内容,充分记录下每一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轨迹。
五、基于“三名”活动的校本研修载体
“三名”寻访活动是我校走出去进行校本培训的一种模式,深受教师喜爱。我校每年积极开展“名师、名校、名胜”寻访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保障、有评价、有成果,每次寻访活动的成果都通过“文化墙”发布,组织学生参观,把教师的培训课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课程。例如组织全体教师寻访苏州大学及朱永新教授、名师刘京海等,聆听讲座,互动问答;组织教师走访国内颇负盛名的科技名校宁波李惠利小学,回校后即开展了“寻访李惠利有感”的网络交流活动;寻访杭州天长小学以及本市本区的名校,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寻访江南水乡南浔、同里古镇后,进行了“寻梦南浔”的展览活动和“同里行摄影大赛”,通过教师的才艺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颇受学生的欢迎。这项活动是我校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一种培训模式。
在近几年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还在信息化技术及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的提高、课例研究、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提高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校本研修的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自培活动,形成了一些属于我校自己的课程。但以更高的要求看,我们还需: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引领。教师理论学习培训的课程仍十分欠缺,而整体性和系统化上显然未形成一定的序列。基于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深化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号召大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智慧、专业精神。2.保障制度建设,激励自主发展。制度是教师发展的保障。我们将对原有制度进行检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保障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激发教师立足岗位实现人生成长与进步的热情,逐步形成一种追求卓越、激励向上的自主发展趋势。
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使然,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使然。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必将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为此,需要加强属于我国自己的、有关教师发展的理论建设,其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我校近年来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如积极拓展校本研修的载体,在专题讲座、研究课观摩、课堂教学改进、读书活动、教研组及备课组教研活动等常规做法上,积极尝试新的研修载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于教学合作的校本研修载体
开展“1+1”教学行动研究。所谓“1+1”教学行动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名骨干教师和一至两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我校目前设有“1+1”行动研究小组30个(其中有9对为师徒结对)。行动研究主要是发现教师在实践中的难点、疑点问题,并将之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在研究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理论支撑点。我校自2005学年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来,一直采用“1+1”教学行动研究这一方式推进,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素养。“1+1”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听课评课上,小组成员还就新课改的教材分析、学生的学情分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反思,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特别是“1+1”教学行动研究小组中的师徒结对,更是从教学的基本规范入手,老教师手把手地指导新教师,以促使新教师能尽快走上轨道,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我校2007学年招收了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夏伟婕,来校后和市名师后备胡梁老师结为“1+1”二人行动小组。在短短的三年过程中,夏伟婕老师已开过两次区级公开课;作为我校探究型课程——“中草药植物探究”的执教老师在区层面以“集众人智慧,展中医风采”为主题进行交流;撰写的论文在全国科学课程教师论文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2009学年还主持了区级课题《关于自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消极应对现象的调查研究》。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1+1”教学行动研究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基于教学论坛的校本研修载体
“精彩三十分”的高科论坛是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一个亮点,它是研修体系中的一项专题研讨、讲座活动。论坛宗旨为“建构专业知识、分享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论坛形式主要有“专家讲座”、“个人微型讲座”和“小组论坛” 。专家讲座内容则选择了本校教师适合的、感兴趣的、有利于激发教育智慧的选题,由专家为教师作理论讲座;小组论坛以教研组(语、数、英学科可按备课组分)为单位、以“1+1”组合或师徒结对为单位展示各自专业成长的故事、心得和体验。个人微型讲座则是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展示教师教学研究、专业素养、个人特长或兴趣爱好的风采,从教师自身资源形成原创话题,由本校教师为作微型讲座,内容涉及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人文素养等方面。高科论坛以教育教学题材为主,论坛的主体乃是本校教师。每次论坛结束还将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讨论,有现场交流互动(通过快乐大转盘抽取)、撰写自己的体会、通过网络平台的“有话就说”栏目发帖等等,每位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基于课程开发的校本研修载体
探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中构建的新型课程,我们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逐步形成了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年级组、课程执教教师组成的三级管理体制。我校依托张江区域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这些有利的资源开设了“中草药植物探究”校本课程。
在课程内容上凸显学校所在张江区域内的科技资源,实现学校课程设置的个性化。由于对中草药植物专业领域的陌生,教师在设计课程实施方案、整体架构及每一次探究活动方案时经历了阵痛,简直可以说是在“沙漠里挖水喝”。但通过学校组织赴中医药大学参观学习、邀请区教研员培训等活动,通过教研组内反复研究,终于完成了详尽的课程实施方案、备课设计任务。经过2009学年一年的辛勤实践,在10多位项目组教师开发的60多种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基础上,经过专家指导,利用暑假,历经数十次修改,现已编制成《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中草药植物探究”》校本教材并于2010学年9月投放使用。该课程分成 “认识中草药植物”、“种植中草药植物”、“制作中草药作品”、“了解中医药文化”、“运用中医药知识”五大板块,面向1-5年级全体学生,采用教师“走班制”的授课方式实施。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和家长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教研组老师们以忘我的精神为课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也有很多的收获:中草药植物、中医药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对中医、中草药的兴趣与日俱增,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热情,不少教师亲自到学校附近的田野里挖草药,煎制草药汤,让学生参与体验活动,有的老师指导孩子们种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学生兴趣高涨。课程的实施在学校掀起了一股“中草药”热潮,推动了课程的深入实施,不仅挖到了“水”,且挖到了“甜水”。
四、基于教师手册的校本研修载体
我校借鉴了《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实施记载》和《浦东新区教师研修手册》的有益做法,同时统整学校其他一些研修活动,以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的现实运用为手段,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研制并实施《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意在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专业水准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摒弃过去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现象的发展,积极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有效专业发展的道路。我校开发研制的《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共46页,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年度计划、课堂教学改进、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公共课程)、读书活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课堂教学观察记录、听课情况汇总、参加校外培训记录、“高科论坛”记录、公开教学情况记录、参与教科研情况记录、学校外机构聘任工作情况、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带教情况、专业发展情况汇总等十五项内容,充分记录下每一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轨迹。
五、基于“三名”活动的校本研修载体
“三名”寻访活动是我校走出去进行校本培训的一种模式,深受教师喜爱。我校每年积极开展“名师、名校、名胜”寻访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任务、有保障、有评价、有成果,每次寻访活动的成果都通过“文化墙”发布,组织学生参观,把教师的培训课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课程。例如组织全体教师寻访苏州大学及朱永新教授、名师刘京海等,聆听讲座,互动问答;组织教师走访国内颇负盛名的科技名校宁波李惠利小学,回校后即开展了“寻访李惠利有感”的网络交流活动;寻访杭州天长小学以及本市本区的名校,汲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寻访江南水乡南浔、同里古镇后,进行了“寻梦南浔”的展览活动和“同里行摄影大赛”,通过教师的才艺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颇受学生的欢迎。这项活动是我校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一种培训模式。
在近几年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还在信息化技术及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的提高、课例研究、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提高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校本研修的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的自培活动,形成了一些属于我校自己的课程。但以更高的要求看,我们还需: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引领。教师理论学习培训的课程仍十分欠缺,而整体性和系统化上显然未形成一定的序列。基于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深化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号召大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始终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智慧、专业精神。2.保障制度建设,激励自主发展。制度是教师发展的保障。我们将对原有制度进行检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保障学校校本研修活动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激发教师立足岗位实现人生成长与进步的热情,逐步形成一种追求卓越、激励向上的自主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