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蒜、豆芽、生姜等农产品价格迅猛上涨,通过分析类似现实经济现象和经典经济理论,得出致使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原因主要有: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国际输入型通胀和国内工资水平上涨。同时根据这三大原因出三大假设为验证文章提假设,并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建立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其进行解释分析。结果显示,这三大因素很好的解释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
农产品价格飞涨 货币流动性
输入型通胀 工资水平
引言
2002年之后,国内CPI出现升温的迹象,虽然不是特别显著,但对比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通货状况以及国家相继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看出市场已经反映出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的预期。因此,我们不禁生疑: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国国民承受着农产品价格飞涨带来的剧痛呢?
提出假设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1998年至今,其平均增长率高达17%。2002年的货币供应总量为18.5万亿元,到目前为止,货币供应总量已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十年翻了五倍有余。此现象部分地反应了货币流动性的扩张。我们参照Ruffer和Stracca(2006)运用马歇尔K值测度G5国家流动性过剩的方法,选取我国1998到2012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衡量1。从1998年到2012年,的水平从最低的1.24左右上升到1.88,增长超过50%,流动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从货币学派的观点出发,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的最直接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1:国内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的产生。
假设2:国际输入型通胀是造成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
假设3:国内工资水平上涨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原因之一。
实证检验
(1)VAR模型
1.相关变量及数据说明
1)It表示我国在t时期的通胀水平,参照徐炜、黄炎龙(2007)的实证数据选取,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代理指标。
2)Et表示国内流动性过剩,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之比值()作为衡量指标。
3)Wt表示工资水平,取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平均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代替该指标。
4)Ft表示国际输入型通胀,以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指数)来衡量。
2.VAR模型
首先构建VAR模型,并据此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从而对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工资增长、国际性通胀间的动态关系予以考察。
采用单位根检验对各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验证,选用具有普适性的ADF检验对It、Et、Wt和Ft的平稳性予以考察,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序列 检验类型 ADF值 10%临界值 5%临界值 1%临界值 DW值
It (c,0,2) -4.6338(***) -2.6058 -2.9350 -3.6009 2.1249
Et (c,0,0) -4.3673(***) -2.6039 -2.9314 -3.5925 1.8283
Wt (c,0,2) -3.5193(**) -2.6058 -2.9350 -3.6009 1.5996
Ft (c,0,1) -3.4514(**) -2.6049 -2.9332 -3.5966 1.7778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单位根假设。(c,t,s)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s表示采用的滞后阶数。
由表1可见,序列It和E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变量Wt和Ft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上述四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运用原始数据构建VAR模型。
1)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
在选择滞后阶数时,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滞后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在综合考察模型拟合度、残差的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正态性之后,最终将最优滞后期定为2。
2)VAR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变量平稳性检验和最优滞后期选择,结合VAR模型的基本思想,建立如下VAR模型:
(1)
其中,,为扰动项,A、B、C为参数矩阵。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即所选指标适用于上述VAR模型。
(2)脉冲响应函数
1.脉冲响应模型
由方程(1)得到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VMA)为:
(2)
其中,为系数矩阵,。则对的脉冲引起的的响应函数为:,,,…。
2.各变量对物价的脉冲分析
分别给各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I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图1、2、3、4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I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率(单位:百分比),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I对相应冲击的反应。
结论
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国际输入型通胀和国内工资水平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我们将国内高通胀、货币流动性、输入型通胀和工资水平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模型对流动性过剩、工资水平上涨和国际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工资水平上涨、国际输入型通胀以及通胀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释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
作者简介:胡尊宇,1990-,男,汉,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12),农村与区域发展
桑军帅,1995—,男,山东潍坊,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葆君、胡宗义.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影响的CGE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5):134-137.
[3]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11,(5):133-145.
农产品价格飞涨 货币流动性
输入型通胀 工资水平
引言
2002年之后,国内CPI出现升温的迹象,虽然不是特别显著,但对比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通货状况以及国家相继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看出市场已经反映出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的预期。因此,我们不禁生疑: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国国民承受着农产品价格飞涨带来的剧痛呢?
提出假设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1998年至今,其平均增长率高达17%。2002年的货币供应总量为18.5万亿元,到目前为止,货币供应总量已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十年翻了五倍有余。此现象部分地反应了货币流动性的扩张。我们参照Ruffer和Stracca(2006)运用马歇尔K值测度G5国家流动性过剩的方法,选取我国1998到2012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衡量1。从1998年到2012年,的水平从最低的1.24左右上升到1.88,增长超过50%,流动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从货币学派的观点出发,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的最直接因素。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1:国内流动性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的产生。
假设2:国际输入型通胀是造成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重要因素。
假设3:国内工资水平上涨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原因之一。
实证检验
(1)VAR模型
1.相关变量及数据说明
1)It表示我国在t时期的通胀水平,参照徐炜、黄炎龙(2007)的实证数据选取,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代理指标。
2)Et表示国内流动性过剩,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之比值()作为衡量指标。
3)Wt表示工资水平,取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平均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代替该指标。
4)Ft表示国际输入型通胀,以国际认可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指数)来衡量。
2.VAR模型
首先构建VAR模型,并据此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从而对通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工资增长、国际性通胀间的动态关系予以考察。
采用单位根检验对各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验证,选用具有普适性的ADF检验对It、Et、Wt和Ft的平稳性予以考察,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序列 检验类型 ADF值 10%临界值 5%临界值 1%临界值 DW值
It (c,0,2) -4.6338(***) -2.6058 -2.9350 -3.6009 2.1249
Et (c,0,0) -4.3673(***) -2.6039 -2.9314 -3.5925 1.8283
Wt (c,0,2) -3.5193(**) -2.6058 -2.9350 -3.6009 1.5996
Ft (c,0,1) -3.4514(**) -2.6049 -2.9332 -3.5966 1.7778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单位根假设。(c,t,s)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趋势项,s表示采用的滞后阶数。
由表1可见,序列It和E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变量Wt和Ft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故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上述四个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运用原始数据构建VAR模型。
1)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
在选择滞后阶数时,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滞后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在综合考察模型拟合度、残差的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正态性之后,最终将最优滞后期定为2。
2)VAR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变量平稳性检验和最优滞后期选择,结合VAR模型的基本思想,建立如下VAR模型:
(1)
其中,,为扰动项,A、B、C为参数矩阵。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即所选指标适用于上述VAR模型。
(2)脉冲响应函数
1.脉冲响应模型
由方程(1)得到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VMA)为:
(2)
其中,为系数矩阵,。则对的脉冲引起的的响应函数为:,,,…。
2.各变量对物价的脉冲分析
分别给各货币政策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I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图1、2、3、4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季度),纵轴表示I国内农产品价格飞涨率(单位:百分比),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I对相应冲击的反应。
结论
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国际输入型通胀和国内工资水平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我们将国内高通胀、货币流动性、输入型通胀和工资水平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模型对流动性过剩、工资水平上涨和国际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飞涨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工资水平上涨、国际输入型通胀以及通胀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释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飞涨现象。
作者简介:胡尊宇,1990-,男,汉,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12),农村与区域发展
桑军帅,1995—,男,山东潍坊,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葆君、胡宗义.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影响的CGE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5):134-137.
[3] 张成思.短期通胀率动态机制理论述评[J].管理世界,2011,(5):133-145.